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回复: 0

乡音中的澧县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 17: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乡音中的澧县人
周继志




凡是在澧县本土生活过的人,也别指望普通话就说得那么地道,乡音难改,无论你做怎样的努力,澧县话的烙印在你的语言系统里已经很深了,要去掉殊为不易。——题记


宣武区是北京的老城区之一,地域基本在二环之内或者二环沿线。我在北京十多年,基本就是在宣武讨生活,所以宣武是我颇为熟悉的地方。但第一次去金雅苑,还是很费周折,可见金雅苑是如何偏僻了。大约是前年,有老乡在宣武白纸坊桥附近开了个休闲中心, 足浴附带餐饮,取名叫金雅苑。因为离家近,我常常去那里。很多老乡就是在那里认识的。


澧县人在北京工作、生活的,据说很多,具体有多少,谁也说不上来。我先前并不热心于老乡聚会之类的活动,所认识的老乡也并不多。金雅苑开业之后,因为不时去那里吃饭,结识的老乡也就不算少了。金雅苑坐落在白纸坊桥西,临近京九铁路。虽然属于宣武的地盘、但位置相对偏僻,要去也并不好找。就是这么个偏僻的地方,北京各处的澧县人却愿意找了去,老乡带老乡,再偏僻,也不影响老乡之间的聚会。金雅苑主营业务是足浴,餐饮规模不大。结果足浴业务进展得不怎么样,餐饮倒成了它的主业。这与它坚持做澧县菜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有澧县菜的诱惑,老乡去得就多,渐渐就成为在京澧县人的一个活动场所。后来,老板干脆在金雅苑的门口挂了一块牌子,曰:北京漕县老乡联络处。铜牌黑字,煞是醒目。曾经带非澧县籍友人去吃饭,他们就感喟:你们老乡真有福气,还有这么个聚会的场所。确实,一处可以吃家乡风味的地方,无论怎么说,也是在外漂泊的游子比较幸运的事情。在金雅苑,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家不仅仅喜欢吃一样的菜,说话的方式或者腔调基本一致,虽然大家说的也是普道话而不是澧县话。


澧县人说普通话,有天然的优势,就是不需更刻意地改变,所说的话,一般就“普通”了,然而,你要刻意地“普通”起来,也未必就说得特别好,再好也摆脱不了浓郁的澧县口音。去金雅苑,你会发现、那些来往的人群,说话的腔调基本是一致的。澧县话,俗有“小北京”之称,比较能懂。但若以为澧县话就是北京话,那也错了,与普通话相去甚远。澧县话中有许多方言,非澧县人是很难懂的,而且澧县人的声调,也与真正意义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一个澧县人要说普通话,首先要改变其说语的语调,把一些属于澧县话的声调往普通话方向靠一靠,语调改过来,听起来就会有些像普通话;其次是要改掉一些特殊的发音,比如吃饭的吃,普通话的发音与澧县话就有很大不同,区别在于声母,一个是ch,个是q, 发音不改,语调即便改了,人家也是不容易听懂的。

不过,凡是在澧县本土生活过的人,也别指望普通话就说得那么地道,乡音难改,无论你做怎样的努力,澧县话的络印在你的语言系统里已经很深了,要去掉殊为不易,所以澧县人说普通话,基本上是一个腔调, 因而,你去金雅苑,就会发现,那里的人说话,有浓郁的澧县味,听起来也像普通话。金雅苑的聚会,很少有刻意安排的,有时候你一个人去,往往不需要自己点餐,遇有相熟的老乡,必然会给你挤一个座位,那这顿饭就算白吃了。当然,谁也不会为蹭顿饭跑去那里, 去,无非是寻个热闹,图个与老乡“入入白”( 普通话叫扯扯谈或者拉拉家常),或者寻场牌局。


澧县人聚会,无论认识与否,一开始说话的腔调,基本上还比较接近普通话,但只消刻,人群中总会有人自觉不自觉地蹦出两句澧县话来,那是很有趣也很亲切的。比如,抽烟,一般的场合,自然是“抽”了,但澧县人在一起,有说抽的,也会有说“喝”的。有意思的是,遇到类似纯正的澧县话蹦出来,大家也并不以为土,常常为了好玩,迅速就把自己的语言系统改了,一屋子的人于是便“喝”声一片。有时候,说澧县话会成为老乡之间亲热的一种象征。在老家本来属于骂人的话。这时候用来,便有很亲热的意味。比如,北京人见面一般会问“吃了吗?”换成澧县人(当然是指不在澧县本地的人)则有时候就来一句“赏禄没”,对方不会生气,住往回应一句“你才赏禄呢”,然后相视一笑,不会真的就生出怨尤来。语言就是这么丰富而有趣味。设想在澧县本地,见到一个人,你问人家“赏禄”,那是要被人家打破脑壳的。“赏禄”在澧县是句诅咒的话,人之将死而食曰“赏禄”。见面如此问之,也是恶毒了。奇怪的是,在北京你这样问了,人家并不打破你的脑壳,他懂得你并没有恶意,自然是不会计较了;不但不计较,常常还因了这么一句土话,弄得大家哈哈而笑,这便是乡音的魅力。


你看,乡音乡情够有意思的吧。而老乡“插科打诨”的时候,澧县话的魅力就更有趣味了。有身边带有不是夫人的女子在,老乡之间的玩笑话常常是这样:“喂,跟她过喜会(澧县土话,同床之意) 没有?”一句“过喜会”,做老乡的什么都明白了。而老乡身边的女子,若不是澧县人,那是断然觉察不到玩笑话后面的玩笑,这既给了老乡面子,也给了老乡身边的女子面子。这样的境界,不是普通话可以寻来的。乡音难改,是客观使然;乡音不改,往往是情意使然。设想一堆澧县人聚在一起,大家都像模像样地说普通话,便实在是有些滑稽。而澧县话在聚会、玩笑间带给老乡之间的亲近感,更是普通话所无法替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16:44 , Processed in 0.0315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