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63|回复: 12

【捶边鼓 书山有路7】常德读师专(3)班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7 06: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德读师专(3)班庆
      
      人生百年事,同学永世情。
       转瞬间,母校毕业四十四年了。
       毕业以来,我们谨遵校训,弘扬师德。无论在那里,我们创造了事业辉煌;无论做什么,我们谱写了人生芳华。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母校,无愧于恩师,也无愧于同窗。
      毕业以来,我们同学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父母升天我们前往悼念,子女婚配我们前往祝贺,生病住院我们前往探望,遭遇不幸我们上门抚慰,英年早逝我们送其上山,同学回常我们热情接待,每逢年节我们欢聚一堂。

      毕业以来,我们曾经三次开展全班性的纪念活动。
      1998年母校有幸升级为师范学院,幸逢建校40周年华诞,工作在常德地域的30多名同学参加庆典。为学校捐的那对石狮(2万元),至今威严守卫着母校南大门。
       2008年我们入校30周年,恰逢母校50周年华诞,我们48名同学从全国各地汇聚柳叶湖共和酒店,举办“缘聚七七——常德师专中文十七班入学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回访分校,参观新校区,在白马湖举行捐建紫菱桥(20万元)仪式。活动后由刘梦初同志编辑印刷了回忆文集《那些日子》,熊莘耕老师长篇幅作序。鲁光伟同学组织制作了精美相册和《缘聚七七》光碟。
      2020年11月7、8日,40名在祥瑞大酒店,以“欢聚、感恩、叙旧、珍惜”为主题,举办“缘聚七七——常德师专中文十七班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李哲练、李一翔、伍大忠、杨亚杰、尹洪桂、刘际雄,还有我,组成会务组。 李一翔同学赞助3万元。座谈会由刘际雄、杨亚杰同学主持。李哲练同学和我代表组委会分别致辞,向熊莘耕老师行谢师礼,并恭请熊老师赐教。刘赤符老师场外填词祝贺。李一翔、王有田、郑昌华、魏饴、刘云培、林万友等同学相继发言。宴席酒水概由李哲练同学赞助。我的老朋友杜九州同志、欧阳常安同志从报到至晚宴全程友情拍摄。
      第二天上午游览了柳叶湖,中午陈本祥同学宴请大家。会后欧阳常安制作了长段视频,聂仁德同学全程拍摄视频制作彩视,杨亚杰同学编辑印制了相册(魏饴同学捐助印刷费1万元)。
      人生苦短, 岁月无情。 吴忠、叶培昌、黄介平、徐祥雪、杨国柱、高桂林、李永芹、朱业新八位同学,已先后消失在岁月的通道内,在另一个世界里书写着不一样的传奇!尊敬的罗祚瀚,胡力文,符定波,万嵩,吳雄甫,罗铭勋六位授业恩师也已飘然仙去!

        现仅择录第三次纪念活动"缘聚七七——常德师专中文十七班毕业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相关文字。

一、刘际雄同学撰稿与杨亚杰同学主持

刘: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40多位同窗,从天南地北回到常德,回到梦想生长和升起的地方,参加”缘聚七七”40周年聚会。
杨: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中文十七班经历40年岁月洗礼,又以别样风采,在这里傲然站立!
刘: 40年苍海桑田!
杨: 40年斗转星移!

刘: 今天我们的队伍里有八位同学已然身登极乐,在另一个世界里书写着不一样的传奇!
杨: 我们有六位授业恩师也已飘然仙去,只留给我们抹不去的美好记忆!
刘: 这八位同学是:吴忠,叶培昌,黄介平,徐祥雪,杨国柱,高桂林,李永芹,朱业新。
杨: 这六位恩师是:罗祚瀚,胡力文,符定波,万嵩,吳雄甫,罗铭勋。
刘 :人生苦短, 生命残酷。
杨: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刘: 让我们在心墙上记下他们的名字。
杨: 让我们以低头默哀表达深沉的追思与怀念!


