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4-3-13 16:15 编辑
槠栗儿灰沫尔 (散文) 前几天,到亲戚家吃饭。席间,主人说桌上有一道菜很稀罕,让几个年轻人猜猜是啥菜。他们看了又看,尝了又尝,都说好吃,就是叫不出菜名来。我见状便说:“这是我们这辈人小时候常吃的,他们这些80后、90后、00后见都没见过,怎么知道菜名呢!” 其实,桌上这道稀罕之物,就是上世纪70、80年代以前山里人常吃的槠栗儿灰沫尔。因为山里人历来将豆腐称为“灰沫尔”,所以,用槠树结的名叫槠栗儿的果实打成的豆腐,就名正言顺地被山里人叫成了“槠栗儿灰沫尔”。 石门西北山区槠树甚多,碗口粗就开始开花结果,一串一串的。秋天到了,槠栗儿成熟后外皮炸裂,油光发亮的黑色槠栗儿就从树上掉下来。于是,秋天的槠树林便成了老人和孩子常常光顾的地方。搞大集体时代,劳力都出工干活,是没有时间捡槠栗儿的。那时候,我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和文具从书包里倒出来,然后背着空书包飞也似的赶往槠树林。 捡槠栗儿有诀窍,有的人只看表面,到处蹿,结果捡不到几粒。树下枯叶很厚,用一根带三叉的木棍扒开树叶,你会有惊喜,有时一下就能抓起一把槠栗儿。小时候,爬树是我的拿手戏,在树颠使劲摇晃,槠栗儿雨点般落到地下,打得树叶沙沙作响。下得树来,一会儿就将书包装满了。每次捡槠栗儿回家都会得到奶奶的奖励--一个煮熟的鸡蛋。 奶奶把槠栗用簸箕晒干,槠栗儿坚硬的外壳就开裂了,露出晶莹剔透的白色栗仁。奶奶剥去皮壳,取出栗仁,磨碎后制成豆腐。尽管家里没有太多的油,更没有这样那样的佐料,在那个物质生活极为艰苦的年代,槠栗儿灰沫尔无疑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我上大学那阵,家乡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分到了田地,乡亲们开始吃上不掺杂粮的米饭了!槠栗儿灰沫尔似乎已经完成它的使命,不再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了,甚至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隐退...... 长大后才知道,槠栗儿不仅能磨成豆腐当菜吃,还具有涩肠止泻、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泄泻、痢疾、津伤口渴等症状,细嚼频食还可以治疗伤酒酒膈。 老家附近有一片槠树近几年已生长成林,我想,过不了几年就会开花结果。退休后,闲暇多了,我会在洒满阳光的秋日,带着孙辈去捡槠栗儿,并亲自制作槠栗灰沫尔,回味岁月为我们留下的美食,同时也让孙辈们尝尝槠栗灰沫尔那苦涩的味道...... 覃若彬,石门一中高级教师,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多件。作品结集有诗集《村庄的眼睛》,诗联集《雅韵如醪》、《大雪无痕》,散文集《山旮旯的那些事》、《岁月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