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101)
养肝常用中药和食物
1、养肝常用中药(3)
丹 皮
【性 味】
味苦辛、性微寒。
【归 经】
人心、肝、肾经。
【功 效】
清热,凉血,和血,消损瘀血。
【应 用】
主要用于治热入血分,消损瘀血。
(1)用于治疗肝郁火旺而致的发热、盗汗或自汗、头痛目涩、
颊吃口干、月经不调,常配栀子、柴胡等。
(2)用于治疗疡痈,取其泻热消炎的作用。
(3)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致肝郁积热症状者,包括眼
底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眼底出血等。
(4)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可配地黄、山萸肉等。
(5)用于治疗热证出血,丹皮煅炭,止血作用更好。
(6)用于跌打瘀血,配以赤芍用以凉血去瘀。
【用 量】
6~9克。
【注 意】
脾胃虚寒而有泄泻者,以及月经过多者都不宜用。
墨早莲
【性 味】
味甘酸、性凉。
【归 经】
入肝、肾经
【功 效】
补肾,益肝,乌发益阴,养生抗衰,凉血,止血。
【应 用】
(1)治疗肝肾阴虚、肝火亢盛的出血症:包括吐血、尿血、便血
血痢、子宫出血等,尤以治尿血较常用。配以车前草、冬葵子等。
(2)对肝肾阴虚,有腰痛、头晕、须发早白者,配以女贞子等,效力较缓弱。
【用 量】
9~30克。
0
时
【注 意】
脾肾虚寒者忌服。
桑 椹
【性 味】
味甘、性寒。
【归 经】
人肝、肾经。
【功 效】
养血祛风,补益肝肾。
【应 用】
主要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消 、便秘、耳鸣、目暗。
(1)治血虚:表现有头晕,耳鸣、消渴等症(可见于贫血、神经衰
弱、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2)治阴虚型高血压:配以生地、熟地、地骨皮等。
(3)治老年性便秘:配首乌、黑芝麻等。
【用 量】
9~15克。
【注意】
脾胃虚寒泻泄者勿服。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春季养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