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753|回复: 13

一天出了四个“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超球 于 2025-4-2 20:49 编辑

     一天出了四个“为什么”


       一天,出了四个“为什么”的事,可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事情!      
    去年,“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或少晴多雨,或天阴雨湿。而我的心情呢,也非明明亮亮的。
    这不,4月3日的这天,白天中雨转小雨,晚上又中雨到大雨,气温13℃/19℃。当时由于天气不好,不免让人时有心烦意乱之感。
    那一天里,笔者所历之事,确实有点不同寻常。说起来,怪也不怪:前前后后,一天之内,一连出了四个“为什么”
    第一个“为什么”是:我本缺时间,却为何还外去会友、喝擂茶?
    这天,三扒两碗吃了早点后,我便打开电脑,准备赶写东西了。要知道,平时我就凭着惯常的习惯与爱好,一般这个时候,或读书报,或写东西,或看电视,总是少有空闲,自我忙个不停。何况,当时正忙于校勘第二本新书,即《风景这边独好》的书稿,更感没有多余的闲暇时间了。这不,正当上网赶写东西时,突然记起:上午,我还要继续如前几天一样,又要应“石门铁建之友”的邀约,外去叙聊擂茶呢!
d41448b164dd9ece89ae9c5b6fcf90a.jpg
    如此,我就不打算上午动笔了。因为,写东西时,除了需集中精力外,主要凭借的是语感,紧追的是思路,要化意为文、缀文成章。而忌讳的是,中途停笔,不易“一鼓作气”成文了。如若“再鼓而衰,三鼓而竭”,那就难以一气呵成了。
    不过,想到今天继续相见的,还是自己参加工作前那段时间,即1970年10月至1971年6月初,在石门修铁路时交结的家乡人、同龄好友。如今,五十三年时光后,首度相聚,那实在是久别重逢、机会难得了!而且,当年在车湖垸营,与我一起参加石门火车站修建的两三百多人,一朝夕相处,一起奋战多半年的时间,还是很有老乡友情的。加上看到,这昔日一起奋战工地的熟人中,大部分走进了历史的深处。剩下来的,类似最小我们6位,平时也天各一方,且都七十多岁、早为古稀之人了,今能相见相聚,实属机会难得、三生有幸啊
d74369d29ad663a29e774b8fe362c22.jpg
    一想到此,激动不已的我,便按今日做东的屠福芝约定,在10点半时,我和老伴急忙下楼,与刚到楼下的春枝老姊,还有惠儿一起,打了伞,先是走路,后又搭车,赶到了马家渡桥头的酒店。
    在这里,我们与小屠、晓春和小马她们,隔了一天后,又再次聚到了一起。这,真是不容易、好难得啊!
    沧海桑田,世事多艰!记得当年,我面前的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们,一个个风华正茂、绰约多姿,被公社选定为工地营部文艺宣传队员后,曾为我们这些肩扛手提的铁建民工,或教唱现代京剧,或工地打气鼓劲,或与我们一同挑土,确实为三线建设付出了她们的辛勤努力。然而,岁月还是要败美人的。如今的她们,要么两鬓斑白,要么一头白发,都与我一样,处于七老八十了!
6246faec213184dab4361d431847670.jpg
0b935594a637ab273a2a68117ffa4ca.jpg
    还好,如今的她们,都还健康,不见蹒跚,并且大都因是知青,后来陆续外去长沙、常德工作了!
    根据春枝姊的要求,我为她们不仅建了个“石门铁建之友”的微信小群,而且几年前用文字记下了当年大家三线工地的典型经历。比如,她们随桃源一万五千民工一道,背着背包行李,从老家出发,跟着浩浩荡荡的铁建大军,三天徒步两百多里,来到了石门县城。虽然,我不是与她们同步行军的,可多半年的铁建友谊,还是比较深的。在大队伍动身的半月,我已先行去石门。是搭乘机帆船,经安乡、南洞庭湖,进到津市,然后拉纤,逆澧水而上,到达石门县城。是押运民工铺板,还有挖锄撮箕等,先期到的工地。
34adbacd27390d5effc165ce5016d7a.jpg
    历经半个多世纪后,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首聚一起,别提多兴奋了。喝擂茶前,我便把自己年前出版的第一本书,即38万字的《行路悠悠谁慰藉》,给她们每人送了一本。她们接书到手后,欣喜不已。看到书中写有我们当年参加石门铁建工地的几篇文章,如《铁建开始前的二三事》《激情在这里燃烧》,等等,一个个两眼放光,高奋不已,便一边美美地品着擂茶,一边抑制不住兴奋之情,感慨万端起来。
    第二个“为什么”是:我本就急着校书稿,为何还要一心二用读书报?
    是的,我当时就为出版第二本书校稿之事,越来越着急起来。而在这之前一天下午,中国华侨出版社发来微信,催我把新书的前言、后记,以及还未赶出来的书稿赶快完稿,以免影响了编辑部对《风景这边独好》“三审三校”工作!
    如此,对“写书”之事,愈发焦急,并且也确实比以往抓紧了些。然而,刚打开电脑,就瞥见主媒体网上,那些来自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和观察者网上的那些夺睛文章,便被一下吸睛过去,被迫“一心二用”起来。这些文章如——
    观察者网汪涛-纯科学的文章,即中美科技战——从轻舟已过到清场式领先》。一见题目,就让人抑制不住激动之心,赶紧一目十行,浏览了起来。
    又见观察者网晨枫的文章,即美国对看不懂中国越来越焦虑》,令人快意非常,眼光就停在了这文的内容之中了。要知道,那个与世界为敌的漂亮国,早已开始了其衰落的过程!
    看到张维为的《今天我们面临"两种世界之命运"赫然在目,让人大喜!因为,无论他的书、文章,还是演讲,我见到就要读起来、听起来的。今天,更是如此。
2345_image_file_copy_3.jpg
