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田野春色 于 2024-7-6 15:00 编辑
一位“袖珍养老院长”的大爱情怀 ——记湖南省桃源县福嘉泰养老托残服务中心院长陈华 . (《中国人大》《湖南日报》特约撰稿人 田明时) .
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助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应心存感恩,回馈社会,为养老托残服务宏伟事业干出成就,献出一片丹心。 ——陈华感言 图为陈华院长在办公 他,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短小,成为1.3米的“袖珍人”,但他天生有一颗不服输、不认命的心,用热心、执着、恒心走出了一条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成功之路,他10多年如一日,将关爱和温暖送给养老托残人员,把繁锁和辛劳留给自己;他带头与工作人员一道为这里的老人托残人员撑起了“一片绿荫”,用满腔的爱心描绘敬老托残人的蓝图;他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养老托残服务事业上……他就是湖南省桃源县福嘉泰养老托残服务中心院长陈华。 . 陈华院长(左)与老人握手问好
身残志弥坚,甘当敬老助残“领头雁” 陈华,1974年出生在常德市一个土家族居民家庭,8个月时他不幸得了一场大病,致使本人终生残疾双腿短小,成为了仅1.3米的“小矮人”、“袖珍人”。6岁时他凭着坚强的意志上学,聪明伶俐,成绩优异,11岁时缀学,坚持在家刻苦自学,拿到了中专文凭,16岁时他当上了特别“迎宾”,随后又到一家附近福利厂打工,随后又跟父母在常德一家敬老院学会关爱关照老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资本。 生活工作从来不是容易的,对谁都如此。可对一些特殊群体来说,比如对1.3米的“袖珍人——陈华”来说,生活的难度好像会更难一些。但,陈华身残志弥坚,他却自立自强,开养老院,娶妻生子,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得非常快乐。2019年,陈华怀揣着“做一个能够自强不息、助人为人益人”的梦想与宏愿,来到了桃源县陬市镇李家洲社区领办桃源县福嘉泰养老托残服务中心。起初,困难重重、一群群老弱病残的老人、一个个建筑后的杂物乱摊、一堆堆吃喝拉撒的急事愁事摆在了陈华的面前,是进还是退,是取还是舍?在他脑海中徘徊。为了社会的安宁,为了老人残人的幸福,为了养老助残服务事业的成功,他毅然决然选择了自强自立办好养老托残服务中心。 陈华院长(前一)在中心老年住室走廊查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困难面前,陈华不服输、不低头,以坚定的信心,当好院长,带领院工作人员一起起早摸黑,清垃圾、做规划、整园地、起炉灶,将原来的李家洲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中心改造翻修一新。先后筹资480多万元,很快打造一座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成为桃源县较大的从事老人托残人居家照护、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康复及重度肢体残疾人寄宿性托养,残疾人日间照料和就业培训等养老托残主要服务中心。 陈华院长(右)为托残人喂饭 中心各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设有残疾人专用食堂,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康复理疗室、培训大厅、辅助就业车间。中心现有残疾人服务对象160名,其中寄宿性托养服务对象40名,日间照料服务对象20名,居家服务对象100名,机构按照省、市、县残联的要求,努力搞好残疾人的服务,增强残疾人自强、自立、自信精神,更好地将他们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努力减轻社会负担。 真心付出爱,助老助残“撑起一片天” “敬老助残事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我应全力做好。”这是陈华在工作实践中常说的一句话。 近些年来,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满腔热情,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尊老、敬老、助残等方面的榜样和模范带头作用,对待每一位老人和托残人总是用心换心,耐心细致,把老人托残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爱心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托残人端吃、端喝、洗澡、服药、更换尿片,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让老人与托残人生活非常舒心。 在尽力满足老人及托残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陈华还积极给他们提供读报和娱乐。经常邀请文艺团体到养老托残服务中心院演出,增加他们的生活情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他还用自己的钱购买音响设备,组织老人托残人唱歌、跳舞、做健身操;经常组织志愿者为老人们理发;经常组织许多老人托残人的监护人开座谈会,交流他们近期状况,也从侧面进一步了解老人托残人,掌握老人托残人的多种情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真情与关爱。 陈华在工作中经常对养老托残服务中心院的工作人员说:“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家庭都有老人,尊重老人,关爱托残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我们每个工作人员应当倾心倾情尽力做好这项事业。” 