刘: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我们同老师们一样都变老了。
杨:有几位健在的老师已重病在身,行动不便,我们向他们表达真诚祝福!
刘:今天有莘耕老师以耄耋之龄欣然与我们相聚,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他的敬和爱!

杨:中十七是个班,我们有个好班长。
刘:班长是头雁,班长是头羊,班长是根藏我们心中的无形力量,班长是一束永不熄灭的光!
杨:有请毛先金班长!

杨: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不断前进的坚强保障!
刘:有请当年的党支部书记,从德山柴油机厂走出来的李哲练同学!

刘:聚会要办事,办事须花钱。我们同学中有个小帅哥,给了我们的聚会莫大支持。
杨:慷慨解囊,捐款3万!一翔同学深情款款,高义薄云!
刘:有请李一翔博导!

杨:12年前我们曾作30年聚。彼时参聚者48人。
刘:今日我们再聚,经筹办者多方不懈努力,得见者40人。
杨:怀想12年前那次聚会,般般情形,种种场景,直如昨天。
刘:而12年过去,便有四人消失在岁月的通道内!
杨:让我们共同回看那些珍贵的记忆。

:三年柳城缘,最忆是师恩。
刘:众星闪耀处,最亮数莘耕。
杨:熊老师做班主任,教古代文学。他笑模悠悠的形象可敬可亲,他入情入境的教态记忆犹存。
刘:一日师,终身父。我们感恩老师,感念莘耕!
杨:一纸红包,无限深情。请班长做代表,奉上我们67顆感恩的心!
刘:掌声有请莘耕老,再布雨露,再洒甘霖。

杨:赤符老师曾教我们写作。这次相会几经往还,终不得聚。他感念师生情谊,特填“水调歌头”词一首,以表心迹。
刘:有请我们的汉语教授,来自石门广播站的国标播音员易亚新代诵。

刘:四十年风雨兼程,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奋斗的艰难苦辛。
杨:四十年春华秋实,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成功的姹紫嫣红。
刘:生命燃烧的光焰照亮奋斗前行的脚印,我们每一位都绘就波澜壮阔的画卷。
杨:青春拔节的脆响伴随韦编三绝的苦读,我们每一位都写有瑰意琦行的美篇。


刘:将瑰意琦行泼向波澜壮阔,今天,我们开怀畅叙,大话当年!
杨:有请四新岗上的老班长,因土改分田而得名的王有田!
刘:有请少年意气当拿云,为我党干部培养和理论建设贡献了心力的小帅哥郑昌华。
杨:下面,我们不再点名,请大家敞开心扉,自由发言。

刘:今天有一位特殊的同学未能到会。她年龄最小,当年是懵懂初开的小妹妹,如今是部级领导,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杨:同学情重刀劈斧削永不去,刘莲玉对这次聚会很是看重,信息微信多有联系。无奈党有规定这些事不得参与,她身不能与而心与众齐。
刘:她是我们班入世为官做得最高最好的人,我们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莲玉!

杨:人生百年事,同学永世情。纵然有山高水低,源短流长,咱缘聚七七,终生不移!
刘: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哪怕它风霜雨雪,星移斗转,咱宝刀不老,青春永具!
合:再过十年,咱们重相会。不见不散,拉钩上链!
      中文十七班,万岁!

