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之壮举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首脍炙人口的《古风》诗,是唐朝诗人李白为纪秦始皇的那段历史而作,至今放映该剧时仍为人们所乐诵。2007年,由张丰毅、高明、宋佳主演,中央电视台摄制的大型历史剧《秦始皇》(以下简称《秦剧》),以生动的画面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大一统”壮举。 秦王嬴政生于战国末期,自幼饱尝战乱流离颠沛之苦,又经宫廷政治恶斗的磨砺,加上吕不韦的精心“打造”,锤炼出一种唯我独尊、乖僻无常、刚毅果断的复杂性格和深自韬晦、善用权谋、驾驭全局的政治才能。该剧以较多篇幅刻画这位帝王如此素质的同时,更以浓墨重彩凸显了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创建统一国家的奋斗历程。荧屏上的秦始皇何其雄哉!他以“天之骄子”自居,紧握皇权,乾纲独断,驾群臣于股掌,率千军于麾下,或运筹于帷幄,或决胜于疆场,锋芒所及,势如倒转银河洗乾坤,荡涤一切阻碍他一统天下的旧事物。虽说代价沉重,由人民“买单”,但实现了当时人民饱受春秋战国战乱之苦而思安求合,建立统一国家的强烈意愿。故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评曰:“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统一,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这不仅利在当时,而且为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统一从政体(如郡县制)上奠定了基础。此后两千多年,不论怎样分裂,最终无不沿袭秦制而统一起来。即使现在仍有人占踞一隅闹分裂,但终将抗拒不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大一统”共同意志,是注定要失败的。该剧充分地表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这一必然趋势。 秦始皇是人不是神,加上历史的局限性,他不可能是完美无缺者。因而,该剧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将他的过错和失误,实事求是的搬上荧屏,诸如他在统一过程中和建国后,独裁暴虐,杀戮甚多,劳民过重,“焚坑”太绝,用人失察,以及骄奢腐败而埋下亡秦祸根等等历史教训,皆以电视艺术的特有形式显映出来,具有较强的警世意义,发人深省。 吕不韦是该剧中的另一重要历史人物。对其功过是非,至今仍众说纷纭。但该剧在塑造这位历史人物时则着眼于他“奇货可居”行为产生的有益于国家统一的客观结果,把他放在顺应历史潮流的框架下进行构思,突显他不惜倾家资舍爱姬去助秦统一天下。因而有学者把他列入追求国家统一者行列,我看并不为过。这正是该剧构思剧情,塑造人物的精到之处,是源于史书而又高于史书的杰出之作。 《秦剧》基本上可说是一部“历史正剧”。剧中重大历史事件以及秦始皇、吕不韦、赵姬、李斯、赵高、华阳太后、嫪毐等主要历史人物及事迹,《史记》、《战国策》等书多有记载。即使有的情节出于剧情需要而有“演义”色彩,但也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未离史载之大框架。比如史载赵国奉送赵姬与嬴政归秦,该剧则改为她母子艰辛逃归,显惊险情节于荧屏,极具戏剧效果;又比如平定嫪毐之乱,嫪毐兵败落荒而逃,五个月后才被抓获以车裂处死,剧中改为当场逮着处死,反使剧情更为紧凑;至于剧中黎姜这个女性人物,伴秦始皇于始终,不见史书有记,显然是编剧刻意安排的,似乎秦始皇只有在她面前才会变得具有人性的理智,从而也给观众平添了几分轻松,可谓别具匠心,增强了观赏的趣味性。 《秦剧》画面恢宏,气势磅礴;服饰道具不失秦风古韵;歌词道白与人物和情节丝丝入扣;加上张丰毅、高明等演员的精湛表演,给人以多方面的艺术感受,可谓是一出精彩好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