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22|回复: 7

当年石公桥:党支部书记两年半(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3 05: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年石公桥
——党支部书记两年半(1)


      060341ilz0jvipwtgjzi01.jpg

       1975年11月初,我接任石公大队党支部书记,1978年3月28日离开家乡到常德师专读书。这两年半,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在这惊心动魄的时光里,石公大队党支部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带领干部群众实事求是学大寨,连续两年夺取农业丰收,国家贡献、集体积累、社员生活三者关系基本平衡。1978年规划宏伟可行,开局良好。

当年石公桥

      从大堰垱镇文革桥出发越过涔河,东北方向行三公里至中武桥,再北行两公里下谭家坡200米,就到了石公大队贺家冲。  石公大队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白龙泉温泉和石公桥水库是当今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石公大队为中武公社14个大队之一,因石公桥得名。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记载:“石公桥,州西五十里。” 石公桥位于涔河小支,与宜万岭、陈管垱和大堰垱齐名的热闹集镇,是南进大堰垱、澧州、常德,北去松滋、宜昌的必由之路。桥两边沿河有几十户人家,周氏饼铺、谭氏药铺、袁氏饭铺和张氏肉铺等十大铺子名扬十里。1958年截流涔河小支修建起石公桥水库,石公桥及其集镇献身库底。这座水库是澧县最大的小Ⅱ型水库,库容近500多万立方米,灌溉着1万多亩农田。成立人民公社时组成石公桥大队,1961年析出双堰大队后仅叫石公大队,却没“桥“字了。好在2015年行政区划调整,长岭岗村和石公村合并后名石公桥村。
      石公大队东与陈管大队,南与中武大队、班竹大队,西与草堰大队和双阳大队,北与宜万公社共和大队接壤。洈水澧县干渠末端在三队四队,太青山门水库干渠经四队五队与石公桥水库干渠连接。全大队共12个生产队,365户,1368人。耕地2482亩,其中水田1804亩,山地668亩。丘陵地貌,东西走向,南面是亘山山脉的贺家山、中间是驼背岭、北面是跑马岭。三条小山脉之间形成两大山冲,驼背岭以南是贺家冲。从石公桥水库大坝依次是六队、七队、十一队、十二队的大部分农田,靠水库自流灌溉。驼背岭以北是毛家冲,从庙湾和大枫树起依次是四队、三队、二队、一队。五队、八队所有田地都不在这两个冲里,五队大部地处水库大坝以北库滨地带,七队、四队、九队、三队顶托出八队。从驼背岭到贺家冲有两条小山冲形成十队,西边那条叫鸡公冲。与鸡公冲齐名的还有一队的鄢家铺,二队的谢家湾,三队的毛家嘴,四队的铁匠铺,五队的杨家湾,六队的朝皮湾,七队的高屋场,九队的科家屋场和白龙泉,十一队的胡家坪,十二队的花土里。三队还有瓦匠湾、发财湾、黄家塝等小地名。我家住的瓦匠湾,因从我爷爷起毛家四代是泥瓦匠。  
     