二、熊莘耕老师为学子点赞

       很高兴参加你们毕业四十周年的欢聚,看到你们满面笑容,我如沐春风!
       毕业四十年了,你们从当年的风华正茂,历经磨练、拼搏,遍尝酸甜苦辣,现在又从各自的岗位上退下来,过上了休闲生活,许多同学都已长出了星星白发。我们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回忆过去。毕业三十年时,你们出了一本巜那些日子》的书,回忆往事,叙述友情,我读了深为感动。我也写了一篇巜可爱的中十七班》的文章,表达我对你们深深的热爱和眷恋。四十年来只要提起你们,提起中十七班,我就有了精气神。在我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中十七班、中十五班是我最熟悉、最欣赏的两个班,因为我不只上过你们的课,还当过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喜欢你们。
      之所以喜欢你们,首要的是你们优秀。你们是文革后恢复高考首选出来的,是小平同志说的沙里淘金淘出来的,又恰逢改革开放年代,新的思想、新的事物、新的机遇层出不穷。学习有奔头,分配又好,到单位又受重视。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你们。这些年下来,你们都有出息了,有的任教中学,成了优秀教师;有的继续深造,成了教授、副教授;有的转向文化,成了作家、诗人;有的转向行政,当上了公务员、领导。真的个个能干,个个优秀,我为你们骄傲,为你们喝彩!
      我们当年有一个很好的班集体。为了把住机遇,实现梦想,大家学习都很努力,心无旁骛,很少有鸡鸡鸭鸭的争吵,很少有违规违纪行为,班干部个个得力,自治能力强。这样一来,我这个班主任就当得比较轻松,乐得无为而治。但我还是经常到班上来瞄一瞄,特别是每天晚自习我铁定要到班上来转一圈,看到灯光下大家都在认真学习,我才放心离开,然后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悠哉游哉地回家去。这样的班集体,谁不称赞啊!可惜的是,有八位同学离我们而去,令人痛心!
       回忆当年我和同学们的关系,可以用得上亲密二字吧。同学们有进步,我鼓励;有成绩,我赞赏;有困难,我立足于帮助;有合理要求,我尽量满足。两年中我没训过人,更没和同学吵过嘴。由于相处和谐,做起事来就比较顺畅。比如那次到临澧一中实习,我当时带二十四个实习生,还要兼实习总队负责人,总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一大群实习生,任务很重。记得第一周我完全为安排同学们的吃饭、住宿忙碌着,无暇顾及你们,但你们没有任何怨言,不待我上阵就干得有声有色,让我顺利度过了难关。后来你们毕业了,在好长一段时间里,我还和很多同学常来常往。逢年过节,你们聚会,经常邀请我参加,跟着你们吃香喝辣,看着你们唱歌跳舞,彷佛自己也年轻了。最难忘一九八五年冬天,我的前妻病逝期间,很多同学都来陪护,逝世后又给我很多安慰和帮助。为了帮我摆脱忧郁,振奋精神,八七年春节期间,你们借拜年在我家组织了一次大聚会,有三、四桌吧。很多同学都是夫妻双双来的,有的还带着孩子,拎着礼物。我准备的饭菜都不够,但大家一齐动手做饭,做得高兴,也吃得高兴。这份深情,我终生难忘!
        回顾我的教学生涯,当了你们两年的班主任是我的幸运,和你们结下的情谊是我的骄傲,是我永生的精神财富!岁月如流,现在你们也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我则已经是耄耋老人了。你们还有余热可以发挥,而我只能当吃瓜群众了。我就当你们的铁粉吧,为你们新的努力点赞,为你们新的成果鼓掌!谢谢大家!
      
三、刘赤符老师隔空填词祝贺

水调歌头 贺常德师专中文十七班毕业四十周年
      中文17班是常德师专文革后恢复高考招的第一届学生(77级),学生毕业后成就突出,被誉为湖南文理学院“第一班”。我曾在该班教学写作课,因突发家事不能应邀参加他们的纪念活动,特填词(格律用苏轼三韵变体)以贺:   
      隆重众贤聚,谊溯卌年前⑴:
      柳城⑵三载追梦,学海共扬帆。
      古外雄文同览,治世⑶才能初练,
      留下几多欢。
      更月下情话,缔对对良缘。

      喜别后,鹰展翅,遨云端。
      勇搏雨电,天幕各自绘斑斓。
      成就群星辉耀⑷,业绩繁花争俏⑸,
      俊彦尽不凡。
      往事终生暖,班誉校园传。  
    注:⑴xì,四十。⑵常德别称“柳城”。⑶造就一个理想社会的才能。⑷该班学生毕业后有多人担任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及本学院的领导。⑸该班丰产博导、教授、总编、作家、诗人、高级教师等各类人才,成就突出。

