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70|回复: 0

行 万 里 路 ——平生旅游(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9 13: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3-12-29 15:14 编辑

行 万 里 路
——平生旅游(4)

铜像广场.jpg
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合影(1991年)
韶山铜像前.jpg
2007年陪表兄彭逢楚参观。

     干部职工在职时,“过党的组织生活”,安排在革命圣地,可以名正言顺的称之为红色旅游。1991年6月23日,我就参加了一次,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一天时间,到了韶山和花明楼。先到韶山,参观了韶山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等景点,这次参观滴水洞是第一次,上上下下都游玩遍了。里面新辟有毛泽东遗物展览,宣传他的生活是如何节俭,记得有老人家过苦日子的时候不吃肉,打补丁的衣服,以及他住中南海的一部分遗物。尽管我早在1966年底就到过韶山,但知道有滴水洞是1973年林彪事件之后,传达毛主席给江青的一封信里说到滴水洞,我还真以为是一个山洞,估计有我这个想法的人远不止我一个。当时没有人解释滴水洞是一个为老人家修的别墅,现在滴水洞成了韶山旅游的重要景点,已经对外开放,并且网上都有“旅游攻略”,百度可查:

shaoshandishuidong.jpg
韶山滴水洞前石山(1991年)

滴水洞.jpg
兄妹参观滴水洞留影。


huxieping.jpg
韶山虎歇坪(1991年)
    建设始因: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来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兴之所致,随口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1912—1966)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中南局有些小型会议……”于是有滴水洞别墅之建。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他于这年7月8日在武汉写信称此处为“西方的一个山洞”。1970年,由欧阳海英雄连队在别墅后修建了长100米的防空洞。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洞的两端各有厚度近尺,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粗重铁门。即使洞外施放原子弹,也无损洞内指挥系统和洞里人员的安全。
    “西方山洞”保密管理极严,曾一度十分神秘,知道它的人极少。1986年秋,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滴水洞景区的三大核心部分: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西面以毛泽东祖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为主的虎歇坪景观系列;东面以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为主的龙头山景观系列。
    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曾当过老人家的秘书,对老人家的话的意思当然心领神会,克服困难,也照办不误。但到了文革,跟不上了,听说是在广州自自尽身亡的。


韶山故居前.jpg
2007年7月30日,在韶山参观毛泽东故居。


花明楼.jpg
刘少奇故居花明楼合影(1991年)

    记得我这生最早到韶山是1966年冬天文革中的徒步串联,12月11日离开长沙,中途住了一个晚上,12日到达韶山,有接待站接待,但人满为患,只能安排我们住韶山大饭店的走廊的地板上。我们一行五人,称“安乡县红卫兵长征队”,有袁中光、熊明金、李汉秋、张金成和我。住了两个晚上,印象最深是抢饭吃。“在韶山吃饭很有意思,开饭时,工作人员抬出大桶米饭,红卫兵们拿着五花八门的盛饭工具一拥而上,几分钟就抢光了。开始我们还斯文,想让让,后来看不行,李汉秋冲到饭桶前,把舀好的饭传递给我们。”(《我的高中p47)那时也知道有花明楼,但不会去,因为是中国最大“走资派”刘少奇住的地方。但我们串联时在宁乡县城住过一个晚上,宁乡人民私下有议论,刘少奇关心人民疾苦,传言有老乡私藏了故居的文物。所以,1991年去花明楼是第一次。花明楼西距韶山30公里,山低,境内双狮岭重峦叠翠,清泉奔涌,幽谷灌区水渠与靳江交错而过,低吟浅唱,像两条银链镶嵌其间。刘少奇故居,给人整体印象视野开豁。

花明楼参观.jpg
刘少奇故居参观(1991年)

    我第二次到韶山是1978年的3月,恢复高考后我考上湘潭大学,湘潭大学的入学教育是在韶山党校,差不多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政治学习的内容当然少不了各类参观;那时虽然不兴军训,但有军训的内容,湘大系一级领导多是复退军人,熟悉这一套,学生中我和彭对喜是退役军人,也派上了用场。我骨子里抵触,有闲就读任继愈的《中国哲学史》,因为我读大学是来学哲学的。大学毕业后,在常德市委讲师团工作,省委讲师团安排我到韶山党校讲过一堂哲学原理课。
    最近一次到韶山,是2007年夏天,母亲去世后不久,表哥彭逢楚从四川德阳来长沙吊唁,五弟安排我们一起游览,到了韶山,还到了彭德怀的家乡。彭德怀故居,位于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始建于1925年,故居现存建筑是彭德怀为湘军任团长时出资修建,是彭德怀早年居住地,也是其投身革命后在家乡唯一长时间居住活动的场所。故居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粉墙青瓦,具有典型江南风味的普通农舍。一起游览的有妹夫、妹妹,以及媳妇和孙子,一行人浩浩荡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8:45 , Processed in 0.0429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