    原来,这文说的是,中国模式带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成功!他告诉我们,中国在前30年奠定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之上,在40来年的时间里,大致以每10年完成一场工业革命的速度,实现了"集四次工业革命为一体"的崛起。现在,中国已经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前沿,甚至在不少领域内,已经取得了"清场式的遥遥领先"!
    其实,自己几十年来,在读写看过程中,常常就是如此,总有些“分心”。每每见到好文好书,总是被吸引得要停下来,若不及时地读下去,过过瘾,心就有所不甘心似的。
    第三个“为什么”是:我本就新书读不赢,为何又网购了上下本的这长部小说?
c340128a3811e766d5e1d822c15669d.jpg
    下午,校稿和读书报时,我收到了快递来的两本书。这就是,彭学明的长篇小说《爹》的上下册!
    抚摸看这部久盼的长篇小说,爱不释手的,恨不得立即就开始阅读起来,以解先睹为快的滋味。
    要知道,这是我一周前,在光明日报上读到评论《爹》的文章后,一下来了兴趣。于是,我便跳到京东商城网,搜寻了对《爹》的介绍。
    原来,这部分为上下部的长篇小说,是获2023年中国好书 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不凡作品!而且,我几年前就读过彭学明的长篇散文《娘》,很受感染,十分地吸引人。当《爹》一出版,更是声名鹊起!只因为,这部新作,通过质朴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父亲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与中国农村家庭中深沉而隐忍的亲情。这种对亲情的重新发现,既是个体的成长,亦是对特定历史背景下中国家庭关系的深刻注解。
6d1f61928eefaa380a70b577fae17f5.jpg
    如此,我当即提笔,在《爹》的上册扉页上,记下了自己此时波澜起伏的心情。这就是——
    听人讲,《爹》写的是:
    家国录,英雄志;
    正气歌,浪漫史;
    风俗记,地理编!
    又从书评上看到:
    这书把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结合起来,打通了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界线,打开了小说叙述的新空间。
    正因如此,我特意当即网购了这书,并争取拜读后,获新知、得新智。
    第四个“为什么”是:为何对《换了人间》剧,特感兴趣?
    在经历了上述的三个“为什么后,在灯光通明的晚上,我才一身轻松而有效地先后看了如下电视节目:
    新闻联播、今日亚洲、《江河之上》《换了人间》两个电视剧各两集
    这些节目,都让我看得入了迷。尤其是《换了人间》,令我念念不忘。
2345_image_file_copy_4.jpg
    为何我,对《换了人间》如此地感兴趣?
    只是因为,这《换了人间》,在于其有深刻的历史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以及强烈的时代共鸣。比如,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真情实感,人物塑造的鲜活立体,精良的制作与艺术表现,情感的共鸣与时代精神主旋律的创新表达
    一句话,《换了人间》的最大成功,在于超越了传统主旋律作品的框架,将历史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故事,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它的吸引力本质上源于人们对民族历史的集体记忆,对伟人英雄时代的浪漫想象,同时满足了我们对优质历史剧的期待。
       临近午夜,虽经历了一天来四个“为什么”的萦绕、纠缠,可对于习惯如此的我来讲,不仅不觉得累和烦躁,反倒让人愈发地清晰清甜,越来越觉有收获,精神上更感振奋。为何?只因为,我历来就需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前天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开均 发表于 2025-4-2 21:53
欣赏老师佳作、学习、为您点赞!

:hu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0: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美文学习赞赏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笔耕不辍,学而不厌,四季笔丰果硕,精神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人都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你却是读书之时恨时少。日日读书,既是用功,也是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彭淑娥 发表于 2025-4-3 00:06
读美文学习赞赏佳作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渡源 发表于 2025-4-3 06:24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程明章 发表于 2025-4-3 06:58
先生笔耕不辍,学而不厌,四季笔丰果硕,精神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4-4 03:43 , Processed in 0.04087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