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城头山视窗 于 2024-5-29 17:08 编辑
稳健之道:高昂全国输注器械行业龙头
——澧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稳健平安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校康印象 文/易宗明 张校康,稳健平安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县人大代表,县新阶联副主席。他锐意进取,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断创新企业管理,紧跟“中国制造2025”“三高四新”战略步伐,稳步推进公司产业升级。他不仅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管理者,也是公司青年中奋发有为的典型代表, 2021年1至10月,张校康带领公司900多名员工完成产值3.41亿元,销售收入3.34亿元,入库税金1530万元;去年以来全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行全自动化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公司生产一次性使用注射器、输液(血)器等无菌医疗器械及呼吸麻醉器械、血液化验设备等系列产品达20亿套(台),产品畅销全国,出口欧洲、亚洲等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跻身湖南省医疗器械生产龙头企业、全国同行业十强企业! 不忘初心,永葆青春本色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张校康多年来养成的良好习惯。他把学习作为武装和提高自己思想觉悟的首要任务。在担任公司行政副总期间,认真抓好公司党建工作,加强公司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司党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使党员做到政治上合格、思想上过硬。 张校康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有理想、有担当。他深有体会地说: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深情寄语,为青年朋友们砥砺前行指明了方向,公司青年当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公司发展、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公司经过凤凰涅槃,当有站稳输注器械产业“第一梯队”的底气。底气当然来自自主创新的持续升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近5年,公司累计投入约8000万元进行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取得专利授权60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42张,生产输液(血)器具、注射穿刺器械系列400余款产品。产品进入市场后,每年接受国家、省级抽检40余次,合格率100%。 公司恰青春年少,当有将“湖南制造”输注器械将覆盖欧洲、亚洲、美洲国家和地区的霸气。目前,稳健平安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产品已获得欧盟CE认证,正申请美国FDA认证。“近年来,公司研发的自毁式注射器、安全注射器系列产品,可有效防止交叉和避免医护人员意外针刺,深受国际市场青睐,年产3亿多支,主要供应欧洲国家和地区。”刘青山介绍,今年,公司产品获美国FDA批准后,“湖南制造”输注器械将覆盖欧洲、亚洲、美洲国家和地区。 爱岗敬业,躬耕医疗科技 2014年3月,张校康进入公司工作,当时公司新产品研发,临床注册急需一名外驻对接监察员。公司决定派他前往长沙,他欣然接受了挑战。此时临床正面临国家政策规范调整,他反复与医院、机构沟通,经常同医院科室主任、护士长交流,积极向省药监部门反映汇报,顺利通过临床流程。 在实际临床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因为以前签字记录难以满足临床审查新要求,有的患者早已出院,而新的筛选病例时期长、难度大。张校康克服困难、不厌其烦地做临床对象工作,终于完善了临床报告,成功通过审查。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一次性麻醉穿刺包、一次性使用避光输液器、一次性使用精密输液器、一次性使用留置针顺利完成临床审查,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三甲医院,受到客户一致高度好评。 张校康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公司的认可。2015年3月,他调任采购部经理,又很快进入角色。根据采购管理状况,他一方面系统地梳理资质合格的材料供应商品名录,分类建档,同时引进新供应商,完善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引进新材料,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他凭借敏锐的市场观察力,以及十年来大宗粒料价格行情变化规律,每月尽量做到价格低位采购或批量采购。仅ABS、PP等大宗粒料采购,每年为公司节约原材料成本百万元以上。 张校康指着产业园入口的园区规划图介绍,这是公司总经理郑大田毕生的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初,郑大田下海创立村企澧县医用器材厂。因产品单一、销售渠道不畅,企业举步维艰。2000年,澧县医用器材厂更名为湖南平安医用器材公司。不到两年时间,公司产能翻番,年缴税20多万元。前行的步伐没有停止。2003年,湖南平安医用器材公司吸纳20名股东,搬迁至澧县高新区,组建湖南平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科研创新驱动下,公司2008年已跻身中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行列。2010年底,公司更名为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中国核物理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平台。当年,公司成立全省首家省级医用高分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5年,该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医疗器械研发设计平台。2022年,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斥资7.52亿元,入股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稳健平安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张校康又从平安医械总经理的任上出任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情系员工,关爱聚集人心 作为私营企业主,张校康特别关注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对企业员工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待遇保障。