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临澧陈长永 于 2024-6-12 13:22 编辑
官说 (原著:陈盛韶 今译:陈长永) 【译者按:这篇文章是我族祖陈盛韶(生于1775年,清道光时期考得进士,五品官,曾当福建省建阳、古田、诏安等县县令,兴粮厅通判,台湾鹿港同知。因为朝廷从台湾调运粮食到内地有功受到皇帝的嘉奖。66岁退休归居故乡,在澧阳书院掌教,1861年去世,俗称“陈老爷”)在1843年为陈姓族谱的家训所著的一篇文章,说的是怎么“为官”。作为封建王朝的官吏,都知怎么作一个“廉官”。并以儒家思想,亲身体会加以论述,告诫!难能可贵。当今正是全党“学习党纪”活动时期,译者认为应以当今借鉴!】 官之设,为百姓也。官爱百姓,不仅仅只为百姓,还为其子孙(积德)也。作为百姓,天生就是老天仁爱的对象。关爱百姓者顺天,天必降以其福。戏弄百姓者逆天,天必降以其祸。古往今来:廉明慈惠之官员,他的子孙不昌者,一百位中找不出一二个;贪酷刻薄的官员,他的子孙昌者,一百位中找不到一二个。 今天的人读《感应篇》《功过格》这两本书,认为是指佛教范畴,不足以为信服,这是错误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伊尹(商朝开国元勋,政治家)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也说过: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得到的钱财,也一定以同样的方式失去。曾子说:圣贤为善,不望报达。而一切好的事情降临,心里感应都是施善得到的报达。施善后,不见得把施善的事情说出来炫耀,但要用诚恳的言词,低调的方式表达出来,用以自身的说法教育后代,教育身边的人。 天下贪酷之官,不畏王法,不畏人言,并不畏鬼神。以至于自己身体与名誉逐渐败落,也必然连累到他的子孙灭落,而这样人往往推脱于自己的命运不顺,这是何等的丧心病狂! 大慨刚入仕途的官,起初也想作一个好官。待到权力一到手,来自官员的亲戚朋友,以至于自己身边的下属跟班,以他们弄到钱财为目的,一路应酬官员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应私人出的钱财变通耗费公款钱财,从而迫使官员的识别能力不透,骨气不坚,操守不定。经过一起讼事,收受贿赂数百两白银,十起讼事就收受数千两贿银。有的还贿赂美女,弄得家室妻妾成群。 我认识一些信念缺乏的人,用百般的手段获取私利。一开始还说:顺水推舟而贿得的钱可取,继而逆水挽舟,舟沉缆断之钱也设法取之,且利欲熏心。 然而国法是越来越严厉的,(一但东窗事发)起码是打小板子,用数百藤条编织的藤鞭抽打几十下,也没有人去同情这样的贪官。再说讼事的当事者会因讼事至穷,有些本身贫困的当事者会因此家破人亡。(见贪官这种情况,)有看贪官得到报应而激动流泪的,有骂贪官的,有抚剑仇视他而恨不得抽剑杀之的,就连路人知道这种贪官被惩罚,也会幸灾乐祸。当然,也有人怜惜贪官的才气和能力过人,最终落得贪赃枉法,自毁其身,家破人亡而感到惋惜。 对于那些侥幸没有被发现而暂没挨板子的贪官,必然折短自己的寿命,或使自己的子孙走上斜路,最后落为乞丐,说严重点会灭门。得到报复是必然的,也不是能逃得了的,此乃是上天注定的结果。这样的贪官常常扪心自问,会赫然汗出,脸上发红,十分羞愧,悔之已晚也! 我三十多年来,深信《感应》所说的道理是没有差错的,起初自己想得到“科名”后,当一名教师,可以济穷,可以教子。可转思一想,我家族近代时期高官显宦稀少,族中的人也不繁衍天下。只知道县官可以给家族带来福气,可以积德而昌启后人。因此虽然建阳古田那地方条件极其艰苦,也没有什么公堂讼事,自己身无分文,唯有爱民为重。后又到诏安县当候补,从那时候开始到今天,我时时刻刻抱着《感应》的心态。 后辈们作官,我不希望你升多大的官,唯有希望你官德之心常存;不希望你多官光耀祖,唯希望你教育好子孙。贪婪者,百祸之根;廉惠者,百福之门。不要违背祖训,不要毁坏祖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