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95|回复: 7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六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5 20:02: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12-25 20:07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六十)

k蟞龐 2023-07-01 10.16_1_edit_238041641205912.jpg

第八章  工商记忆

第三节  岁月钩沉

    七、津市建工
    1.源流
    自津市城镇雏形出现之日起,凡街道、桥梁、公用设施及商、民用建筑物,无不成于建筑工程,故津市建筑业亦历史悠久。明清以岩桥、宫庙最为华丽,《澧州志》中有“连阁千重、炊烟万户”之表述。晚清以后,门户洞开,商业进一步繁荣,推动了建筑业的大力发展。从建工、建材至建筑工艺水平,不乏佳作,代有能人。建工大致可分泥工和木工两类。泥工--津市人俗称瓦匠,历来姓贺的多,据贺姓族谱记载,其一世祖来自江西南昌府丰城,于大元年间(1271一1370)孝廉典牧慈利州,由官落屯十八都(今鹤峰走马),澧水流域贺姓几乎均源出于此。津市杨湖口的贺家湾、柏枝林的贺家台为其后裔聚集地。他们与后来的江西商业移民不同,以农为本,忙时耕种,闲时务工,一把泥刀,勿需投本,这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倒是勤俭持家的最佳选择。手艺人多以家传,贺姓聚族而居,故津市贺姓瓦工多也就不足为奇了。木工来自四乡,以易、龚姓为多。民国时外来建工陆续来津,主要以长沙、宝庆的建工为主,俗称“南帮”,其建筑风格新潮,并在建材使用上大有改观,如推广生漆和改良漆,石库门面以麻石子掺和少量玻璃渣、水泥、石粉装饰,使人觉得雄厚坚固。“南帮”与“本帮”基本上没有什么联系和往来,通常是各做各的“生意”。
    人众,必有拔萃者,出类拔萃就是这个意思。民国时期的传奇瓦匠贺家道就是一例。清光绪十八年(1892),贺家道出生于柏枝林贺家台,自幼聪颖,对建筑颇有天赋,因技艺精湛而备受推崇,尤以古建筑修葺见长,其做的本帮瓦工的绝活“堆画”更是精美绝伦,30岁不到便被推举为津市泥工头脑,与南帮头脑朱叔钧齐名。他常被造屋建店的商贾聘为“掌墨人”,先后主持承建了喻义和金号、喻茂顺银楼、伟章绸庄、伟纶绸庄、陈谦和药房、饶同仁药房等大商铺,这些建筑造型新颖,大气美观,一时惹人注目。
    1936年春夏,湘军第19师师长李觉(何健外甥)在澧县县长等一行陪同下游览关山烟树旧景,休憩于中武当,见道观破落,遂带头捐资,在同行人中募得光洋二千,以作修葺之资。贺家道以其技艺声誉得以中标,费时8个月,终使中武当道观焕然一新,再现重檐飞阁,画栋雕梁的雄伟景观,贺家道因之声名遐迩。嗣后,津市万寿宫、天后宫、关庙、城隍庙、刘公庙等宫殿庙宇的修葺,贺无不参与其间,尤以“堆画”技艺,使得建筑愈益增色。可惜天不假年。贺家道在他盛年期本可在津市建筑业大展宏图时,因积劳成疾,终致卧床不起,于1940年正月去世,年仅39岁。
    1950年代是津市建工的鼎盛期,1950年10月,津市建筑工会成立,市总工会主席王树桥出席开幕仪式并讲话。建筑工会集泥、木(大小架子木、园、砻、船木及附属车、雕木)、罄、石、漆、锯板、白铁等大小13个行业,计1200余人,下设劳保、生产、财金、文教四个科室。继1950年兴建皇姑山粮库始,短短几年里,津市建工先后承建湖北公安县县委大会堂、街道、面粉厂,安乡县委会、粮库、邮电局、日杂仓库、百货仓库,常德县石板滩、蒿子港粮库及办公楼,石门县商业局三层大楼、米厂及粮库,慈利县县委会、电厂、江垭中学,澧县粮食局、粮库、人民银行,华容县中学等大型建筑工程,并多次参与国家级的建设项目,一时饮誉九澧。
    2.荆江分洪
    1951年3月,受市政府派遣,津市建筑150名工人由李家金带队赴湘鄂交界地黄山头镇,参加荆江分洪南闸建设。南闸共有32孔,64个闸门,津市负责其中两孔的施工。主体工程完工后,主持施工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特留下津市建筑队,交由李家金负责荆江分洪南北二闸纪念亭的建设,并协助纪念碑的石砌施工。
    北闸距沙市上游15里,纪念亭与纪念碑分别建于闸的两侧。南闸纪念亭建于闸一侧的黄山头山腰。现已辟为公园。进门拾级而上数十步可见阶级两边各有一亭隐于绿树之中,色彩鲜艳,飞瓴翘檐,古色古香。再拾级数步,两边各有一碑,上面刻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时任荆江分洪总指挥李先念写的《荆江分洪记》。纪念亭由李家金设计,津市建筑队参加的技术人员有李家金、江维炎、周桂生、张运顺、穆柏勋等。因表现突出,李家金、黎海云、周春泉、黄德胜、雷忠鑫等被评为劳动模范。所有参加者均获得“荆江分洪纪念章”一枚。
