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4|回复: 0

津市的麻蓉酥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8 15: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津市的麻蓉酥糖
                                                                            文/彭伯鉴
      麻蓉酥糖是津市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特产品,由白砂糖、皮糖、芝麻仁等制作而成,具有酥松细润、层次清晰、香味纯正浓郁、
甜度适宜爽口等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畅销湖南、湖北两省各大、中城市和邻近各乡县镇,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各县市。
      酥糖,各地均有生产。但做法不一,至于何时传入津市,已无法查考。据采访调查,早在两百年前,即有酥糖上市。富商巨贾,喜好此物,并以此作为上等点心招待客人。津市最早生产酥糖的是瑞芳斋、仁和斋,以后有谦吉祥(后改其昌斋)由于酥糖细腻酥松,油润爽口,销售逐渐扩大。民初以来(,先后有公盛荣(后改鼎和)、义源生(后改恰大)、德和大、义兴源、春源义等制作。1937年前后,又有百福斋、百禄斋、芝兰斋、大陆、大昌等相继生产,前后生产酥糖的南货店(号)共计13家。此外,还有徐文赐、唐宏国、李本德、复兴、唐家香、梁美发、易元记、向××、张殿初、厚福、稻香村等11家小作生产,其中以其昌斋采用黑芝麻做的黑芝麻酥糖最有名气,吃起来香脆可口,酥松油润,含有焦盐清味。但在抗日战争初期其昌斋已不生产。
      酥糖是一种季节性生产的糕点,气温高于10℃时,糖易溶化,易走香味和油脂,只能在入冬以后生产,生产工序校为复杂,利润不高,商户不愿多做,只是为了争夺店誉,应付门面而已。糕点小作坊主要做适合农村销售的粗货,如盐包脆、芝麻饼、小糖果等,酥糖也做一点,但不求质量。还有稻香村、张殿初两家小作,做些小叠酥糖(比一般酥糖小三分之二),夹在中间的不是肉芝麻糖粉,而是黄豆粉为主,加适量的黑芝麻和糖,因此又叫豆香酥糖,这种酥糖成本低廉,味道劣下。
      新中国成立前,酥糖年产量不过130担左右,抗战时期,由于人口剧增,经济活跃,产量增至200余担。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公私合营,津市副食品公司组建了糕点厂,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名特产品的传统工艺。1978年该厂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历经多次改进,产品质量逐步提高。1979年12月,经常德行署评为优质名特产品。1981年3月,被评为全省同行业优质产品。1981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审定批准为优质产品。1981年以前,年产量约300余担,主要销售本市。1981年评为全省优质产品后,销售市场遍及湘鄂两省,年产量1981年646.7担,产值为7.55万元;1982年增至818.7担,产值为10.43万元。
      酥糖的制作流程是,首先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即麻粉子和糖骨子,然后再制为成品。
      麻粉子制作过程如下:去麻壳,把芝麻放在缸(池)里,用水浸泡。热水泡6小时,冷水泡8~9小时,以水淹没芝麻为宜。然后捞起装在萝管里沥干,沥干后放入和料机里甩打,同时加入适量植物油(一 筐二两五钱油)。经过甩打去壳,再倒入萝筐,下河冲洗,壳即浮在水面,最后晒干便成为“肉麻”。
      炒肉麻:肉麻晒干后,经过筛选,即用粗筛、细筛两次筛选,除去杂质和草灰,再放入适量的温热水发潮,后入锅炒熟,一次不可多炒,2~3斤即可。多炒不易翻匀。火不可过旺,防止烧糊,用去过巅的竹扫帚在锅里来回舞动。肉麻炒成白黄色,颗粒丰满,用两个手指姆能碾成粉子即熟。
      糖粉:将白砂糖用磨粉机磨成糖粉
      炒面粉:把灰面放在锅里炒成焦黄色。
      拌和:将上述熟肉麻、糖粉、熟面粉按比例(即熟肉麻100斤,糖125斤,熟面粉2~3斤)充分和匀,再用麻筛筛一道,使其进一步拌匀。然后放入磨粉机连续两次磨粉、筛选,即成为酥糖粉子(又称“麻粉子”)。
      制糖骨子:用白砂糖60%、皮糖40%,入锅加适量清水熬制,用一根撩杆徐徐舞动。待糖起丝后,用一根短木棒,让糖浆糊在木棒上,放入冷水中冷却,进行检验。糖遇水冷却凝固,不沾木棒便成。然后倒在盘中,待冷到不烫手时放入扯糖机里扯白,取出后用糕粉(糯米粉)保养,便成为糖骨子。
      制成品:以上麻粉子和糖骨子均为半成品。尚需撒粉开皮,叠层开条,切块成型,成包装盒,才能成为成品。做成品时,面把糖骨子敲碎,放入盆里加热软化,一面将麻粉子炒热,将软化后的糖骨子放在案板上用滚简开皮,上面撒麻粉子,再折叠过来,又撒一层麻粉子,每叠一层即撒麻粉一层。然后,用力压紧,开条切块,成包装盒

                                                                           摘自《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文存卷上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3:40 , Processed in 0.0317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