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463|回复: 2

捐赠书田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21 15: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临澧陈长永 于 2024-6-21 15:13 编辑

原著陈盛韶,今译陈长永

    【译者按:“书田”——是指收益用于捐助读书人的田地。这篇记载我陈氏族谱中的文章,原作者陈盛韶(俗称“陈老爷”1775年~1861年,清道光年间进士、五品官,任职福建诏安县县令,台湾鹿港同知等职)。此篇文章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劝学”和“捐田”写于1829年福建诏安,后半部分是“书田”的管理篇,写于1843年湖南安福老家。此篇文章论述了“读书”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反应出了“陈老爷”对家族“发展”的一番苦心。在封建社会里,“家族”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一个平台,现代已由“乡村”代替。因而,此文章也有“借鉴”的地方。】

图片1.png

    张横渠先生说:国家强盛靠人才,家族昌旺靠孙贤。子孙大的贤惠不仅仅指学问、富贵、官位,而是说:必将孝于父母、尊于兄长、男規女淑、顺从宗族、廉让乡党、婚姻恤睦、友爱姻戚、忠信诚恳、义于朋友,以奸诈狡猾为耻、以见财妄为为羞、以无理取闹为贼。以这些取向管理家庭就为家政;以这些取向管理国家就为国政。以此取向继承父母就会给父母留下好的名声;以此取向教育子孙就会给子孙赐以福禄,这就是最大的贤惠者!是族中的真大幸呀!

    而要达到很贤惠的境界肯定并非易事,上智下愚先天生成的不多,观其大部分人的禀性都是后天学成的。古之学者,家里有读书的人,必研读其经史、以究学其道理,学其诗文、以敬其业,日积月累,并且与良师益友常常在一起沟通,受到其良好的影响,使他深入的了解,从而思路清晰,知识贯通,性情得到调养,越来越修成圣贤。

    我陈氏一族,自元明朝以来,多登仕版。但到大清国初,我一大族懂得诗书的没有几个,说得上富有的也很少。但没有听说过有放荡的贫困者;没有听说过为匪徒的强盗者;没有听说过有凶暴的有智者;没听说过有狡猾奸诈者。继而淳朴厚实,耿直诚信之风还仍然自若,礼仪廉耻之俗依然尚存!

    家父读书、海学、从师二十多年,精深的学养、明理的见识、遇事的主见,这个“范”使族人悟出了“不可不学”的道理。当然家父更加的懂得“读书学习”对于我家族犹为迫切和重要!于是约族内伯叔们、前辈们各捐一点钱,购买了一些田。积谷生息,一是用作清明祭祀用,二是用作补贴后孙读书及科考旅差费用。有一年就用了二十多石的粮食补奖给族叔“本元”,族兄“光远”、胞侄“致远”,相继三人都才得以上学读书。  我自己,不是族中的“善人”来帮忙给与资助,盛韶戊午年(1798年)入学成为“生员”,戊辰(1808年)为“秀才”,戊寅(1818年)读领“乡荐”,癸未(1823年)考得进士,自己本来才疏学浅,怎么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家父一生深心喜欢好学的人,临终不异,献出了一片苦心。听说这些年来,“穷学士”(没有俸禄的学者),过世后,父亲都号召大家捐助。也有很多家计贫穷的,担心“读书学习”就不能维持家里的生计,维持生计了就没有钱和精力去“读书学习”,即使硬要去“读书学习”,很多也是半途而废,交不起老师的酬金和求学的费用。有的艰难维持,读书的人又不能当劳力种地干活创造收入,因此家计渐渐衰落,等不到一家得到朝廷的封赏和俸禄。

    今天族中也有贫穷为难的,但他们所供的读书对象愚笨固执,秉性不改,泘荡表面,学习不刻苦、不扎实、不与天赋聪慧的人沟通,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扶持的!

    下班后,我经常阅读家书发呆,家族的读书人都很努力但需要帮助,可尽管自己学识渊博,而两袖清风,做官任职得到的俸禄又很少,对家族无以为济,只能(空口讲空话)的勉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达到目标。

    根据家父的遗愿,心里时常惭愧,我还是决定捐出一些“养廉银两”(清朝时对官员廉洁补贴),购买一些书籍和田地一石二斗八升九合二勺。以犒劳讲学之资,并订好使用章程,希望永久的惠及我族各辈子孙。不是章显我自己的功名,而是启发族人“好学”,懂得“好学”的道理,而体贴读书人的父母、兄长,以教子、以教弟,不然亲情因为读书而闹得感情上渐渐疏远,使读书人专心的勤奋努力。不要相互欺诲、不要相互凌辱。使读书人在乡为良士、出仕为良吏。这样不负我小小的属望之意,仅此而已!

    ——道光九年(1829年)十月书于福建诏安县暑

    书田章程:自我道光十八年(1838年)在福建任职辞官后以来,从前对书田捐利有些议论,“用法”没有完善,差错没有凭证,过去的事只能让他过去。现在书田必须订立好章程,其用途大公无私,我自己担任经理。每年于十二月二十日前按照章程盘底公布盈亏。一升一合都不得有差错,照章程进行管理,不准逻用、不准混账:

    (一)书田只许外姓人承租耕种,不准本族中人耕种。每石田取租六石稻谷,取上庄钱(保证金)6000文,由我保存,由我立下收据。按期完租,如有拖欠,即扣算庄钱,退庄还田,如有抵赖者送官府追究。

    (二)每年书田谷有余量,只准存储,不准外借。如敢外借不能按期收回,找经手人赔付。再如果春夏间向读书对象支付困难,八月秋收后补给,不准借谷生息的支付,导致年底赔还困难。

    (三)补贴标准:每个童生县考补贴五斗,州考补贴五斗。最后考试成绩四十名前的奖励稻谷一石;前十名的奖励稻谷二石;获得第一名的奖四石;继续入学的追加八石。但童生应县考后不参加州考的,应州县考后不参加院考的,州县考只考第一场而不参加经文考的,都要取消补贴和奖励。

    (四)秀才考取一等的奖励一石;考得补廪的奖励三石;日后族中有子孙保送的不得补贴和奖励。拨贡、优贡生给先生的见面礼,补贴八石,必须进京后才能实施补贴。岁贡补贴三石、乡试盘缠费补贴二石五斗。

    (五)书田原为培植读书而设,其捐监报官吏备案,武生等不能奖补。

    (六)中举、中进士不给奖补。

    (七)为官者,是得到祖德的恩赐,清廉要立智不移,虽然两袖清风,但在官一日,就应该有一日之廉,他们供奉自己的子孙应试,就不得享受奖补。若已经没有在职的话,应同等享受。家里有为官的,只要不分家,都不能享受奖补。但只要分开家,其伯叔兄弟子孙仍然可享受奖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6-21 16: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16:3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0:54 , Processed in 0.03834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