公司每年投入近1000万元购买自动化设备,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关爱职工身体健康,每年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慰问走访特殊困难职工,发放困难救助金;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按时足额发放员工工资,每年按10%左右的涨幅上调员工工资,积极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等。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功臣,善待员工理所应当。”这,是张校康担任公司行政副总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8年冬天,一场罕见的冰雪天气让张校康心急如焚,交通瘫痪,公司员工上下班安全时刻牵动着他的心。根据公司董事长郑大田的安排,他率领公司全体行管人员打响了抗击冰雪保卫战。公司租下附近两家宾馆,安排员工入住。他每天早上六点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到门卫迎接上班员工的到来,道一声辛苦,说一句注意安全。每天下班要做的一件事是安排员工安全入住宾馆。冰雪无情人有情,冰雪非但没有给公司生产带来影响,反而凝聚了人心。困难面前没有哪个员工选择逃避,人人心情舒畅,个个暖意浓浓,成为平安医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哪里有困难家庭,哪里就有他帮扶解决的身影。一直以来,他把公司员工的冷暖放在心上,用心关注困难员工,坚持把为困难员工办实事、解难题放在重要位置。每年底,他都要安排工会对困难员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综合了解困难原因,生活现状等情况,确保将公司的关怀送到每一位困难员工家庭,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2018年、2019年,公司共安排慰问帮困及金秋助学资金20万元。 冲锋在前,彰显大爱担当 庚子鼠年开端,新冠病毒泛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迎面袭来,一边是身体虚弱的爱妻和刚满月不久的儿子需要照料,一边是公司疫情防控的战场。舍小家为大家,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张校康说:“这是责任、义务,更是担当”。 疫情发生后,防护物资极度短缺。他协助公司董事长郑大田,多渠道寻找资源,利用多种关系在海外购进防护服2.4万套、N95口罩3万只,总价值300多万元。他冒着疫情风险亲自将防护物资及时捐赠给全省最需要的多家医院,确保一线医护人员防护安全,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公司员工上千人,疫情防控压力巨大,复工复产困难重重。战“疫”情是一场硬仗,做好“防疫”前提下的复工复产更是一场硬仗。他带领公司班子成员夜以继日,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做到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员工健康状况调查排查做到100%,员工返岗率达100%。疫情期间,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一度紧缺,他亲自带领公司采购人员想方设法筹备,只要一听到哪有货,就立刻前往采购,做到防控物资足额保障到位。公司实现全员返岗,复工复产得到了国务院调研组的高度肯定。 ]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为了给疫情防控提供保障,公司决定布局医用口罩,防护服的注册生产。为了让口罩生产尽快稳定运转起来,他始终坚守在口罩生产一线车间,日夜与技术人员一道调试、调试、再调试。功夫不负有心人,设备运转一切正常,一箱箱医用口罩源源不断地投放市场时,他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砥砺前行,高昂行业龙头 澧县高新区,稳健平安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紧锣密鼓。张校康介绍,今年10月可建成交付运营。近2年来,澧县以稳健平安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展产业链招商,6家上下游企业落地。今年底,稳健平安医疗器械产业园配套服务企业将超15家,年产输注器械近40亿套(台)。 作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千头万绪都要经过他这根簪。湖南平安医械科技有限公司成绩斐然,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众多的社会荣誉:公司先后被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授予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医用高分子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工业质量标杆”“湖南省医药行业示范性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示范企业”,被纳入中央医药储备应急救灾物资采购供应单位、援外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项目定点供应单位。 面对荣誉和成绩,张校康没有满足,为使公司做大做强,增强公司经济实力,提升竞争能力,他围绕医疗器械产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以现有生产基地为依托,在长沙高新技术区麓谷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实施科工贸集团式发展战略,通过外引内联,依靠科技创新,拓展市场份额,规范企业管理,使企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他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用于推动企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人才创新,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2022年8月16日,澧县人民政府与稳健医疗签署投资协议暨稳健平安医疗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澧县工业园举行,这标志着企业实现强强联合,稳健平安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