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一百)
养肝常用中药和食物
1、养肝常用中药(2)
三 七
【性 味】
味甘微苦、性温。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功 效】
祛瘀止血,消肿止痛,养生抗衰。
【应 用】
主要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便血等出血症。
(1)用于治疗有血瘀肿痛的跌打内伤或外伤出血,使瘀祛血
止,肿消痛止。
(2)治吐血、肺胃出血,常配白及,藕汁、茅根之类。对胃及十
二指肠溃疡病的顽固疼痛,有止痛和预防出血作用。
(3)治疗崩漏、月经过多、血出紫黑成块者。
此外,内服三七末对治疗冠心病也有一定帮助。
【用 量】
粉剂1.5-3克;入煎剂用3-9克。
想查,鱼意朴旗食岛干用()
无1274:中医五胜四手饮食广港鲁季养肝
【注 意】
血虚所致的吐血、衄 血不宜用。
当 归
【性 味】
味甘辛、性温。
【归 经】
人心、肝、脾经。
【功 效】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应 用】
当归为中医临床用得最多的中药之一。凡需养血通脉,无论
属血证虚证,表证和痈疡,都可用当归。
(1)用于妇科调经:取其有行血、镇痛作用,可能是加强子宫收
缩而排 血,或驰缓子宫痉挛而镇痛,配以熟地、川芎、白芍(即四物汤)。
(2)用于养血;对心血虚之心悸、建忘、失眠、心神不宁等,用当
归养血以安神。
(3)用于治疗肢体瘀血:在跌打方剂和治疗闭塞性脉管炎的方
剂中常用当归。
(4)用于治疗腹痛:对气血痰滞而兼虚寒的腹痛较适宜。
【用 量】
9-12克。用于表证时小量即可,在3-9克之间;用于补血
改善血循环、便秘,宜稍大量,可用至30克。
【注 意】
久用多服当归会造成虚火上炎,出现咽喉痛,鼻孔灼热等,因
此,方中宜酌加清热凉血之品,如银花、生地之类以调节之。当归
通便,故凡脾胃阳虚而大便滑泻者不宜。
白 芍
【性 味】
味苦酸、性凉。
【归 经】
入肝、脾经。
【功 效】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应 用】
主要用于柔肝止痛,养血补阴。
(1)用于治疗腹痛:白芍能解痉而缓和肝气之“刚悍”,使之“柔
和”而不引起疼痛,配柴胡清肝解郁,镇痛效果更好。
(2)用于治疗痛经:取其有养血和镇痛作用,配当归、热地等。
(3)用于治疗由血虚引起的四肢肌肉痉挛抽搐,尤其小腿腓肠
肌痉挛,能缓急解痉而镇痛,常配甘草同用,有相互增强的协同作用。
(4)用于治疗肝阴不足引起的眩晕、耳鸣等:白芍为养肝阴之主药。
(5)用于热病后,阴液耗损、小便不利:取其养阴、利尿作用。
【用 量】
9-12克,利尿需重用。大剂量用30-45克。但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注 意】
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