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775|回复: 11

草根儿戏【捶边鼓 苦乐童年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10 13: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儿时,老家农村,有许多由孩子们自行组织、传承的游艺活动,玩起来还蛮益智健身的。我们聚集在室内、稻场、田头地边,或抓籽,恰多多,跳房子,赶羊伢,弄馒馒,跳绳,打波,或刷得螺,踢毽哒,打火鸡棍,斗百草。有时以一对一,有时三两成群席地而坐,有时围成一圈或站成一列。嬉闹声、喧哗声、争吵声不时地飘荡在庭院、田野、山湾。即使在冬天也玩得满头大汗。
      我还记得,三四岁的时候,就能够跟着母亲和哥姐“翻花盘”了。用一根细绳将两端连接.双拢套在手指上,使之成为四根,另一人用双手将绳子从对方挑过来,套在自己手指上拉直,成为另一图案。对方又挑过去构成新的图案,如此反复,看谁挑出的图案多,谁就取胜。
      到了四五岁,几个孩子聚在一起“弄馒馒”。分别扮演妈妈、爸爸、姐姐、哥哥、亲友等角色,模仿大人们做饭炒菜的劳动和接人待客的礼仪。以玩具、瓦片、瓷片、小棍等当作炊餐具,以泥土、菜叶等当作饭菜,按分工合作即席表演挑水、烧火、煮饭、切菜、炒菜、上桌、请客、聚餐、收检等全过程的活动。让人忍俊不禁的还是环珍抱着小枕头表演哄小孩睡觉的情景。
      到了冬天,为暖身子,我们经常“挤油”。一群孩子靠墙壁站好,双方用肩往中间使劲挤,但不能用手推。比赛中一方中间的人被挤出来后,还可以快速跑到队尾再往前挤。以将对方挤倒或使对方失去抗力为胜。一个人单独玩耍,有刷得螺、滚铁环。手持铁丝柄套进铁环,驭其滚动,滚得越快越好,时间越长越好。
      这些游戏健身益智,调动着所有人的责任感,激发着所有人团结进取的精神,是少儿成长时期必须的活动。其间有说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让,有争有斗,气氛融洽而热烈。随着游戏的肢体动作,肌肉、关节、骨骼、经络都得到了锻炼。各类游戏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及时完成相关动作,大脑兴奋,转移思维,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

捉了小羊,再捉小狗

      皓月当空,秋风送爽。一声吆喝,七八个孩子汇集在稻场上,猴急火燎地排成一列纵队,后面的人拉着前面人的后衣襟,玩起“赶羊儿”的游戏。
      两位相对大点的孩子,一位站在队队伍前面,扮羊妈妈:一位站在羊妈妈对面,扮捉羊人。队伍中的人都可扮羊老板,不经羊老板同意是不能捉羊的。
      游戏开始。捉羊人喊:“老板,请开门!”
      羊老板:“你进来搞么哒?”
      捉羊人问:“我想把你的羊儿捉一只,好不好?”
      老板问:“你捉羊儿搞么哒去的?”
      捉羊人豪迈地说:“把羊儿喂壮哒过年吃,杀了羊子还送你一腿肉哩!”
      老板高兴地说:“好的,那你就捉一只吧!”
      于是,捉羊人来到队伍前面要捉羊子。
      羊妈妈站在队伍前面,两手张开,拦住捉羊人,紧紧地护着后面的羊群。羊儿们生怕被捉走,也牢牢地揪着前面人的尾巴,死死盯住捉羊人,还“咩咩”地哭叫不停。捉羊人左突右攻,羊群左防右躲,酷似“玩龙灯”。当羊妈妈把羊儿队伍摆向与她反向的时候,机智的捉羊人乘机转过身来旋即抓住一个羊儿,拉在自己身边。
      捉羊人贪心,还想捉一只。
      羊老板问:“你上次的那一只呢?”
      捉羊人说:“那一只被老虎吃了。”
      羊老板莫奈何地说:“那就再捉一只呗。再不能让老虎吃了的!”
      捉羊人变换着法子直到把羊儿捉完。
      捉完后,捉羊人表演杀羊、烹羊的动作,悬空在每个羊儿身上砍,嘴里依程序念着那些动作的词语,如:剁呀,砍呀,烧锅呀,炒呀,油呀,盐呀,水呀,炖呀……咕噜咕噜,煮好了,好香哟!于是,喊道:“老板请你吃羊肉!”羊老板一进门,羊儿就围着老板咩咩地叫个不停,羊老板把羊儿一起带回去了。
      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捉羊儿”游戏。
       “捉羊儿”的游戏玩腻了,就玩“捉小狗”的游戏。
       “捉小狗”跟捉羊儿差不多,不同的是小狗坐成一个大圆圈,狗老板和捉狗人在圈内各站一边。捉狗人跑到狗老板那边讲:“老板,老板,把你的狗让我捉只。”老板问:“你捉狗儿搞么哒?”“我捉个狗儿吃屎的。”老板说:“你捉个捉个吧!”  
      捉狗人就在圈内点着每一只狗儿:“选金的,选银的,选到一个吃屎的。”这个“的”字落在哪个身上,哪个狗儿就拉出圈子。
      捉狗人又来了,“老板,老板,把你的狗儿还跟我捉只?”“你上次捉的?”“它跑到水坑里温(淹)死哒。”“你捉个捉个吧,这回就不让它温死哒!”
      他又“选金的,选银的,一选选到个看家的。”
      捉狗人也就这么编制谎言一直把狗捉完。
      捉完后,捉狗也手舞足蹈并念念有词地将狗宰杀烹调好后,去接老板,“老板,老板,你的狗一个都没喂成器,今日接你吃狗肉去!”
      老板跟着进门吃狗肉,狗儿群起围着捉狗人撕、咬,——汪——汪——汪……捉狗人咬得呼天叫地:“老板!救命呢!我再也不卖狗了!”
      这两个游戏,孩子们一般只玩“捉羊儿”,可能是因为扮狗不是吃屎就是看家的缘故吧!