    3.援建机场
    荆江分洪建设后,津市建筑队载誉归来,名声远扬,受到中国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器重。该委员会在承担国防重点工程许昌机场时,点名要津市建筑工人前往援建。
    1953年3月,津市建筑工会副主席李家金率首批锯工50余人赴河南许昌,做好后续工人进场的材料准备。端午节前后,近200名泥、木工人及后勤人员进场,旋即投入紧张的基建施工。200多人编为3个中队,包括两个泥工中队、一个木工中队,负责的建筑有:跳伞塔、水塔、地下油库等钢筋混泥土结构设施,另有民航服务部、车库、办公楼、锅炉房等砖木混合结构设施,共二三十个项目。工程完工后,工程指挥部验收,项目全部合格。
    1954年元月,机场竣工,指挥部召开万人庆典大会,特邀津市建筑队负责人李家金上主席台就坐。会上对津市建筑队在工程速度、质量、技术、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表彰,并授予其2米多长锦旗一面,上写着“建筑的生力军”5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21: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津市城镇雏形出现之日起,凡街道、桥梁、公用设施及商、民用建筑物,无不成于建筑工程,故津市建筑业亦历史悠久。明清以岩桥、宫庙最为华丽,《澧州志》中有“连阁千重、炊烟万户”之表述。晚清以后,门户洞开,商业进一步繁荣,推动了建筑业的大力发展。从建工、建材至建筑工艺水平,不乏佳作,代有能人。建工大致可分泥工和木工两类。泥工--津市人俗称瓦匠,历来姓贺的多,据贺姓族谱记载,其一世祖来自江西南昌府丰城,于大元年间(1271一1370)孝廉典牧慈利州,由官落屯十八都(今鹤峰走马),澧水流域贺姓几乎均源出于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21: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51年3月,受市政府派遣,津市建筑150名工人由李家金带队赴湘鄂交界地黄山头镇,参加荆江分洪南闸建设。南闸共有32孔,64个闸门,津市负责其中两孔的施工。主体工程完工后,主持施工的长江水利委员会特留下津市建筑队,交由李家金负责荆江分洪南北二闸纪念亭的建设,并协助纪念碑的石砌施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21: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闸距沙市上游15里,纪念亭与纪念碑分别建于闸的两侧。南闸纪念亭建于闸一侧的黄山头山腰。现已辟为公园。进门拾级而上数十步可见阶级两边各有一亭隐于绿树之中,色彩鲜艳,飞瓴翘檐,古色古香。再拾级数步,两边各有一碑,上面刻有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时任荆江分洪总指挥李先念写的《荆江分洪记》。纪念亭由李家金设计,津市建筑队参加的技术人员有李家金、江维炎、周桂生、张运顺、穆柏勋等。因表现突出,李家金、黎海云、周春泉、黄德胜、雷忠鑫等被评为劳动模范。所有参加者均获得“荆江分洪纪念章”一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21: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荆江分洪建设后,津市建筑队载誉归来,名声远扬,受到中国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器重。该委员会在承担国防重点工程许昌机场时,点名要津市建筑工人前往援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5 22:0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佳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6 06: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的精品佳作,向您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26 08: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B3C82BB2-5F73-4AD4-84D5-05B3106D26F4.jpe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9:15 , Processed in 0.0373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