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3-12-30 11:52 编辑
第三章 津市党团组织的建立
中共津市地方组织的建立,使津市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有了正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组织从城镇到乡村,党员队伍迅速扩大,成份由知识青年发展到工人、农民,使党组织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这对领导津市工农革命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时期。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深恶痛绝,渴望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结束连续十多年的混战局面,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这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深感革命力量远不如统治中国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强大,认识到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决定采取积极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中国大地上涌动着向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猛烈冲击的革命洪流。但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窃取国民党的最高权力。为适应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1925年秋,中共湖南区委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名义派遣从比利时留学回国的共产党员罗宁(澧县人)和省立二师毕业的共产党员李立新(慈利人)一同来津澧发展中共组织。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津市地方组织于1926年初诞生了。 中共津市地方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津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此有了正确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共津市地方组织的建立,给灾难深重的津市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津市人民在中共津市地方组织领导下,为求翻身求解放,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第一节 建立中共津市支部
1925年秋,国民党在湖南尚处于秘密活动。中共湖南区委以国民党省党部名义,派遣罗宁、李立新来到澧县中学堂,罗宁任澧县中学堂校长。他们以学校为据点,以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广泛接触社会各界,秘密发展国民党员。罗宁、李立新在建立国民党津澧地方组织的同时,也积极从国民党左派中挑选优秀分子秘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相机组建中共津澧地方组织。经过考察和挑选,罗宁、李立新首先秘密介绍军人出身的青年刘玉舫入党,接着又发展了施建白。1926年3月,建立中共津市小组,李立新任组长。 其时,中共津市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与国民党的合作,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通过国民党,公开领导支持北伐和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根据这一任务,津市共产党员以跨党党员身份积极协助国民党发展基层组织,于1925年底,成立国民党津市区党部。1926年北伐军兴,国民党由秘密转入公开活动,组织发展步伐加快,国民党省党部亦相继派特派员高彝、刘达源、刘炳荣、夏赤耕、楚杰(均为共产党员)到津市筹建国民党津市市党部,推动工农革命运动。中共津市小组在教师、工人、店员中发展党员。1926年下半年,中共津市支部成立,支部书记李立新,有党员1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