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十佳”典型事迹宣传】翦文忠:殡仪馆里20年的坚守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2日
1米76的个子,英俊的面庞,如果不是翦文忠自己介绍,很难将他与火化工这个特殊职业联系起来。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他在这个特殊岗位上,一干就是20个寒来暑往。 1997年,28岁的翦文忠进入县殡仪馆成了一名火化工,不少亲朋好友劝他:“干什么工作不好啊。你要考虑清楚,现在不少人对这个行业还是很忌讳的。”但翦文忠没有犹豫,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火化工这个工作干好。 当时,火葬场设备落后,灰尘多,一天要换几个口罩。翦文忠说,更难熬的是闻到遗体发出的腥臭味,几天都不想吃饭。翦文忠每天在近千度高温的火化炉前工作,特别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因为工作特殊性,操作间里不能安装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整个操作间就像一个大蒸笼。翦文忠穿着全套工作服,戴着手套忙碌在炉前,每天汗流浃背,全身湿透,穿在身上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爱岗敬业是翦文忠从部队里养成的习惯。有一次,正在工作的火化机器突然发生故障,他一头钻进火化炉的烟道,在高温、漆黑的环境里,清渣除灰,疏通管道,悬浮的骨灰和刺鼻的气味让他胃肠难受,连续几天吃不下饭。 在7000多个日夜里,翦文忠送上万名逝者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他说,火化工辛苦不怕,怕的是得不到当事人的理解。 2006年的一天,一名四川籍的外来务工者在尧河意外死亡,家属要殡仪馆马上赶到。当时,翦文忠正忙着火化另一位逝者的遗体,完毕后,马不停蹄地赶到事发地。但赶到时,由于时间延误,家属恼怒万分。当翦文忠跳下驾驶台,迎接他的就是当头一拳。翦文忠当场晕倒在地,造成轻微脑震荡,至今头部还留有痕迹。 20年来,翦文忠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丧户,却愧对自己的家人。 2009年夏天,翦文忠的岳母脑癌病危,妻子患慢性肾炎住院,岳父年高体弱。由于常年开车在外奔波,翦文忠也患上了腰间盘突出。一天,他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照顾一下亲人,却突然接到电话,要他马上开车赶到桃纺西区。 妻子问他:“谁的电话?”“办公室的。”“干什么?”“接人火化。”她那充满忧伤的眼里滚动泪珠,欲言而止。岳母有气无力的眼皮,在困难而微弱的呼吸中睁开,看着翦文忠,泪珠簌簌流下,好像在说:“我在世的时间可不多了!”看着这痛彻心扉的场面,翦文忠左右为难。岳父叹息道:“孩子,既然你选择了这份工作,逝者的家属同样在期盼着你。去吧!这里我慢慢来。”翦文忠低下头,泪珠夺眶而出,但还是拭干眼泪,驾车和同事赶到现场。 当他们走进死者家时,发现尸体已高度腐烂,蛆虫满身,恶臭扑鼻。翦文忠他们强忍恶臭,戴上防护手套,用被单裹着把尸体用单架抬上车。到达火化场,正准备火化遗体时,翦文忠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个噩耗传来——他的岳母撒手离开人世。翦文忠的泪珠滚滚而下。逝者的亲属向翦文忠同事打听他怎么了,同事将实情告诉他们,他们对翦文忠抱拳说:“对不起,感谢你,好人会一生平安。” 2013年除夕,翦文忠和妻子正在包饺子,准备新年的第一次早餐。突然,手机铃声打断了他们的笑语,翦文忠放下手中的活,听到手机里传来嘶哑哭泣的哀求:“师傅,我父亲病故了,您能不能在早上七点前,把车开到桃纺家属区把遗体运去火化?”
翦文忠抬头看看妻子,妻子却头也未抬:“去吧,人心都是肉长的,谁想这样呢?注意安全哟!”当翦文忠走出楼梯时,飘舞的雪花、刺骨的寒风不禁使他打了一个寒颤,但这早已是家常便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