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于乾松 于 2024-5-1 18:00 编辑
年味,就是父母期盼的团圆(2)
周继志
03 楠木村附近有个自然形成的小镇,叫边山河。 歇脚打尖的地方。有饭店、旅社,还有汽车加水、加油的地方。 后来,一个叫皮正新的本地人在这里建起一条商业街,还兴起了集市,边山河就很像那么回事了。 边山河属于洈水上游。洈水发源于湖北伏牛山脉,流经湖南、湖北好几个县,到边山河这一带时,冲积出一大片平地,再往下,就是洈水水库了。 皮正新利用洈水边的这些平地,搞了个蔬菜种植基地,还养鲟鱼,附近就有不少人过来打工,也算是边山河集聚人气的依托。 父母回老家后,饮食起居找不到人照料,是件困扰人的事情。 原先依傍舅舅家建房,我母亲的理由是有舅舅一家在,彼此有个照应。可是舅舅不到六十岁就作古了,舅娘一家也等于是失去了主心骨。 正好皮正新在边山河兴建一家宾馆,我姐姐就提出来,傍着宾馆,建一栋小楼,让父母亲去住。 边山河离舅舅家近,等于是一个地方,但买东买西要方便很多,加上皮正新的公司在那里,我姐姐认为既满足了父母亲在老家居住的愿望,也方便他们的日常起居。 谁知房子建好后,我母亲还是不愿意去住。 这与我有点关系。那年,父母做出决定,要留在老家养老,我觉得他们早年建的房子需要修葺一下,就与表弟合谋,将舅舅家的房子和母亲建的房子一起做了改造,形成一个比较雅致的三合院,白墙黑瓦,采用了新徽派建筑风格,外观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 内部也做了装修,安装了中央空调,接通了自来水,居住条件和姐姐在边山河建的小楼不相上下,给父母造成了一个两难选择。 不过,我最近和我姐姐商量好了,还是准备动员父母亲住到边山河去,估计他们也会愿意去,因为乡下请人做事太难,边山河找帮工要相对容易。 他们年纪大了,靠自己的体力,很多事都奈不何了,他们不得不服老了。关键是,边山河离他们现在住的地方很近,隔三差五去看看也很方便。这样的理由,我想是可以说服他们的。
04 我到武汉工作,我姐是反对的。她提醒我:你都五十多岁的人了,不缺吃不缺穿,还折腾什么?写写文章、陪陪父母、带带孩子,多好。 我说正因为我才五十多岁,过早地放弃自己,也未免太对不起自己了。 我自觉是那种宅不起的人。换句话说,耐不住寂寞。 后来,我老婆站出来为我说话,说我在武汉的这家公司,老板是多年的老领导,他们在一起,总有他们的开心,算是表示对我的支持。 我其实是很感性的人。做事情向来喜欢"我愿"。 其实,还有一个缘由,就是武汉回北京方便,回老家也方便,一个周末回北京,一个周末回老家,老与小,两边都顾得上。 但我到武汉转眼也半年了,回老家只一次,还是出差就便。 真要按想象的那样,实在是对毅力的一个挑战。 我在武汉,因为确实回去方便,他们就总觉得我在身边一样。有这样的效果,也未尝不好。 我姐说,她已买好到武汉的机票了。我知道,她刻意在武汉停留一下,其实是一种姿态,是她收回当我劝我时那番话的一种表示吧。 我昨日就收拾好房间散乱的行李,只等姐姐来了,我们一起回老家去。这些年来,我们姐弟从外地一起回到父母身边过年,这还是第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