      我是第四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有两副书记、四名支部委员。民兵营长刘传元同志、治安主任李启杰同志、妇女主任毛先珍同志、十二队指导员李诗望同志为支部委员。副书记、大队长毛先舫同志协管全面工作主抓粮食生产。负责棉花生产的副书记李书桥同志任职至1977年初,刘传元同志接任其职务。大队会计胡静林同志1976年末告老休息,由刘平东同志接任。罗光珍同志为团支部书记。这是一个政治坚定、工作务实、开拓进取、团结和谐、勤奋清廉的好班子。舫书记在高级社就是主要负责人,他经验丰富,工作责任感、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力都很强,是我的得力高参和重要搭档。桥书记为人忠厚,逆来顺受,舍得吃苦,工作踏实,分管工作出色。非常感谢舫书记和大队党支部的同事们,在我高考复习期间恪尽职守,用出色的工作保证了我极其宝贵的复习时间。
       当时生产队设政治指导员和队长两个一把手,指导员负总责。他们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坚定地贯彻上级精神,带领社员群众披星戴月,一身泥一身汗,无怨无悔,都是优秀的基层干部。还记得各生产队的指导员:一队先后有毛业华同志、何业喜同志,二队谭辉亚同志,三队毛先彩同志,四队刘传友同志,五队杨翠旭同志,六队谭徽化同志,七队毛先成同志,八队毛先祥同志,九队肖啓金同志,十队肖友松同志,十一队胡传家同志,十二队李诗望同志      
       岁月不饶人,2023年冬专程回石公桥,第二次在李诗望同志家聚会,可惜大队干部仅剩下李诗望、刘平东、罗光珍三位,生产队指导员仅有胡传家、毛先成两位了。好在我的前任党支部书记杨翠云同志高龄健在。   
       那几年,石公大队一直受到澧县县委、中武公社党委的重视和支持。1976年,县委农业学大寨工作组六位同志驻我们大队,县砖厂卢书记和县酒厂荣厂长任正副组长。公社党委副书记习品香同志于1976年、1977年连续两年联系我们大队。1977年公社脱产干部罗培位同志,1978年公社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雷大元同志蹲点我们大队。他们指导我们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农业学大寨运动出谋划策,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石公大队作出了突出贡献。
      尽管人民公社在生产大队设有大队长等岗位,但党支部书记总揽一切,对全大队政治经济社会负全面责任,既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把手,也是农业生产的总决策、总指挥。组织社员抓革命促生产,夺取粮棉油猪丰收,多为国家做贡献,不断提高社员生活水平,是党支部的中心工作,是支部书记的第一职责。

2e9262f0150742d792be0282321617b6.jpg         

      那些年,正是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普及大寨县的高潮时期。曾作为我国农业战线一面旗帜的大寨大队,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和壮大了集体经济,在提高和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积极向国家缴售商品粮,为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中国农民做出了表率,成为激励和鼓舞广大农民为尽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农业而奋斗的强大动力。不管后来怎么评价,历经25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甚至在中国当代史上,都可以说是一件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召开时,正是我刚刚接任石公大队支部书记的时候。我也曾于1976年2月、1977年1月、1977年2月先后三次荣幸出席澧县、常德地区、中武公社规模大、规格高、要求严、影响深远的农业学大寨会议。自己和社员群众一道艰苦奋斗学大寨的那些激情岁月,是我回首人生时而无法回避的文字。
      在这两年半时间里,石公大队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集中抓粮食生产。开垦山地500亩,新修第一条灌渠,新修进村土公路,
新建石公学校(含初中班),整修加固堰塘100多口,新建猪场40间,增加面食加工作坊和青瓦窑。粮食产量1976年149万斤,1977年171万万斤,粮棉猪超额完成国家任务,社员口粮标准有所增加,参战县社水利工程年年夺冠。社员虽然不能完全丰衣足食,但斗志昂扬,热火朝天,干部作风好,群众热情高。1976年、1977年我也连续被评为全县优秀共产党员,1977年11月澧县县委推选我为国家干部。        
       石公大队有白龙泉和石公桥水库两处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养在深山人未知的白龙泉,水温稳定在51摄氏度,涌水量每天1500吨以上,降升6.6米。旅游开发前景非常广阔。 由于当时大办粮食,根本无暇顾及,无力开发。
     (待续)


       回忆录《捶边鼓》第一部分《书山有路》点击标题链接可阅读:      读三级党校

        回忆录《捶边鼓》第二部分《广阔天地》点击标题可阅读:
       民办教师两年  两级会计十六个月   分管棉花生产十个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3 06: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寨大队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和壮大了集体经济,在提高和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积极向国家缴售商品粮,为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广大中国农民做出了表率,成为激励和鼓舞广大农民为尽快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农业而奋斗的强大动力。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甚至在中国当代史上,都可以说是一件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6: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涔澧月 发表于 2024-5-13 06:05
大寨大队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和壮大了集体经济,在提高和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积极向国家缴售商品 ...

这是基本评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6: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那几年,农业学大寨运动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4 06: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2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4-5-14 06:53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6 17: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的村支部书记在村里蛮有威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16 22: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协邱渭波 发表于 2024-5-16 17:17
那时的村支部书记在村里蛮有威信的。

我无愧于父老乡亲。极左的那些东西在我任职时期没有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8:50 , Processed in 0.04153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