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回复: 8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三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0 10:46: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4-5-20 10:50 编辑

《城市基因●津市文史丛书(风物卷)》连载(三十五)

2d0b6a6c0b3f92b9_edit_211946949045865.jpg

第八章  报业兴衰

第三节  新中国的报刊

    1949年7月,津市和平解放以后,新华电讯社成立,《津市报》《津市瞭望》《澧水银屏》《津市广播电视报》走过了一段曲折而热烈的历程。与此同时,津市民间文艺团体更加活跃,先后创办了《津市文艺》《说演弹唱》《剧评》《朝阳》《收获》《兰草》《文学青年》《关山》《银杏》《兰津诗词》《兰津科苑》等杂志刊物。大量刊发文学文艺作品,充分反映了津市人民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1.津市报刊
    1958年,《津市报》创刊,是为新中国成立后津市的第一份报刊,由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社长郑毅,以地方新闻报道为主,开辟有文艺副刊,每期发行300~500份,1959年7月,因行政建制变动停办。
    1984年8月,中共津市市委主办《津市瞭望》半月刊,由市委办公室主任李建新兼任总编辑,8开8版,每期发行1000份。
    1985年10月,经湖南省委宣传部批准的,以报刊合一形式在《津市瞭望》基础上改为四开版面的《津市报》周报,以登载新闻、理论、科技、文艺等稿件为主。报社先后举办了“十佳农民企业家”“十佳医护人员”评选活动;发起了“《津市报》读报知识竞赛”“兵役法知识竞赛”等活动。1986年,《津市报》交邮局公开发行,发行量13000 份。1990年3月奉令休刊。共出版248期,有34件作品54次获省以上奖励。先后担任津市报社长的有周奇、石嘉林。
    2.津市广播电视报
    1992年11月1日,津市电视台《澧水银屏》电视周报正式创刊,四开四版,以服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为宗旨,依托广电资源,进行立体化的宣传报道,共编辑出版40期,每期发行量为5000份。贺显德同志任总编辑。
    1993年,《澧水银屏》报改为《津市广播电视报》,贺显德任主编。该报集党报、节目报、社会生活报于一体,是传达党的声音之喉舌,是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是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是收听收看电视、广播的指南。该报分为四版:头版为市内新闻,二版为电视预告,三版为节目推介,四版为文艺副刊。每周一期,发行量初定为5000份,鼎盛时期达到6000份以上。先后担任采编人员的有钟芝兰、陈君章、贾开志等。1996年年底,《津市广播电视报》停刊。该报发行3年多,共编辑出版 182期。
    3.津市广播电台
    1950年7月,津市成立收音站,为津市最早的新闻单位。1983年1月,津市广播站改为津市市广播电台,成为全国最早的县级市广播电台。1983年2月,津市建立定向发射3W小调频台,供给工矿区和农村的广播信号源。同年,国家广播电视部组织全国8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的领导20多人,专程来津参观指导电台工作。之后,又有3省8地区34个县市广播电视部门的同志前来津市参观、交流工作经验。1978年以后,电视差转台、业余广播文工团、广播电台、无线小调频台、广播电视服务公司、音像管理站等机构相继建立健全,形成一个以市广播电台为中心,以乡镇广播站和城镇工矿企事业单位广播室为基础的广播宣传网。长期以来,坚持转播中央和省台部分节目与自办节目相结合,仅市业余广播文工团就先后为广播宣传演出240多次,节目达900多个,占市广播电台播出文艺节目的42.8%。其中,《婆婆书记》1982年在湖南省广播文艺听评竞赛中获一等奖,广播剧《局长的婚事》1984年获湖南省广播文艺节目评比三等奖。市业余广播文工团的经验在全国第10次广播工作会议上得到推介。
    4.津市电视台
    1978年10月,津市皇姑山电视差转台开播发射,录制的专题电视片《前进中的津市》《古埠新姿》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播放。1993年,津市电视台获国家广播电视部批准,在皇姑山顶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78米高的电视发射塔,配套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两座,安装4套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开播后,电视转播信号增强,覆盖至周边各区县,给津市及周围地区的人民群众生活增添更丰富的情趣。
    ......待续

