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津市万石诗 于 2024-4-15 15:54 编辑
第八章 第一节
二、开展党内整风运动
1957年4月,中共中央根据八大精神,决定在全国开展整风运动。中共中央在《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对整风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范围、原则、要求、组织领导等,都作了规定。中共津市市委按照地委部署,1957年9月至次年3月,在全市开展整风运动。 9月3日,召开市委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开展整风运动的精神,成立中共津市市委整风领导小组,书记王启功,副书记王玉分别任正副组长,市委常委张茂文、皮业银、李大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张茂文兼办公室主任,郑仕璞为副主任,抽调专干11人。另设党政群、文教卫、工交、财贸4个战线整风领导小组,由市委委员朱迎春、陈志祥、张云卿、姜玉岭分别任组长。 这次整风运动,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指导思想,动员全民投入的整风运动,旨在政治上、思想上进行一次深刻的社会主义教育,克服党内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加强党的团结,密切党群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生产和工作,加速社会主义建设。 整风运动分三步。第一步主要是学习文件,提高思想认识。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二步是广泛深入群众,充分发扬民主,总结检查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各单位召开大会,开展自我批评,表明态度,动员群众揭发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由领导向个别人征求意见,在问题摆出来经过集中梳理归纳后,提交小组讨论研究,经过具体分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统一认识,找出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边整边改,采取会外交流,小组讨论,个别交谈,机关间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各单位领导综合讨论意见,在大会上作补充检查,力求群众满意。第三步是加强整改,改进工作。全市199个单位2674人分五批参加整风运动。 1957年10月,津市整风运动进入大鸣大放大辩论阶段。开始,人们心存顾虑,不敢大鸣大放。经过大会动员,小组讨论,层层发动,积极分子带头,大鸣大放大字报逐渐活跃。一个多月时间,共提出各类意见20多万条。鸣放形式多样化,有口头意见、书面意见、大字报、漫画等,鸣放内容非常广泛,有对私改造的,有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有针对生活福利的,也有关于镇反、肃反、审干、“三反”“五反”运动的,有关于干部政策和人事制度和对知识分子改造的,有关于干部工作作风和税收政策的。中共津市市委和各部门领导参加鸣放大会、小组会,表明态度,诚恳接受意见,能有条件的马上整改,并向群众公布。在这些意见和言论中,大多数是善意的批评和合理的建议,其出发点是出于公心,态度是诚恳的。但也有极少部分人,打着“帮助党整风”的幌子,所提意见语言尖锐,恶意攻击党的政策和党的组织,属于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 中共津市市委按照上级指示,结合整风运动中人们所提意见,对部分机构进行精简,下放干部122名,尽力消除人浮于事的现象,并要求全市各级干部多参加基层工作和生产劳动,以学会生产知识,经受实践锻炼。同时,开展反浪费、反保守活动,以大鸣大放形式,揭露各种浪费和保守现象。整风领导小组收到各类意见20000多条,涉及浪费和损失的金额达238.13万元。中共津市市委调查核实后,责成有关单位认真处理整改。通过揭问题、查原因、想办法、献妙计,经济战线各单位克服缺点,改进工作,促进了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