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0|回复: 0

《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夏季养心》(三十 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9 10: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夏季养心》(三十 一)
第三章    心脏疾病的饮食疗法
心脏疾病的中医辨证
                  6.冠  心  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粥样硬化斑块使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当狭窄达到75%以上,明显影响血流时,才产生心肌缺血的一系列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等,严重时还可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本病可参考“真心痛”、“心悸”、“胸痹”等疾病治疗原则。西医认为冠心病与下列因素有关: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过度饱餐、缺乏锻炼。
                (1)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心绞痛起病急骤,突然发作,以胸前区阵发性疼痛为主,可放射至肩、上肢、颈、背部,多呈压榨性、室息性或问胀性疼痛;每次发作约1-5分钟,偶尔持续至15分钟,多于兴奋、刺激、劳累、受寒和饮餐后发作;发作时可伴有面色苍白、表情焦虑、心悸汗出、胸闷短气、肢体冰冷、大汗淋漓,有频死的恐怖感。如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或频繁发作,则可导致心肌梗塞。
                  此外,不典型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每每与胃痛相似,故应进行鉴别。胃痛又称胃脘痛、心气痛,其部位在剑突下胃脘部位,多伴有嗳气、呃逆、泛吐酸水或流涎等消化道症状;而且疼痛经常反复发作,有一定的规律性及周期性,疼痛持续的时间较长,一般15-30分钟,甚至1小时以上,无胸闷、心悸、短气等心血管症状。多因长期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抑郁而致,可予以鉴别。
                  (2)冠心病的成因
                   冠心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了,但总的来说,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动脉血管壁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是发生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同时与遗传、年龄、职业有密切关系。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进食大爱饱和脂肪、缺少运动、肥胖、吸烟,情绪波动等都是冠心病的病因和诱因。中医则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肾气不足、寒邪内侵有关。
               七情内伤 情志不畅或长期性精神刺激,可导致气机不畅气为血帅,气滞则血痰瘀,以致心脉瘀阻而发病。
               饮食不节 过食甘肥厚味,或饱餐无度,则损伤脾胃。脾虚则水湿运化失调,聚湿成痰,痰湿内阻;日久上凌于心,以致胸阳不振,痰阻心脉而发病。
               肾气不足 年老肾衰。或房劳过度,耗损肾气。如肾气不足,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以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心血痰阻,发生胸痛。
               寒邪内侵 素体阳衰,胸阳不振,寒邪侵犯,寒凝气滞,血脉不通,则发生心痛。
               (3)冠心病心绞痛的辨证治疗
                 本病以发作性胸部闷痛或刺痛为主,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心悸,其病位在心而关系到脾、肾。按中医辨证,可分为下列六种类型:
              心血瘀阻型主要症状是: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常发;时或心悸心慌,气短喘息,舌紫暗,脉沉细涩。治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
              痰阻壅塞型主要症状是:胸闷如室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息,形体肥胖,痰多食少,舌苔浊腻,脉滑。治法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为主。

             阴寒凝滞型主要症状是:胸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不适,心悸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苔白滑,脉沉细弦。治法以温里散寒、通阳开痹为主。
             心肾阴虚型主要症状是:胸阿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息懒言,面色少华,头目眩晕,遇劳则甚,舌嫩红,脉细弱或结代。治法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为主。
             阳气虚衰型主要症状是:胸闷气短,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苍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淡白或紫暗,脉沉微欲绝。治法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为主。
                                                                               摘自《中医五脏四季饮食疗法——夏季养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0:57 , Processed in 0.0305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