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074|回复: 47

原创:读《岳阳楼记》的一点思索(杂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6 08: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3-1-20 12:31 编辑

               读《岳阳楼记》的一点思索(杂文)


         我在《辽河》应聘编辑时,去一所中学组稿,想在爱好语文的学生中挖掘一些写作新秀,说不定杂志社过几年就成为那个文学明星的摇篮了!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陈老师要我给这些学生讲一两堂课,以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加深感情。我胆怯地答应了。两节课,一节讲写作常识,另一节讲解《岳阳楼记》。常识课就讲些审稿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语法修辞常见的毛病。讲《岳阳楼记》就不同了,除讲解文意、写作特点、思想精华外,还得闲侃写作背景。虽然作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可还是与教师的观点相左。我讲课时,陈老师就坐在教室后面。当我讲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背景撇开他到过岳阳楼时,陈老师向我摆手示意。我会意地随他到教室外,问他原因。他告诉我,范仲淹到过岳阳楼,是余秋雨的观点,教辅资料都这样说。如果学生按你讲的答题,是要扣分的。要我委婉纠正一下。于是,我回到讲台,重点补讲了范仲淹到过岳阳楼这一观点。
          这的确是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洞庭一角》中对《岳阳楼记》的写作定性!他肯定范仲淹来到岳阳楼之后写的《岳阳楼记》,而且是在(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其推论依据就是文中有描写“秋高气爽”、“秋空明净”的语句。可是,文中还有“春和景明”、“阴雨霏霏”的描写,那该作和解释呢?余先生却轻而易举地归结为“春天的设想”!大师的这些观点,理所当然地被很多中学教辅资料采纳。我读书不喜欢人云亦云,在这里,我不赞成大师的观点,而是坚持范仲淹没到过岳阳楼、且文章绝不是写于岳阳楼。要推翻大师的观点并不难,理由挺简单,只要看一下范仲淹的年谱就明白了:范仲淹庆历六年正月至庆历八年底都在邓州担任知州。我们知道,从邓州(今天的邓县)到岳州,仅地图距离就近千里,交通距离更远,保守一点,也在千里之外吧。还有汉水长江的阻隔。那时还没有飞机、轿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文官的交通工具是轿。轿夫每天工作八小时,除开途中歇息,恐怕一天最多行进五十来里,这一个来回最少也得花上三四十天。如果遇到恶劣天气的阻隔,时间便会更长。另外,作为知州的范仲淹(不仅集今天的同级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一把手、政协主席四职于一身,有极大的行政决策、裁定权,而且还参与司法裁定、审理、判决),离开工作岗位要经皇帝批准,想想看,他以什么理由向皇帝告假呢?因此,范仲淹没到岳阳楼的理由很充分
         我们有理由询问读过《岳阳楼记》的朋友:一、看了范仲淹的年谱,你还敢说范仲淹到过岳阳楼吗?二、“春和景明”、“阴雨霏霏”的描写可以归结为设想,那“秋高气爽”、“秋空明净”的语句就不能是设想么?!
       还有人认为,《岳阳楼记》的作者不是范仲淹。我也认同,只是不敢对学生讲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6 08:5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评论,但您肯动脑子。值得钦佩。

点评

因为涉及到名家的结论,很少人敢碰。我怕什么,无名一身轻。所以我就大胆把疑问提出了。谢谢来访!请茶 1  发表于 2017-3-6 09: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6 09: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理有据做评析

点评

我基本抱这种态度,不那么人云亦云。  发表于 2017-3-6 09:25
谢谢朋友肯定。因为涉及到名家的结论,很少人敢碰。我怕什么,无名一身轻。所以我就大胆把疑问提出了。你也是作学问的吧,愿你是讲的真话!呵呵,请茶!  发表于 2017-3-6 09: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6 09: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岳陽楼,天下搂!

点评

谢谢垂访!请茶!  发表于 2017-3-6 09: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6 10: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严谨的学风,深刻的思考。拜读了学术研究般的文章,佩服!

点评

心里想说的而已,哪里算得是什么学术!请茶!  发表于 2017-3-6 12: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6 15: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研究般的文章,佩服!

点评

谢谢鼓励!请茶!  发表于 2017-3-6 15:3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6 22: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这个,呵呵,真不敢说

点评

好说,就说我不知天高地厚吧。我无名一身轻,说什么都没关系的!  发表于 2017-3-7 10:4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7 13: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涵 发表于 2017-3-6 08:56
不好评论,但您肯动脑子。值得钦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7 22:47: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研究,各抒己见。至于范仲淹是否到过岳阳楼不重要。

点评

谢谢临贴雅评!迟复为歉!再次请茶!  发表于 2017-3-12 10:5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4 12: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望韵友,拜读佳作。欢迎指导,遥致春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7:42 , Processed in 0.04021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