女踢毽子,男打得螺

      “杨柳青,放风筝;杨柳落,打陀螺;杨柳死,踢毽子。”这是沅澧流域有关孩子们踢毽子、打陀螺的歌谣。踢毽子是女孩们最喜爱的一种游乐活动。我家乡俗称“打毽瘩”或“怼毽瘩”。毽子做起来很简单。女孩们将方孔铜钱(俗称缗钱)用布包裹起来,上缀插筒,插上公鸡毛,便是鸡毛毽子。因此,杀鸡时,女孩们争抢着鸡毛,有时甚至抓活公鸡拔毛。万一没有鸡毛,就将纸对折,撕成丝条儿,在纸内包铜钱,扎成毽子。
      踢毽子的姿态很美。女孩左手端着毽子,左脚站立,右脚内侧往上踢抛左手抛下来的毽子,“一、二、三、四……”往下数,毽子跳一下,女孩张着的小手像划船一样划一下,她的小羊角辫也跟着蹦一下。这样有节奏地一踢一划一蹦,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观。
      毽子踢法有“盘”,双脚交换向内踢;“外拐”,一只脚向内侧与向外翻交叉进行; “跳”,将毽踢到脑后,跳起双脚交叉,让右脚踢着毽子,俗称“踩拐”。
      比赛办法也很多:两人对踢:先是一人,边踢边唱,按唱词踢,如“外拐里拐,八仙过海,初一、十五.点灯踩拐。”踩拐时把毽子抛给对方,对方接到毽子,也是边踢边唱。如此反复,谁失误,谁就输。分组踢或单人踢,踢法临时规定,踢得多者为赢家。
      败者必须双手捧着毽子,恭恭敬敬抛向胜者。胜者用脚猛踢出去,称为“贡酒”以示处罚。当胜利者将毽子猛踢出去时,败方必须将毽子接到,如接不到就要再“贡酒”,直到接到为止。
      这游戏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清代踢毽的技艺已相当高,也为中国古代妇女所喜爱。清初著名词人陈维崧曾赞美女子踢毽,说女子踢毽比踢足球还巧妙,比下棋还有趣味。20世纪初,欧美近代体育传入中国以后,踢毽子仍为中国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1935年,旧中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上,曾把踢毽子列为国术比赛项目。
      女孩们踢毽子的时候,男孩子们却在欢快地刷得螺。
      刷得螺,即打陀螺,基本上是男孩们的专利。因为它可以一人玩耍,所以我小时玩得最多。得螺一般自己制作,是一只由圆形檀木或栗木制作的光滑锥体木头。大小没有定准,依自己的喜好而定。一般高在六七厘米,顶面直径在三四厘米。再用拇指粗的杂木条或竹子制成鞭杆,在鞭杆前端系上麻绳,这就是螺鞭。
      学校的操场、生产队的禾场,自家屋前的晒谷坪,都是刷得螺的好地方。将螺鞭绕得螺上端数转,放在平地轻轻地一拉,得螺在地上就旋转起来。等得螺快倒的时候,赶紧用鞭子抽刷,救活得螺。如此反复不停地抽打,得螺在地上急缓旋转。得心应手的时候,一鞭刷去,得螺跳起来,在四五米外落下,依然得意地旋转着。
      刷得螺比赛,主要是比旋转时间长,也比得螺相撞打架。
      刷得螺是一种民间传统游戏。它历史悠久,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制小陀螺。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类似陀螺的玩具,名字叫做“千千”。“陀螺”这个名词,最早是出现在明朝。

