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沅江樵夫 于 2024-4-27 17:43 编辑
初登乌云界 文/刘小明
近日,久违的阳光洒满沅江两岸,我约了几个文友,乘车前往乌云界。 乌云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县南部,其地域在沙坪、杨溪桥、西安等乡镇区域内。是我县在生态领域又一明珠。它地处雪峰山脉的东麓、洞庭湖之沅水的南岸,保护区东西长36.0km,南北宽16.5km,是“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们一行乘车开始乌云界攀越。据熟悉此地情况同志介绍: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区内各种动植物的保护,也拓宽了上山公路,并进行了硬化,只是上山坡度较陡,弯道较多,但我们所乘的四驱越野车,爬坡功能不在话下。随着车子不断向山上进发,发现坡度越来越陡,有的达到了35°多,我朝山下扫视了一下,发现车子已在云端行驶,朵朵白云不停从车窗外的山巅处快速飘移,心中不免倒吸一口冷气,不停交待师傅要安全行驶。到达“界上人家”后,我们几个轻装上阵,手拿相机,快速向乌云界顶攀登。据向导介绍,从“界上人家”到乌云界顶2500余米路程,且都是爬坡,路还不好走。但是我们几个都下了决心,既然来了,那就锁定目标,勇往直前。的确,上山的路不好走,好多路段还有新修路后泥石滚落的路障,且滚石滑落后能咕噜噜的滚下数百米深的山坡,向下俯瞰禁不住腿脚发软。但我们相互鼓励,迎着呼啸的山风,不懈地向山峰攀登。到山顶了,令我们感到非常惊讶的是,乌云界最高山顶以及和它相似的高度差别不大的相邻几座山尖,在顶峰部分近50—80米处,长满了茂密的茅草,仿佛给大山带了一个帽,其生长茅草部分并无半根杂树,我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随我们一同上山的附近向导见我们对此疑惑,笑着对我们说:这就是我们乌云界的秘密。这里由于海拔相对高度较高,达到了1028米,且是雪峰山余脉的北坡,终年大风肆虐,到了秋冬季更是狂风不止,所以一般林木很难在此生根。但茅草是个例外,它是个附生籽植物,白毛穗上的种籽飞到那,就会在那里蛰伏,一旦遇到合适天气和温度,它就会生根发芽,所以就造成了现在乌云界顶“戴帽”的特殊景象。 站在乌云界山巅,俯瞰周围群山,真是山山相连,逶迤蜿蜒,真有杜甫当年“望岳”的感慨:“会当凌绝境,一览众山小”。 乌云界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桃源县南部保护得较好的大型原生态山区,有33818顷面积,自2006年被国家批准为“自然保护区”以来,这里就得到了很好地维护和发展,为国家的环境、生态保护方面作出了一定地努力。据相关资料披露,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古陆块的东北边缘的雪峰山脉中段,沅水下游。由于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了区内多种多样的独特生态小环境,为各种不同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保护区有华中低海拔地区现存面积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为92.5%,是沅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区内有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有种子植物1860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名贵树木,还有云豹、白颈长尾雉和林麝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乌云界是沅水河畔的一块宝地,它为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动植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基地。我们作为桃源人有义务爱护它,宣传它,让它在绿色生态发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