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4-4-25 19:44 编辑
人来吴楚雁声里 ——记易君左与岳阳楼
傅利民 .
素有三湘才子著称的易君左,是湖南汉寿人,他家三代文武兼备簪缨相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到陪都重庆军政治部第三厅,担任少将设计委员。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10月奉命返回南京,一家老小乘同元舰,从重庆上船,顺长江江流飞速而下。 舰到湖南地境,同元号舰冯舰长请易君左上舵楼相告:“就要到城陵矶了,易先生,你是否想看看战后的家乡?” 君左说:“我自然想见见劫后的故乡,不过要同总领队和乘船的人协商一下。”于是易君左匆匆下楼,商量的结果,大家都同意到岳州看看岳阳楼。于是同元舰舵轮一转,已进入洞庭湖口,直放岳州。 长江边城陵矶至岳州15里路,舰船劈波斩浪,水鸟相迎,甲板上的人乘风惬意,转眼岳阳楼已在眼前。作为阔别家乡八九年之久、世居洞庭湖的易君左,深知在敌寇蹂躏下,人民饱受着无边的痛苦,今天有机会来目睹桑梓,心中感慨万端。他想岳阳楼若真还尚存,我自然要上高楼,一展豪情抱负。 同元舰一停靠,同舟旅客都纷纷下船登岸,拾级而上这座天下闻名的岳阳楼。上台基回望洞庭,湖波是这样的汹涌,小划子船是这样簸荡,一股乡情油然而生,久别重逢感到无名的亲切。岳阳楼真还巍然独存,大家庆幸,这是天大的奇迹! 人们开始议论:日本鬼子侵华,无恶不作,杀我同胞,摧毁房屋建筑无数,为何独没有炸毁岳阳楼? 有人认为这是宗教的影响,因为日本人信奉佛教,岳阳楼供有吕祖吕洞宾的神像,日本人对这位纯阳道人尊奉得五体投地,不敢烧毁。有人说是日寇敬畏中国传统的岳阳楼精神,还有这点兽牲中的人性,是岳阳楼得以幸存的主要原因。 万想不到劫后的岳阳楼,竟还是依然巍峨,一派碧宫黄瓦,丹宇红墙,画廓飞檐。周围花木满院,俨然还是座公园。略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处千年历史名楼,与黄鹤楼、滕王阁齐名。此楼三国时就拥有着军事上的重要地位:它襟大江,汇四水,为三湘之咽喉、洞庭之门户。这是一座雄伟的名胜古迹,自古以来是迁客骚人的聚汇之地,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 唐杜工部作岳阳楼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只此二句,已把岳阳楼全部神韵传出;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国破家亡的人流离失所之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能感受他的家国情怀,忧国忧民之心。宋代范文正公作《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砥砺士子气节,担负起兴国安邦责任,所以文与精神传承千古。今日大家登临,缅怀前贤,对照现实,越感到楼有无穷的意义和价值。 战后的岳阳楼驻有军队,但站岗军警见君左他们身着戎装,并持有军政治部证件,经过接洽,特许登临。人们先从楼下看起,观名碑名联,美不胜收。 一楼中间,有著名书法家何绍基书范仲淹《岳阳楼记》全文,刻在八扇雕屏上,尚完整无缺,让人百读不厌,能激励豪情。爬上二楼,吕祖刻像依然,并无剥蚀,喜易君左所撰联还在: “吕道人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真多事,数十年光景,什么先,什么后,万方忧乐独关心。” 这副对联貌似贬,实则扬。上联说中国人不以神仙为奇,下联评范仲淹“万方忧乐独关心”。唯独他父亲(易顺鼎)的一副名联却不存了,那一联是:“去老范一千年,后乐先忧,几辈能担天下事?揽大湖八百里,南来北往,孤帆曾作画中人。”心很安慰的是他父亲一首题壁诗还保存完好: “吹断高楼铁笛风,洞庭青草远连空。 人来吴楚雁声里,诗在水天龙气中。 万古文章几骚客,平生心迹一渔翁。 登临只解舒狂啸,惭说先忧小范同”。 三楼大匾额悬有“砥柱中流”四个镏金大字,系民国二十一年(1932)所书。楼上外额高悬一块金字匾,大书“岳阳楼”,乃当时省府主席之手笔。唐李白所题名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是极言洞庭湖之广阔与无限风情。 登楼远眺,独特的视觉,叹为观止。八百里洞庭茫茫,胜过太湖三万六千顷,奔来眼底。湖上碧波接天,君山如黛,扁山似髻,帆影参差,白鸥翱翔,气象万千,真使人有落霞飞鹜一种仙侠神怡胸襟,心怀豪放。 到楼下前院,一个大铜鼓旁,两个大铜缸,每一个缸重千斤,乃淳佑五年造,是宋代遗物,非常名贵。尤其是供奉的吕祖塑像,香火旺盛,同船的人纷纷求签,祈求平安吉祥。总之整个岳阳楼本身及自然环境还亘古未变,依然浩气永存! 一行人走向岳州城内,只见两旁败瓦颓垣,未有不凄然而流泪者。城内焚烧痕迹触目皆是,狼藉不堪。偶尔还看到几个没遣返的日本战俘被强迫挖土修路;穿着破烂污敝不堪制服,满脸胡茬,蓬头垢面,没精打彩神似乞丐。如丧家之犬,全无当年的凶残,真让人扬眉吐气。经历了八年抗战,人民终于迎来了不平凡的胜利! 废墟上,木架支撑的小木屋的摊贩,全是老百姓为维持生计,临时的建筑。这些顽强不屈的岳州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一定会以先苦后甜的精神,树立豪情壮志,重建家园,创造出岳州未来辉煌。 同元舰泊岳阳楼下仅此一个多钟头,随着汽笛一声长鸣,登舰旅客静静站立在船沿,从心灵深处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依依挥手告别岳阳楼! (于2024年3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