白天恰多多,晚上丢草把

      恰多多,即捉迷藏,是小孩们在白天爱做的游戏。两人就可尽兴,一人“恰”,一人“寻”。“寻”者用双手或手帕蒙着眼睛;“恰”者在一定范围内将自己隐藏起来并发出信号,寻者立马四处搜寻并捉住“恰”者,于是交换角色。如果寻者找不到人,或躲藏者能巧妙地跑回原地,就“到恰”,寻者仍当寻者。
      我们小时候“恰多多”的时候,人数不等,两个、三个、四个、甚至一群。两人轮换,多人轮班。“恰”方分头行动,在规定的范围内东寻西找,迅速钻进隐蔽处。规定时间到了,“恰”方发叫“多多!多多!”寻方就出发了。“恰”方心里蹦蹦乱跳,生怕找到。如果一找到,双方会心而爽朗地笑。声东击西,是最精彩的。“恰”方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东边喊一声“多多”,待寻方到了东边,西边却叫起“多多”来。这样如此反复多次,久寻无着。“寻方”无奈,索性央求:“再喊一声,大点喊!”但“恰”方把转移方向瞄准后,在原地“多多”一声又溜走了。
      捉迷藏的游戏,早在唐代就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元人伊世珍在《琅缳记》卷中引用《致虚阁杂俎》记载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玩此游戏的场景。唐代诗人元稹在《杂事》诗中描写了他与崔莺莺晚间捉迷藏的场景。五代时的花蕊夫人在《宫词》中记载了“内人深夜学迷藏,绕遍花丛水岸旁……”。宋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足以反映出捉迷藏在当时很盛行。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和清代褚人获在《坚瓠集·二集》卷三中均记载过儿童玩捉迷藏游戏的情景。
     丢草把。简单而文明的游戏,一般在夜色朦胧的晚上,孩子们坐成一个大圆圈。大家推选的那位代表,手拿一个及其轻巧的小草把,围着圈子的外圈悠转,转着转着,趁你没有注意的时候,草把悄悄落到了你的屁股边,等他再转到你旁边时,你还没发现,他就赢了。于是,你必须站在圈子当中表演节目,讲一个笑话,或唱一支歌,或跳几下舞。不然的话,大家就会拿你取乐,要你学雄鸡鸣晓、母猫喊春、狗子撒尿,这样才能让你回坐。
      反之,如果你马上发现了草把,就立刻站起来,捡起草把去追丢草把的人,你追到他,他就输了,就该他表演节目。但是,如果丢草把的人快得跑,坐到了你的座位,你没地方坐了,表演节目你就义不容辞了。一般情况下,你跟人家丢了包,下一次,人家就可能跟你丢包,把你逮住。