四、我的组委会致辞挂一漏万
      
       因为当了几年班长,班长是终身制。牵头组织活动,必须给大家一个交待:
       有缘千里相会,只因缘聚七七。      
       四十三年前,我们幸逢国家恢复高考,一纸油印录取通知书相聚平顶岗。四十年前,我们怀揣铁饭碗,惜别白马湖,天各一方,豪情万丈。二十二年前,我们首聚白马湖,学校门前矗石狮,志冲斗牛感峥嵘,年轻气盛,壮怀激烈。十二年前我们再聚白马湖,回访分校忆卅年,白马湖上捐石桥,黄金壮年,踌躇满志。今天我们又聚白马湖,师老生老,心未老,情更浓,品茶忆旧,把酒言新,壮心不已,宝刀不老 。
       从分校到总校,从红楼到白楼,从教室到实习学校,我们经历了人生最坚实、最暖心、最丰富的一千天,既根固知识改变了命运,又深耕友谊丰富了人生。在”同过窗、扛过抢、下过乡”人生三大铁谊中,师专中文17班同窗友情排第一,堪比钢强。它不因岁月而流逝,不因久别而淡忘,尤其在岁达耳顺、年奔古稀的珍稀日子里,这种同窗友谊,更显珍贵。
       情到深时思相聚。在常德的同学多次动议,在上海的李一翔同学慷慨解囊,我们终于有了今天的“缘聚七七”——常德师专中文17班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如期圆满举行了。
       在此,我受会务组委托,向出席纪念活动的班主任老师、古代文学老师——熊莘耕先生,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为本次活动无私奉献的李一翔同学和辛劳付出的组委会同学,向四十年来为感恩母校、报效师恩、发展同窗友谊的做出突出贡献的各位同学,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向今天参加活动的各位同学特别是克服困难远道而来的同学表示最热忱的欢迎!
       四十年来,虽然班级散了,同窗友谊却在升华。我们情同手足,亲如一家。父母升天我们前往悼念;子女婚配我们前往祝贺;生病住院我们前往探望;遭遇不幸我们上门抚慰,英年早逝我们送其上山,同学回常,我们热情接待;每逢年节,我们欢聚一堂。 四十年来,我们谨遵校训,弘扬师德。无论在那里,我们创造了事业辉煌;无论做什么,我们谱写人生芳华。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母校,无愧于恩师,也无愧于同窗。  
      四十年来,我们能有所作为,完全得益于恩师的辛勤教诲。罗祚汉老师、胡力文老师、吴雄甫老师、覃光文老师、陈大年老师等十多位恩师为人师表,品格高尚,经纶满腹,沥血呕心,严谨治学,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一生。老师恩同再造,学生感遇莫名。熊老师宅心仁厚,关心学生,善解人意,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特有的感染力传授知识。熊老师开明大度,放心放手,是我们班务工作的坚强后盾。2008年我们举行入学30年聚会,熊老师以《可爱的中文十七班》为题,饱含深情地为中文17班纪念文集作序。他在给诸多同学的点评中,认为我“为人公道,处事持重,说话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在班上颇有威信。”熊老师,您过奖了,衷心感谢您的教诲和鞭策!
       有幸在十七班同窗的一千天,是我人生友情受益至深的日子,没有忘记大家对我学习、生活的关爱和帮助,没有忘记大家对我班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幸和同学们携手同行顺风顺水的四十年,是我同窗友谊收获最丰的岁月。 四十年来,我虽自觉不自觉地“浪费人生三大指标”,但却能有幸在不断分享同窗友谊中稳步人生之旅。非常感谢同学们四十年来对我家庭、工作、健康、习作和退休生活等诸方面的无私援助和尊重理解。
       中十七班同学,从入学69名到毕业67名再到今天的59名,人数日渐减少,友谊与日俱增;三载同窗,缘许百年。岁月不会老,我们不会散。再过十年来相会,老师同学一个都不能少。
       祝老师和同学们晚年安康吉祥、幸福长寿。


五、刘云培同学撰联以寄托哀思

      記得我們的專業課老師已有五位仙去,我們深深地懷念他們!六十七位同學也有八位棄世,天不假年,不勝唏噓,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學生不才,謹以輓聯寄託哀思。

