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20-12-23 20:50 编辑
忆昔当年农学班 周世盈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2017年早春二月,汉寿县农业学大寨学习班(简称农学班)1977年(届)学员在汉寿县美丽的清水湖山庄举行聚会。此次聚会由学员、县人大原副主任李应常主持。四十年来,他们一个个由青春年少变得头顶华发,脸上刻画着勤劳和丰收的皱纹。大家久别重逢,握手、拥抱、摄影、话别情,拉家常,笑逐颜开。县史志办原主任刘新甫、县政法委原正局级协理员伍光栋、农业局原高级农艺师黎惠芬和我以老师的身份参加了这次聚会。
农业学大寨学习班作为文化大革命中的一件新生事物,在汉寿县活跃了三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一)农学班的由来
说起农学班,来头颇大。那是42年前的1975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后任党中央主席)来湖南调查,找了常德地委书记刘佳时和其他几个地区的书记,研究如何深入开展毛主席号召的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推动农业生产大发展。华国锋副总理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共产党在延安办抗日军政大学,培养出大批英勇善战的干部,推动了抗战的胜利。现在农业学大寨,改变农村面貌,也像一场战争。我们也可办抗大似的学校,招收基层干部和回乡知青,经过学习,造就一批农业学大寨的带头人。江西省已经办起了这类学校,名叫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你们可以去看看。 华国锋曾任湖南省委书记。常德地委书记刘佳时特别尊重他,对他的指示心领神会,坚决执行。他回常德,立即召开10县(慈利县当时属常德地区)、市委书记会议,研究办校。校有大、中、小,县里办校定哪级?难定。当时学习班的名称比较时尚,什么青年干部学习班、理论干部学习班、柑橘生产学习班等等,反正推动什么工作就办什么学习班。于是地委就将培养农村干部的学校取名为农业学大寨学习班。刘佳时书记要求学习班要出人才,出干部,要求各县抽调文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办好这件事。 时任汉寿县委书记的何秋舫(后任常德地区常务副专员)执行地委刘书记的指示,更加坚定不移。8月的一天,他对我说:“世盈,县委研究要去你办农业学寨学习班,有困难吗?”那时,我是宣传部副部长,经常搞“中心”,正忙完了修大桥的工程,便乐意地接受了任务。接着,他又告诉我,还有东岳庙公社党委书记何星浦(后来任常德市人大副主任)也调来办农学班。我知道何星甫是即将提拔的“县委常委”,更加体会到事关重大。心想必须办出特色,才不负重托。何星浦比我小一岁,年纪轻,脑子活,有文化,魄力大,是公社党委书记中的“领头雁”。办班一月多,他就被提拔为县委常委。 1975年8 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常德地区各县、市创办学习班的负责人,直接聆听了地委书记刘佳时关于创办农业学大寨学习班的指示。刘书记讲了办班的由来和重要性。接着又说,前些年江西省办了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培养了一批农业学大寨的带头人,很多人回乡当上大队、公社书记,有的还当上了县委书记。你们县、市农业学大寨学习班培养出来的学员,今后要能当大队、公社干部,说不定县委书记也会从这个学习班里产生出来。最后要求我们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