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25|回复: 3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六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30 11:5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3-12-30 12:08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工商卷)》连载(六十四)

k蟞龐 2023-07-01 10.16_1_edit_238041641205912.jpg

第八章  工商记忆

第三节  岁月钩沉

    十一、工人俱乐部
    明末清初,津市初具商埠雏形后,市井文化便始于各个会馆庙台的戏楼中,最盛期达20余处。演出初以地方传统戏曲为主,民国后随商业繁盛,京剧、话剧、歌咏、小歌舞等表演形式相继出现,有固定室内演出场所5家,露天场所1家,人曰天乐花园,有点类似于汉口的大舞台,是江湖人演艺和手艺人喝茶的地方。除此之外,堂班的艺技也是其中的一种,汉口沦陷逃难来的汉剧名伶周梅芳,母女二人都是花旦的好角色,虽长期被达官贵人包养,凭的不是色,而是艺。1949年津市解放后,解放军和南下工作团引入秧歌、腰鼓、化装演唱等北方表演形式,对于有着浓厚现代文艺细胞的津市人来说,一看就会,很快,“学员”就成了师傅。那年月,中心运动多,演出频仍,津市与澧县常有互动,无能从服装还是演技,津市都拔得头筹,一时风头出尽。
    1954年,津市工人俱乐部建成,这是继1951年工人电影院建成后,又一个津市工人自己的文化娱乐场所。俱乐部地处原惠政桥东侧,南通大码头,北接三洲街,东西横贯,其交叉中心称人民广场,广场南侧原为沟港积淤,地势颇低,易蓄雨水,故有筲箕洼之称。此处又是津市的附中心地带,也是各种游行队伍必经之地,加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市文化馆紧挨俱乐部,东北两面建有街头宣传橱窗,委实是津市的文化娱乐中心。俱乐部正门面东,北与西是高高的围墙,后门面西北。每每节假日或搞运动,都有悦耳的管弦乐从大院内传来,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孩子赶来看热闹,他们或拥挤于后院的栅门朝里窥探,或借助于围墙外的树干翻墙入院,因是彩排,翻进去也就翻进去了,不会被人撵出来。
    1950年代是中苏关系的黄金期,每到周末,俱乐部和文化馆就会联合举办一场舞会,适逢还会放映一场苏联电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梅花儿开》《喀秋莎》等苏联歌曲疾速在年轻人中传唱。1960年代后,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原有的两家影剧院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经市委宣传部批准,工人俱乐部可正常放映电影,不同的是,服务对象主要是工矿企业,厂工会统一买票,带有点福利性质,少许对外出售。正因如此,守门制度自然要松弛些,这给了那些无钱买票的孩子们极大的空档,往往散场人出,可以发现三分之一都是些看白戏的孩子。为整肃秩序,俱乐部特聘请一名市郊蚕桑场的哑巴当验票员,哑巴年轻力壮,极其负责,见有小孩埋头钻逢,便像老鹰抓小鸡似地将他拎出来,果然,秩序大有改观。多年后,业已长大的孩子回忆往事,不一定想得出当年看了哪些电影,倒是对那壮如豹子的哑巴记忆深刻。
    虽说是工人俱乐部,但也不囿于工交和财贸战线,常有社会其他团体,尤其是教育战线的学校,借用场地举行排演或演出。可以这么说,工人俱乐部即是津市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所有津市人的记忆。“文革”期间,许多活动被视为“封、资、修”受到禁止,俱乐部一度处于停顿状态,要么是批斗会,喊声如雷,要么是追悼会(各种类型的“烈士”),那时不放哀乐,一般广播激情四射的毛主席语录歌,节奏快,铿锵有力,参会者无不斗志昂扬,一点哀伤都没有。1970年代样板戏出台,适遇一年一度的春节职工汇演恢复,但节目单调,仅囿于八个样板戏,有年演出,就有三个单位同演沙家浜第四场《智斗》,事后观众议论纷纷,有的说某某刁德一演得好,很阴,有的说某某胡传魁不像,太瘦,裤子都穿不稳。但对三个阿庆嫂倒是评价一致,麻利,比戏里不得差。他们都清楚,这三个扮演者原都是荆河剧团的花旦,专业。总之,对此毁誉参半,褒贬不一,这事民间差不多议论了一年。
    打到“四人帮”后,政治氛围有所松动,俱乐部的演出节目日渐丰富。1978年,由宗先福编写的话剧《于无深处》在上海工人文化宫演出,即刻引起全国轰动,津市财贸文工团随即将其排演,该团演出水平不仅在全市独占鳌头,且在常德地区、省城长沙都是赫赫有名的。1962年,《一粒米》《财贸战歌》等节目参加省职工文艺会演,分获一、三等奖。1965年,应邀赴常德、澧县、石门、慈利等县市演出话剧《南方来信》,复赴长沙公演,均获好评。这次演出的《于无深处》紧贴现实,加之久未看到这种演出形式,演技又好,获得观众高度赞誉,连续演出十多场,观众逾2万多人次。
    1981年,工人俱乐部重建,并更名为工人文化宫。重建期间近乎停顿了两年,1982年,春节会演恢复,更名为“津市之春”。嗣后,工人文化宫的大型活动均由市委宣传部、总工会、文化局、体委、文化馆联合举办,其内容也随之有了变化,大致分为文艺、体育、游艺。1985年,国庆歌咏比赛,预赛47场,数万余众参加,决赛之日,市体育场万人云集,市委书记陈本洪、市长吴志新与20多支代表队同台高歌。此后,经济改革大潮波及群众文化,逐渐引进竞争机制,小型竞赛活动增多,职工会演的氛围冲淡,不再见往日的单纯与热情,其欢悦成分大大减弱。
    1990年代后,虽每年的活动仍在举办,由于企业形势严峻,停产与半停产的工厂日渐增多,除几家驻津大企业外,市属企业参与的个数和职工人数年年减少,后来几乎成了机关事业单位的专场活动,昔日那些个文工团的老戏骨们,也就凭了一份执着,归缩于某个公园角落、澧水河边抑或某个树荫脚下,三两人过一把戏瘾。
IMG_20231230_120414.jpg
       ▲演员 1965年参加俱乐部汇演           

IMG_20231230_120437.jpg
▲工人汇演
    十二、津市工业学校
    津市职工业余教育始于1950年代,最初是扫盲,1960年代后是职工夜校,针对性地举办工业行业的各类培训。“文革”时期,职工夜校更名为“721工大”,1970年代后由市总工会设立职工学校,采取脱产与半脱产的教学方式,时间几月到半年不等。一些条件好的单位也在本行业内部办班,如津市二轻工业局于1984年建立二轻工业学校,湘航船舶厂开设船舶焊接培训班,成为省内首家领取建造300 吨以下中小船舶企业资格证的生产厂家。1981年,市经委建工业学校,对本市职工进行在职教育和就业前教育,直至1990年代与电大合并。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30 1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30 20: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3 0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雷老师佳作,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资料整理不易,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18:59 , Processed in 0.03675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