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93|回复: 1

津市的小吃(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5 09: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津市的小吃(一)
                                                                   文/全永德
       抗日战争时期,津市作为湘西的水陆码头,很是热闹,自然也少不了各种风味的小吃流传,也算是湘北小镇一景,值得回味。
       娃儿糕
      先说米货,大米是江南的主食,普通、平常,但一加工,也就风味各异。年岁稍大的人都忘不了娃儿糕,儿时的美味,小拳头大小,圆圆的,甜甜的,松软可口。蒸得好,中间十字开口,如果蒸之前在米浆里加两瓢红糖,那叫褐糖娃儿糕,颜色也变成褐色,味道更鲜美,不过要吃刚出笼的。如果是糯米浆蒸出来的叫米包子,像包子但没有芯子,出笼的时候讲究的还在中间盖上四个红点点,十分诱人,味道自然有差异。
      蒸糕
      蒸糕,发酵的糯米粉成小颗粒状为主料,而甑却很独特,木制蒸具只有口杯大小,每次只能蒸一个,蒸熟后把糕顶出。刚好把另外一个 的料下好,这一个又蒸熟了,周而复始,比娃儿糕更可口,但出货率低,吃一个等一个,后面来的客人只能站着等候。能不能改进一下,还得等有心人出招。如果你想尝尝,金帆大厦门口还有一家在经营,不过要赶快,迟了难得等。
      白糖酥
      米货用油炸那叫炸货。黏米和糯米对开,磨浆、发酵,油温不能太高,下锅前把浆搓成香蕉大小、压扁,顺手一扭。出锅后得放在黄豆粉里,黄豆粉也有讲究,炒熟磨成细粉,但又不能糊,经黄豆粉一拌再夹起来,那叫白糖酥。黄豆粉的香味经热的白糖酥一拌,直冲鼻孔,莫说吃,闻闻就叫人流口水。
       麻枣
      得用纯糯米磨浆,沥干后,加白糖拌匀、发酵。搓成一一坨坨生胚子在生芝麻里面打个滚,冷油下锅,反复两次,待油温升上来后再倒入锅中,胚子浮上油面后用铁丝网撩箕反复搓磨。出锅后,虽有橘子大小,只是一个空壳,但焦脆可口。现在汪家桥的自然源餐馆制作麻枣有新的发展,出锅的麻枣有小西瓜大小,一盘一个,作为甜食上席,要吃得用剪刀帮忙,很有特色,不过不再是小吃,升格为席上珍品,不信?你可以去尝尝。
      米豆腐
      大米磨浆后不发酵,直接放在锅里煮,加少许石灰水,不断搅拌、煮熟、冷却,切成半寸见方的丁丁,再加热开汤,放上油、盐、酱油,还来一点干辣椒,但少不了萝卜丁,那叫米豆腐。端上桌时能洒点葱花,那就更好。1950年代学生娃子过中,真叫价廉物美。1960年代初,米豆腐又有新发展,为了提高出货率,加热的米浆特别稀,几乎不能成型,出锅后稍冷便倒入一个特制的方桶,桶的下方钻有一排排一厘米大小的圆孔,桶的下面放有一大盒冷水,热米糊糊流出来,不断地用木板在孔上面刮,米糊被刮断后变成一小坨一小坨拌入冷水中迅速冷却,区别于米豆腐,那叫白粒丸。更能进味,堆头又多,那个年代初很受欢迎。
      绿豆皮
     开汤小吃还有绿豆皮,也算米货,只不过磨米浆时加入了荞麦,加工复杂一些,先做成面皮再切条。因为是小吃,分量不多碗也小,水要开,汤要滚,端给客人之前还特意滴上几滴小磨麻油,香气四溢,你得赶紧往嘴里送,筷子一动,还没嚼出味道,碗里就没了,只剩下汤里的麻油香,汤也不多,赶紧喝下去回味回味,这叫少吃滋味多。早几年还有一家在卖,现在难得尝到了。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5 19:1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的小吃,品种多、味道好!吃了还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3:44 , Processed in 0.03140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