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傅启芳 于 2017-3-13 13:37 编辑
聚餐应提倡用公筷 中国人进餐用筷子夹食饭菜历史悠久,有资料显示大约源于殷商时代,《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记曰:“昔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意思是说,当年商纣王用象牙筷子进食,箕子见此奢侈觉得很害怕。后来,民间则以竹木为箸,“以箸为快儿”,普遍称之筷子。若从商代算起已有三千多年了,以餐具文化论,不亚于是中国另一大国粹。就是日本、东南亚南等国也是从中国学去的,影响很大。 筷子的优点是,进食时简便快速,易于挑选餐桌食物及数量,而且还可夹菜敬人,显示待客礼貌。所以,国人一日三餐是离不开筷子的。 由于国人的习惯是聚餐制,无论公宴或家食都聚在一桌进食,那双筷子便成了细菌相互传播的媒介,尤其食汤菜,无异于都在在汤里洗筷子,细想起来,真叫人恶心。能怪筷子不卫生吗?不能!只能怪用筷子者没卫生观念,不讲究卫生。这不能不说是各种疾病流传的因素之一。 因此,聚餐应提倡用公筷,解放后曾倡导用公筷搞过一阵子,但奈何不了固习,无果而终。现在,随着创文明市,做文明人活动的开展,聚餐用公筷应列入文明标志之一。先从公宴聚餐做起,餐饮业要配合,餐桌上必备公筷,并贴出用公筷好处的宣传告示,逐渐使用餐者形成习惯,假以时日,成为常态。在这方面,常德人敢为移风易俗之先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