挽羅祚韓先生
師界鴻儒,歸去黃泉猶作記;
杏壇美琰,夢來秋月倍傷神。

挽萬崧先生
絳帳蕭索,有惑倩誰析國語;
壇坫塵封,無人為我讀詩經。

挽胡力文先生
斯人杳矣,半壺老酒倩誰飮;
舉目悽然,是處黃花帶淚開。

挽符定波先生
學子時時虛肺腑;
鄰人處處滿墻頭。
符先生訥於言而勤於版書,書法大氣秀美。永遠記得他講杜甫《羌村》時的神態。

挽吳雄甫先生
常記空中嚮號炮;
不忘壇上震春雷。
先生講魯迅,激情澎湃,“第一聲號炮,第一聲吶喊,第一聲春雷”,是先生的原話。

挽黃界平同學
曾席間談笑,樽前分韻,河畔吟詩,祇今公竟仙去,空留楚地三更月;
也夢裡憂時,山外藏名,鬧中遁跡,何日魂兮歸來,再禦澧沅萬里風。

挽葉培昌黃界平徐祥雪高桂林吳忠李詠芹楊國柱同學
兩萬里秋風,吹寒到骨;
五千年綺夢,視死如歸。
詠芹棄世於2016.7.15,當時有詞二首悼念她。

挽朱業新同學
駕鶴君乎,星城赤子夢千闕;
招魂誰歟,雲樹洞庭波九重。
業新棄世於2018.12.30,這是當時輓聯。

六、林万友同学即兴发话赢得共鸣

      四十三年前,一纸通知书,让我们欢聚一堂,朝夕相处,亲如手足。四新岗悠悠流淌的青山渠水泽润了我们荒旱的心田,逆江坪神奇的撮箕神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多少个月落鸡鸣,多少个雾夜霜晨,我们同窗共读,刻苦学习。多少个烈日的中午,多少个雨后的黄昏,我们挥汗操場,我们促膝谈心。那时呵,我们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欢歌笑语,至今还回响在我们耳边,回荡在母校的蓝天。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三度寒暑,转瞬即逝!
      四十年前,我们挥泪惜别,从此,天涯海角,各奔东西,有很多同学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手握重权,推动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撑起民族大厦,充当时代栋梁。 也有很多同学走上了讲台,一支粉笔,抒写青春的凯歌。一块黑板,挥洒生命的雨花,他们把自己生命的每一片绿叶,献给了学生的春天!  
       具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我们走下了工作岗位,无忧无虑,两袖清风更风流。今朝,我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结束了人生第一春。今朝,我们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扬帆起航。莫道桑榆晚,满目青山夕照明。同学们,让我们用这绚丽的晚霞,去抒写晚年的壮美,挥洒艺术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7 06: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年风雨兼程,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奋斗的艰难苦辛。
四十年春华秋实,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成功的姹紫嫣红。
生命燃烧的光焰照亮奋斗前行的脚印,我们每一位都绘就波澜壮阔的画卷。
青春拔节的脆响伴随韦编三绝的苦读,我们每一位都写有瑰意琦行的美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7 07: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品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07: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涔澧月 发表于 2024-4-7 06:33
四十年风雨兼程,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奋斗的艰难苦辛。
四十年春华秋实,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成功的姹紫嫣红 ...

这两句尤其精彩:生命燃烧的光焰照亮奋斗前行的脚印,我们每一位都绘就波澜壮阔的画卷。青春拔节的脆响伴随韦编三绝的苦读,我们每一位都写有瑰意琦行的美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07: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4-4-7 07:13
精品佳作,学习点赞!

久违!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7 08: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彩佳帖,向您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08: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应运 发表于 2024-4-7 08:02
欣赏老师精彩佳帖,向您学习,为您点赞。

您客气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7 13: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百年事,同学永世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7 13: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班上,应该个个都是狠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16: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将军 发表于 2024-4-7 13:25
这班上,应该个个都是狠腿!

都还可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9:01 , Processed in 0.0380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