既抓石籽,又跳房子

      抓籽,就是用瓦片锤磨成数颗两厘米见方的圆饼饼,以不同形式开展抓籽竞争。男孩女孩均可。抓籽的花样更多,有20粒抓,30粒抓,一般是7籽抓。
      首先抓籽。先将7粒籽全部握在右手,在选好的平地面上,把7粒籽从右手撒出,看落到地面是个什么样子。先把一粒籽捡起来,叫天籽,捡时,要考虑好一、二、三籽的排列,便于一手把它们抓起来。划算好后,天籽抛向空中,抓地上的第一粒,又马上接住天籽,没有接住天籽或没有抓起地上的籽,都没资格继续抓了。如抓一成功,接着就抓二、抓三。地上6粒都按规矩抓完了就有资格招籽冲籽。抓籽儿技巧性强,有时从第一粒迅速地扫到第二粒,再接天籽。有时采用隔山点火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3籽一眨眼工夫抓在手中,再接天籽。
      其次招籽,一把抓住7粒籽向上抛,用手背接住下落的籽,再将手背上接住的籽用手背向上抛,最后用手心向下或向侧去抓下落的籽,这就叫招籽。然后再计算召籽的数量。
      再次灌斗,即一把抓住7粒籽向上抛,用手背接住下落的籽,再将手背上接住的籽用手背向上抛,最后手掌捏成斗形让下落的籽灌进手斗中,再计算进斗的数量。
      最后冲籽,即一把抓住7粒籽向上抛,用手背接住下落的籽,将手背上留下的籽一粒或两粒挪到指背上,其余的挪到手背上,再将它们向上抛后,用手抓指背上的籽,接着用手心接住手背上的籽,这就叫冲籽。再计算冲籽的数量。
      抓7粒籽不是一盘制,而是看谁先满贯谁为胜利。抓籽过程中,接不住天籽、抓籽时触他籽、招籽冲籽时候掉了抓籽均为失误,换对方抓籽。
      抓籽,沅水流域又称捡石子或吃子粒,玩法虽与澧水流域大同小异,但简单许多。一手握5粒石子,一向上抛,其余撤在地上,复将所抛之石子接住,然后一粒一粒地捡,每捡一粒就要向上抛一粒,并立刻接住,这是第一局。第二局撒下4粒石子后,每次捡两粒,共两次。第三局抬二次,一次一粒,一次3粒.第四局,只捡一次,一次共4粒。若中途有失误,便让对方拾,四局做完无失误,便是优胜者。
      抓籽玩厌了,有人一声吆喝:“跳房子吧!”于是,新的游戏开始了。
      跳房子。这游戏男孩女孩都玩。依房子格局分几种形式,但跳法基本一致。一般是跳飞机房子和普通房子。跳普通房子是在一块平滑的地面上,用粉笔或棍子画3条长竖线、7条短横线,连接成6格房子。2人、4人、6人、8人都可以跳。人多轮一次不容易,所以一般都是2人跳。将一个碗底准确地扔进右边第一格,随即右脚跳进,左脚不准落地。右脚将碗底一格一格地往上踢。如碗底压线,或踢出房外,取消此轮资格。技巧好的,可以一脚踢过几格甚至顶6格都行。左右第6格是一个交换站,到此可双脚落地。片刻休息后,用脚将碗底准确地掀进左6格。按照先前的规则,从这里逐步踢出左一格,这样第一轮就成功了。继续跳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轮,分别将碗底丢在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格,从房外逐格跳到碗底格,再均按照第一格踢法进行。谁先踢完第六格谁就是赢家。
      跳飞机房子。形状像飞机,与普通房子格局不同,从一到六,均是单格,不分左右。一、二、三格纵列,四、五格横列,顶格即六格,弧型,又叫天堂。跳法大同小异。但最后跳顶格天堂,难度较大。将碗底丢进天堂后,从第一格逐格跳到四格,然后360度转身,双脚跨在四、五格,头朝下,右手从胯下伸向天堂,将碗底拿出来。如果碗底位置不当,拿出来是不可能的。