wKgBs1hh36yAJ2FBAAykIfM5XJM339_edit_173187745530703.jpg



56075_edit_1731225642804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0: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9年7月,津市和平解放以后,新华电讯社成立,《津市报》《津市瞭望》《澧水银屏》《津市广播电视报》走过了一段曲折而热烈的历程。与此同时,津市民间文艺团体更加活跃,先后创办了《津市文艺》《说演弹唱》《剧评》《朝阳》《收获》《兰草》《文学青年》《关山》《银杏》《兰津诗词》《兰津科苑》等杂志刊物。大量刊发文学文艺作品,充分反映了津市人民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广播电台 1950年7月,津市成立收音站,为津市最早的新闻单位。1983年1月,津市广播站改为津市市广播电台,成为全国最早的县级市广播电台。1983年2月,津市建立定向发射3W小调频台,供给工矿区和农村的广播信号源。同年,国家广播电视部组织全国8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的领导20多人,专程来津参观指导电台工作。之后,又有3省8地区34个县市广播电视部门的同志前来津市参观、交流工作经验。1978年以后,电视差转台、业余广播文工团、广播电台、无线小调频台、广播电视服务公司、音像管理站等机构相继建立健全,形成一个以市广播电台为中心,以乡镇广播站和城镇工矿企事业单位广播室为基础的广播宣传网。长期以来,坚持转播中央和省台部分节目与自办节目相结合,仅市业余广播文工团就先后为广播宣传演出240多次,节目达900多个,占市广播电台播出文艺节目的42.8%。其中,《婆婆书记》1982年在湖南省广播文艺听评竞赛中获一等奖,广播剧《局长的婚事》1984年获湖南省广播文艺节目评比三等奖。市业余广播文工团的经验在全国第10次广播工作会议上得到推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广播电台 1950年7月,津市成立收音站,为津市最早的新闻单位。1983年1月,津市广播站改为津市市广播电台,成为全国最早的县级市广播电台。1983年2月,津市建立定向发射3W小调频台,供给工矿区和农村的广播信号源。同年,国家广播电视部组织全国8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局的领导20多人,专程来津参观指导电台工作。之后,又有3省8地区34个县市广播电视部门的同志前来津市参观、交流工作经验。1978年以后,电视差转台、业余广播文工团、广播电台、无线小调频台、广播电视服务公司、音像管理站等机构相继建立健全,形成一个以市广播电台为中心,以乡镇广播站和城镇工矿企事业单位广播室为基础的广播宣传网。长期以来,坚持转播中央和省台部分节目与自办节目相结合,仅市业余广播文工团就先后为广播宣传演出240多次,节目达900多个,占市广播电台播出文艺节目的42.8%。其中,《婆婆书记》1982年在湖南省广播文艺听评竞赛中获一等奖,广播剧《局长的婚事》1984年获湖南省广播文艺节目评比三等奖。市业余广播文工团的经验在全国第10次广播工作会议上得到推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4-5-20 10:57 编辑

津市报刊1958年,《津市报》创刊,是为新中国成立后津市的第一份报刊,由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社长郑毅,以地方新闻报道为主,开辟有文艺副刊,每期发行300~500份,1959年7月,因行政建制变动停办。
1984年8月,中共津市市委主办《津市瞭望》半月刊,由市委办公室主任李建新兼任总编辑,8开8版,每期发行1000份。
1985年10月,经湖南省委宣传部批准的,以报刊合一形式在《津市瞭望》基础上改为四开版面的《津市报》周报,以登载新闻、理论、科技、文艺等稿件为主。报社先后举办了“十佳农民企业家”“十佳医护人员”评选活动;发起了“《津市报》读报知识竞赛”“兵役法知识竞赛”等活动。1986年,《津市报》交邮局公开发行,发行量13000 份。1990年3月奉令休刊。共出版248期,有34件作品54次获省以上奖励。先后担任津市报社长的有周奇、石嘉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0: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雷光清 于 2024-5-20 10:57 编辑

津市广播电视报1992年11月1日,津市电视台《澧水银屏》电视周报正式创刊,四开四版,以服务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为宗旨,依托广电资源,进行立体化的宣传报道,共编辑出版40期,每期发行量为5000份。贺显德同志任总编辑。
1993年,《澧水银屏》报改为《津市广播电视报》,贺显德任主编。该报集党报、节目报、社会生活报于一体,是传达党的声音之喉舌,是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是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是收听收看电视、广播的指南。该报分为四版:头版为市内新闻,二版为电视预告,三版为节目推介,四版为文艺副刊。每周一期,发行量初定为5000份,鼎盛时期达到6000份以上。先后担任采编人员的有钟芝兰、陈君章、贾开志等。1996年年底,《津市广播电视报》停刊。该报发行3年多,共编辑出版 182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5-20 10: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津市电视台1978年10月,津市皇姑山电视差转台开播发射,录制的专题电视片《前进中的津市》《古埠新姿》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播放。1993年,津市电视台获国家广播电视部批准,在皇姑山顶建成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78米高的电视发射塔,配套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两座,安装4套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开播后,电视转播信号增强,覆盖至周边各区县,给津市及周围地区的人民群众生活增添更丰富的情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06: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美图。点赞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1 06: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美图。点赞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1:53 , Processed in 0.0402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