服务中心多年来居住一位80多岁特殊老人,由于身体残疾,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并且还有些精神失常,一些工作人员为之感到头疼。陈华了解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带头与一名工作人员担负起照顾老人的工作,亲自给老人拆洗被褥,给老人洗澡、洗衣、喂饭、喂药,扶老人上厕所。陈华有急事外出,还专门嘱咐专人对老人重点照顾。 2021年10月的一天,院里有一位89岁的老人突然出现患脑便症状;被值班巡查的陈华院长发现,当时已经半夜时分,陈华立即与工作人员从职业的角度进行处置之后,送老人进医院,在床前精心服侍,节假日期间还放弃与家人外出的走亲戚送婚庆祝福的机会,一直帮助老人康复训练,直到痊愈出院,连医生都赞叹这是奇迹!在新冠疫情施虐的期间,他对老人和托残人关怀备至,采取“分区管理一批,预防监测一批、医院分流一批”的有效措施,使该院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 陈华院长(中)与前来参观学习的领导同事合影 对于托残青少年,陈华倾情关怀,设法提高他们的康复生活自理能力,帮助融入社会。如院里有一位名叫黄德的智力二级残疾人,现年17岁,智力如同三岁小孩,不善于语言沟通,喜欢大喊大叫,先天性的身体缺陷给他带来了不少生活难题。陈华把他当成朋友,一是帮助他提高生活自理训练;二是帮助他注意个人卫生;三是帮助他搞好学习,提高认知和理解水平;四是从生活上帮助享受国家低保政策救助,在院里接受各种康复服务;五是帮助他在院内提升劳动技能和职场适应能力。在陈华耐心帮助下,黄德终于转变很快,社会适应能力等得到大幅度提升,2022年还参加了市残联主办的文艺苗子培训活动中取得了歌唱比赛一等奖。 星移斗转,日复一日。在养老托残服务中心院六年的日子里,陈华一心扑在了工作上,他作为一名身残志坚的“袖珍院长”,用行动诠释了自己的责任心。 2024年5月22日,我们走进福嘉泰养老托残服务中心,拍下了“袖珍院长”陈华一天中的精彩瞬间。 1.3米的“袖珍院长”,你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当日天气还算舒适,早上8点不到,院子里便陆续有老人开始活动了,“袖珍院长”陈华便忙前忙后地帮扶着老人。 “陈院长,姚伯伯又闹情绪了”。8点10分,陈华一边拿着零食,一边喂到姚伯伯的嘴里,这招果然很灵,发脾气的姚伯伯确认是陈院长后情绪便慢慢地缓和下来。 “杨奶奶忍住忍住,马上就好了,一会儿就不痛了。”陈院长每天坚持巡房为杨奶奶换药。 忙完养老院这边,陈院长又马不停蹄地到残疾人服务中心进行日常工作安排。安排好残疾人中心工作后,陈院长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演练和培训。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袖珍院长”陈华叮嘱老人穿好衣服,每天的药品该怎样服用,洗刷高峰期,护工忙不过来时,“袖珍院长”陈华也帮着忙。 “袖珍院长”陈华轻手轻脚地查房,将剪刀、打火机之类的物件收纳后统一保管。 一天的护理工作结束后,“袖珍院长”陈华坐在自已简单的办公室里,处理着一些日常事宜。 夫妻齐心,才能其利断金,一个成功的男人,更需要背后妻子的扶助、欣赏、修剪才能造就。 喜欢忙碌那其实更享受的是,忙碌带来的充实,以及变得更好的自己,陈院长很喜欢北野武的一句话:“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滚烫的人生。” 这就是福嘉泰养老托残服务中心陈华院长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持之以恒心,步履不停“奋力向前行” 近些年来,陈华带领院优秀团队持之以恒抓改造设施,持之以恒抓规范服务管理,持之以恒做公益事业,步履不停,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为了建设规范化养老托残服务中心,他带头创新管理举措,制定了《养老托残中心规范化管理制度》《护理老人制度》《养老托残人员档案》等,对在院的各类人员基本情况、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均做好心中有数,便于有针对性地搞好服务。 这些年来,陈华领导服务团队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来来去去300多位老人入住,参加聚爱公益家园,微善风组织的各业公益活动120多次,陈华个人出资1万多元资助3名学生的学费。 这些年来,为了应对多层次养老托残服务需求,让老人和托残人生活得舒心安心,陈华一心扎根养老托残中心服务上,积极探索新模式,在饮食上,既注重花样繁复,又注重营养搭配;在护理上,把老人托残人当成自己的亲人长辈和兄弟姐妹,为他们送上亲情化关怀;随着时间的磨合,养老院的护理员和老人托残人产生了亲情,形成了互助互爱的良性循环。 . 陈华(右)介绍汇报院有关情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些年来,通过陈华带领工作人员不懈努力,桃源县福嘉泰养老托残服务中心获得不少荣誉,成为老人托残人入住、集养老托残服务、辅助就业、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心理疗养咨询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为示范性养老托残服务单位,该院多次评为市、县优秀养老托残工作先进集体。陈华多次获得市、县、镇助老助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和“最美助残模范”称号等。 在采访结束时,我们问陈华今后有什么打算?他满怀信心地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每个人都会老,而且看着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将来,所以我希望他们能够活的开心快乐,我也希望,并有信心和决心继续带领团队,尽最大努力把这个养老托残服务中心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