武驾飞机,文斗百草

     孩子们在山上扯猪草、砍柴火、放牛,累了休息时,开展的游乐活动,有文有武。来得武一点儿是驾飞机,斯文一点儿是斗百草。前者大多是男孩,后者大多是女孩。
      驾飞机就是打飞机棒,又叫打火鸡棍。
      先在地上以5寸距离摆两块砖头,或在空坪边缘挖一个5寸宽的菱形小坑。再准备长短两根木棍或竹棍,长棍1尺5寸许,短棍1尺许。
      甲乙双方比赛前协商打多少棒为满贯,先满贯者为赢。
      每一方打棒有三次机会。
      第一次是挑飞机棒,争夺出线权。甲将短棒放在土坑(砖架)上,将长棒一端伸进坑里,喊一声:“到了没有?”提醒乙方接棒。乙方喊:“到了。”于是,甲迅速将短棒掀出去。乙在对面抓空中飞来的短棒,抓住了与甲交换攻守(即争得了出线权);如果没有抓住,短棒落地后,甲将长棒横放在土坑(砖架)上,乙站在短棒落地处,用短棒飞打甲方长棒。如果击中则与甲方交换攻守;如果没有击中,由甲方进行第二次打棒。
      甲方第二次打棒时,将短棒抛向空中,挥起长棒,用力将短棒打出去。同样,乙方如果在抓住,则与甲方交换攻守;如果没有抓住,将短棒投掷过来,甲方挥起长棒向短棒打去,击得越远越好。乙方如果接住短棒,则交换攻守;若失败,甲以长棒为尺,测量短棒着地点与土坑(砖架)的距离。
      第三次为“宰鸡头”。甲方将短棒置于土坑(砖架),一端露出地面,以示鸡头。然后甲挥动长棒向鸡头剁下去,短棒弹跳起来,立马用长棒将短棒打出去。乙方在对面抓住了,与甲方交换攻守;未抓住,甲方再次丈量。两次丈量数据之和就是甲方第一轮比赛成绩。然后甲乙双方自动交换攻守。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满贯为止。输家要向赢家“敬贡”,以示处罚。
      斗百草有两种形式。最简单的是小孩子们比花草品种的数量。孩子们先分头采集花草,然后相聚一起。领头的拿出自己的一种花草并告报其名称,周围的孩子以手中的花草来对,对到手空就输了。如一人说“我有柳叶。”接下来几位说:“我有杨花”,“我有松毛”,“我有杉针”。还有一种与对对子差不多,小孩子们还不到火候。如一人说“我有观音柳。”答:“我有罗汉松。”又一个说: “我有君子兰。”没知识功底显然进不了场的。
      大多是通常斗法:折断草茎,二人各执一端,断处渗出汁水,相合再分开,看谁家的草汁多,为赢家:2?两人取相同大小的草梗,与对方交叉后相互拉扯。谁的先拉断为输家;3?以两人一对分成若干对,每对选取草茎一根,两人各执一端撕破。破口必须呈十字形.然后慢慢撕开,使成一正方形,谁的正方形大谁对取胜,同时用来预告天气;正方形大,出大太阳:正方形小,晴天间多雨:撕破而不能成正方形便有雨。
      斗百草是一个古老的游戏。相传在夏代就有五月五日到郊外采药的习俗。人们结伴在采药的过程中,拈花摘草,看谁采得多,谁的植物知识丰富,由此就产生了斗草的游戏。《荆楚岁时记》日:“五月俗称恶月……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之戏。”“踏百草”就是斗草,唐宋以来,此风更盛,时间也不限于端午了。

       回忆录《捶边鼓》第二部分《苦乐童年》点击标题可阅读
        童趣妙生

        回忆录《捶边鼓》第一部分《书山有路》点击标题链接可阅读:
      读三级党校

        回忆录《捶边鼓》第二部分《广阔天地》点击标题可阅读:
       民办教师两年  两级会计十六个月   分管棉花生产十个月  
当年石公桥”  当年种粮三法宝  当年干部好作风  盛会高唱主旋律  无蓬卡车超载归  提得起却放不下  大悲大喜丙辰年  激情燃烧的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0 15: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0 15: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儿时,老家农村,有许多由孩子们自行组织、传承的游艺活动,玩起来还蛮益智健身的。我们聚集在室内、稻场、田头地边,或抓籽,恰多多,跳房子,赶羊伢,弄馒馒,跳绳,打波,或刷得螺,踢毽哒,打火鸡棍,斗百草。有时以一对一,有时三两成群席地而坐,有时围成一圈或站成一列。嬉闹声、喧哗声、争吵声不时地飘荡在庭院、田野、山湾。即使在冬天也玩得满头大汗。
     这情景,在农村看不到了,城里更看不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0 15:2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砣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0 15:3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0 15:3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同时代的人才知道此种玩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10 16: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忘的往事,美好的回忆!
拜读佳作,衷心为毛会长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15: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4-7-10 15:13
儿时,老家农村,有许多由孩子们自行组织、传承的游艺活动,玩起来还蛮益智健身的。我们聚集在室内、 ...

儿时,老家农村,有许多由孩子们自行组织、传承的游艺活动,玩起来还蛮益智健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15: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4-7-10 16:31
难忘的往事,美好的回忆!
拜读佳作,衷心为毛会长点赞!

谢谢!

儿时,老家农村,有许多由孩子们自行组织、传承的游艺活动,玩起来还蛮益智健身的。
酷暑多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15: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中一 发表于 2024-7-10 15:37
要同时代的人才知道此种玩法。

谢谢!

儿时,老家农村,有许多由孩子们自行组织、传承的游艺活动,玩起来还蛮益智健身的。
酷暑多保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9:00 , Processed in 0.03744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