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2-28 11:30 编辑
附录:党史人物
魏泽颖 (1921~1977)
魏 泽颖是解放战争时期津市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他又名介权、介船,1921年农历7月初6出生于长沙市一个比较富有的知识分子家庭。家有田地,年收租百石左右。父魏在朴长期在师范任教。 魏泽颖6岁启蒙,1935年8目在长沙廉益中学初中毕业。随后进入长沙明德中学读高中。1936年夏,哥哥魏泽同从武汉大学回长沙,带回大批左倾书刊。年仅15岁的魏泽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这些书刊,思想上震动很大。接着魏泽颖参加了当时进步青年创办的湘流三日刊、歌咏队等活动,思想认识明显提高。暑假以后,魏泽颖开始自觉地选择左倾书籍阅读,在学校里和几个进步学生经常在一起谈论社会问题。抗日战争爆发,魏泽颖即与进步同学一起成立歌咏队、剧队等,开展抗日宣传。1938年11月,魏泽颖在明德中学高中毕业,1939年春由周纪发介绍到邵阳战地文化服务处工作。 邵阳战地文化服务处是当时共产党的工作机关。主任张万群和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共产党员。机关内部作风民主,强调自觉,政治学习很认真,群众工作非常活跃。在这个温暖的革命集体,魏泽颖得到党的热情关怀,工作积极,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1939年春季以后,湖南反共高潮加剧,战地文化服务处的工作人员决定转移、疏散。魏泽颖回到安化桥头河第一师范父亲处,次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于1945年8月毕业。 1946年,魏泽颖经人介绍到廉雅中学教书。原在安化桥头河第一师范的谭猷(中共党员)这时在长沙师范附小工作。谭找到魏泽颖,并介绍他认识了共产党员官健平。1946年9月,魏泽颖由官健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3月,魏泽颖到衡阳道南中学教书仅一月,收到中央大学农学院教师冯泽芳的信,介绍他到津市滨湖植棉指导区工作。魏泽颖向党组织请示,得到中共湖南省工委同意。4月,魏泽颖来到津市,任滨湖植棉指导区技佐,秘密进行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工作。 指导区与津市省立高等农业学校(简称高农)教员宿舍当时都在津市轧花厂内。魏泽颖便首先在高农师生中开展工作。结识了教师谭徽岗和学生陈汉、粟德忠、贺敏功、曹泽荫等人,在他们中间组织了读书会。不久,魏泽颖受聘在高农上几个班的课,又结识了左承统、周铁泗、金汉川等人。魏把这些进步师生团结在一起,经常向他们宣传共产党的理论和主张,启发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1947年9月下旬至10月,魏泽颖先后发展谭徽岗、左承统、周铁泗等入党。11月成立津市地下党支部,魏泽颖任书记。次年上半年,党支部又在高农学生中和社会上发展了一批党员。1月底魏泽颖联系上了津市新华工厂的几名党员,成立了新华工厂党支部。1948年8月,中共津市支部升为总支,魏泽颖任书记。9月,魏泽颖赴长沙向省工委汇报工作后返津,传达省工委指示,将总支改为中共津市区工委。1949年春,省工委同意魏泽颖调长沙工作。 解放后,魏泽颖在长沙市委党校宣教科担任副科长。1951年9月至10月,他再次来津市,担任植棉指导所所长、津市农校校长。后魏泽颖再调长沙,历任省农学院秘书兼人事科长,省农业厅办公室秘书兼工业原料科科长,省立安江农校校长,省农业厅农业教育处处长。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魏泽颖受到冲击。1974年魏调湖南农学院。经过大半辈子坎坷人生后,他仍然积极工作,刻苦钻研业务,热心教学,且服从组织分配,平易近人。1977年5月12日因病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