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风
笔者十分偏爱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近期晚八点常连播《记住乡愁》,此节目的确十分勾起“乡愁”。节目重在凸显那些文化底蕴深厚家族的文化特色和家风特征,生动描绘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构造与内涵。有感于此,笔者不禁自问,我的家族——临澧官亭尹氏,其族史家风精髓又是什么呢?
笔者曾根据家族信史编写过一部《尹氏春秋》,其中收录有笔者作词作曲的族歌《我的家族》,歌词二叠:
(一) 走过远古,穿越汉唐,我的家族从尹城①发祥;圣鸟②飘落一羽,终化作天水郡望③;人物风流的列祖,闪耀在历史殿堂;德淑封后妃④,威烈拜将相⑤,无愧五千年文明,我的家族自古辉煌。
(二) 春秋轮回,人世沧桑,我的先祖⑥自万历迁湘;犁锄劈莱一隅⑦,播种出大德纹章;不坠古风的子孙,砥砺在四面八方;两脚踏实地,自尊复自强,共享新世纪阳光,百家姓中⑧我自高翔。
这族歌,第一段歌唱的是总世系的人文亮点,第二段歌唱的是我们这个分支的文化家珍。从此歌中,我们可以捕捉到的族风精髓是什么呢?笔者以为,精髓就在“大德”二字上。“尹”,本就是古代公平执掌管理权的官名。自古以来,尹氏不少著名人物均以“大德”之道立功家国,并有两位著名尹氏女性为此点化龙睛。她们一位是唐高祖皇妃“德妃”,一位是宋太宗原配“淑德”皇后。两位后妃,一个“德”字,穿越历史、关联世时,其精髓性自古可见。民国九年,官亭尹氏先祖惟思公六房子孙合修湘鄂边尹氏族谱,制定出饱含着家族文化根基的“字派词”,其中惟思公第16、17两代的字辈定为“大德”,这是整个家族竖立的家风旌麾,具有承先启后的标志特性。先辈立此派词,乃是一种伟大抱负和智慧的凝聚。
何为“大德”?尹氏历史上,不乏宁死不辱家国者,是为“大德”也;不乏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仁人志士,是为“大德”也:不乏德行时世、善怀乡里的修齐之传统,是为“大德”也……至今,官亭尹氏虽数千之众,遍及各地,乃至国外,均以德为重,严格遵守着民国九年族谱所列十二条规,鲜有辱没家门者。能做到这一点,非“大德”之族群,又岂能成之?可见,官亭尹氏的家风精髓,惟“大德”一辞最精准、最本质,最具普遍价值。官亭尹氏开祖世旺公之子孙,必当世世代代以“大德”为神主。
【注】①据史籍记载,少昊之子般公封于尹城,子孙因以国为氏,始有尹氏家族。②少昊部落又号金天氏,以鸟为图腾,奉鸟为神圣,般公是该部落的一支。③据史籍记载,尹氏最早在天水郡形成望族,人物辈出,④除汉代和南北朝尹氏后妃之外,唐高祖德妃尹氏为尹思贞亲姊妹,宋太宗原配尹氏封为淑德皇后,她是尹崇珂亲姊妹。⑤从东汉桓帝朝尚书令尹勋、到南北朝诸多尹氏文臣武将,到唐工部尚书尹思贞,再到宋将军尹崇珂等,仅此一个宗系的朝廷显要达数十代之多,可谓灿如群星。⑥湘鄂边尹氏始迁祖尹惟思于明万历二年自江西吉安迁往湘西北石门深山地区深溪河落籍。⑦临澧官亭《尹氏族谱》序中述及先祖初迁石门情形时有“劈莱为田”之语。⑧在当今《中华百家姓》中,尹氏位列第91,汉族尹氏占我国总人口的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