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4-5-1 17:53 编辑
年味,就是父母期盼的团圆(1)
周继志
01我姐姐说,她买31号的机票飞武汉,然后和我一道从汉口坐高铁到宜昌,然后回老家过春节。 按说,她也是当外婆的人了,春节出行,只因老父老母住在老家,怎么着也要陪老人吃个团年饭。 中途在武汉停留,则表示对我新到一地的挂念。 其实,我是劝她不必非要回老家过春节的。 她原本也没有回老家过春节的打算。大约一个星期前,我母亲和她微信视频,只是问她:"回不回来过春节呀?"她没迟疑,就答应了母亲。 那天,我母亲也和我视频,没问我回不回老家过春节的事,反而劝我在北京过春节,因为她已经知道我老婆要在北京过春节了,她怕我为难。 我知道,我不可能不在老家过春节。我老婆也是愿意的,但她右腿有点问题,怕受寒,只好不回去。 人到中年,面面俱到已不现实。 所以,我姐姐选择要回老家过春节,我也只是象征性地劝劝而已。 她有不回的理由,但有老人在,将就老人,恐怕是每一个做儿女的选择。 然而,对于姐姐的女儿,姐姐是不是老人呢? 如果以次类推,外甥女就应该陪着姐姐去和姥姥过年。 可是,外甥女的宝宝才几个月,千里迢迢回老家住几天,又怕小家伙路上吃苦。
于是,姐姐就安排外甥女到婆家去,也算是符合中国人以男方为中心做安排的传统而解决了春节谁陪谁的问题。 之所以这么安排,与我母亲的那个视频关系重大,更因为平日里就只是两个高龄的老人住在老家,我、我姐姐、我弟弟都不在他们身边,春节的这一次团圆,便成为我们姐弟仨对老人的一种补偿了。 父母亲在北京居住时,春节我们就省心得多。 我们一般在春节这天和父母一起吃个饭,然后该旅游的去旅游,愿意陪父母的陪父母。 2015年,父母亲执意要回老家居住,从此,每逢节假日,我们的种种安排就只有一个首选项了:回老家陪父母。
02 父母住在湖南湖北交界的火连坡镇楠木村。它离宜昌90多公里,从北京飞宜昌,然后坐两个小时的汽车就可以到了。 楠木村其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老家,顶多算我母亲的老家。 父亲原是甘溪滩镇的一个小干部、母亲教书。等到他们退休时,我们姐弟仨都在北京扎下了根,于是,他们就在退休后随我们在北京居住,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他们也很习惯北京的生活了。 但是,我母亲一直有个小九九。 她对北京始终是没有地理认同感的,她认为她迟早要回到老家居住。 就在他们去北京不久,她委托我舅舅在舅舅隔壁建了两间两层的楼房。她当时的解释是,老家是我们的根,没个房子,回去坐的地方都没有,那成个什么体统? 我们理解为那是母亲留在家乡的一份念想。 其实不是。 她一直有个时间点,就是孙辈带大后她就离开。 因此,与其说她是在北京养老,不如说她是为一份担当而留在北京。 我父亲的态度则是在哪里都可以。终于,在2015年清明节全家回老家祭祖后,父母就在老家,再也不肯回北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