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3-12-20 15:27 编辑
庶吉堂的变迁
萧骏琪
这里是桃江县大栗港镇郑家坳村(现属黄豆崙村)五姓堂村民小组。在这里,有一栋占地约两千平米左右的木质结构的四合院,座落在这个呈带形的村落里。四合院的斜对面,有一座山叫斋饭山,故名思义,山如一碗尖尖的斋饭,耸立在郑家坳村与邻村铁锚村的分野。山很陡,很难爬上去。站立山顶,可以看到两村的全景。 庶吉堂是一个建筑的名字,这个四合院有三个门可以进出。中间的门有两层,打开第一层门,第二层的木门至少有七寸厚。开门时,便可听见费力的沉重的开门声。四合院的正中间是堂屋,也就时老辈人说的正香火。堂屋的神台,摆放着一些描金的雕塑菩萨或祖宗像,并有很多牌位有秩有序地排例着。牌位和神像上,还有数层红布围着,年代久了,红布已显黑红,但并不影响朝拜人的虔诚。 解放以前,庶吉堂的主人姓瞿。听老辈人说,瞿家老太太很仁慈,常常买些鲫鱼、泥鳅之类的水生动物放生。 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随着马迹塘伍家崙那场激战了十四个小时的战役结束,湖南省主席程潜,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领衔发出有三十七位将领联名的起义通电,湖南和平解放。作为地主浮财的庶吉堂,便理所当然地分给了“贫下中农”。因为当时新搬进的住户一共有五姓,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把庶吉堂改为五姓堂了。 可是,五姓堂的前身为什么叫庶吉堂? 据悉:科举制度时,在所有的进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二甲三甲中挑选精英考试后,才可以成为庶吉±。庶吉士的任务是给皇帝讲解经史书籍,并帮助皇帝起草诏书,权力很大。在明朝时,庶吉士是储备干部。所以,明代有不少宰相是庶吉士出身。 瞿家祖上出过庶吉士吗? 撰写这篇文字时,我几度电话或微信采访瞿氏后人瞿选祥、瞿望中、瞿乐仙等人,他们告诉我:他们祖籍安化羊角。清初,瞿氏先祖阳谷公为了生计,从家乡出发,沿途捕捉黄鳝、泥鳅,以图微利。他一路风尘辗转到了大栗港,或者因为这里风景秀丽,或者是这里黄鳝居多,便暂居于斯。后来,因为勤劳善良,被这里的大户熊姓招为上门女婿。若干年后,另立门户,繁衍后代。 至于庶吉堂是什么时候修建,随着庶吉堂的前主人,也可能是共和国最后一个地主瞿可仁老人以九十高龄去世,己成为一个未解之谜。 一九三八年秋,日寇占据武汉,进逼长沙。国民党湖南省政府机关纷纷从长沙迁往阮陵等地,在省民教馆民众实验学校任教的瞿然(又名瞿剑雯、周章,瞿可仁的胞兄),不满国民党“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卖国政策,在中共地下党和进步同事的支持下,毅然带职回家乡大栗港创办战时民校。他动员父亲拿出三十担谷,作为民校开办经费,在大栗港曹家湾借下熊伯荪几间房子做校舍,免费招生,开办学校。此时,在省民教馆职员曾国芳(女,民先队队员)在中共抗日救国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堂兄曾凡勋(中共党员)同瞿然共事的关系,也来民校义务教学。省民教馆新到馆任教的易秀娟(女),不愿随馆迁往阮陵避难,途经大栗港时,被这些爱国青年的行为所感动,当即辞去职务,留在民校义务教学。 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原五姓堂的五姓人家,纷纷把所分的房屋拆开,或原地、或另择地修建新居。作为五姓之一的萧姓,也是笔者本人的两间木屋,便是硕果仅存了。 二〇一二年农历五月,父亲去世。因没有堂屋,所以必须敲开木壁才可以出殡。当时,瞿可仁老人的儿子瞿乐儒(木工)等人费力才把排扇打开,至今无法复原。 至今,仅存的庶吉堂老屋,七年多过去了,尽管屋顶千孔百疮,但两间房子的三扇排扇,日晒夜露,风吹雨打,仍屹立不倒。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吧,庶吉堂的末代主人瞿然以右派的身份遣送到家乡劳动改造。那时,我还小,在记忆中,瞿然很瘦,着一件白色衬衫,一口正宗长沙话,说话慢斯条理。后来,在一本厚厚的书里,有一篇文字的作者叫周章。父亲告诉我:周章便是瞿然,也叫瞿子龙,在我们这一带,都叫他子龙大少爷。 据瞿然侄儿瞿乐仙兄弟介绍,瞿然晚年患老年痴呆症,曾经几度走失,电视台也几度寻找。后来,瞿然殁于长沙,叶落归根,葬于大栗港曹家湾。后来,因一条高速公路通过,其坟墓必须迁移。便安葬于萧家湾一一这里是生他养育他成人的家乡! 庶吉堂的变迁,仍有很多未解之谜。可是,谁能拨云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