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5|回复: 1

张银可的田园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7-7 12: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银可的田园梦




李俊




石头巷 石头村 皂角树
鸵鸟园 跑山羊 农家院



image.png




这是宝丰观音堂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区罗顶村的一个远景画面。罗顶村位于宝丰、汝州、鲁山三县(市)的交界处,是宝丰县海拔最高的一个村。罗顶村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小村石路石墙,曲径通幽,绿树环绕,群山掩映。间或鸵鸟奔跑,羊群肥壮,构成了一幅田园乡村富春山居图。

多次获得省、市“返乡创业创业脱贫攻坚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被平顶山市妇联授予“巧媳妇基地”的张银可和由她创立的宝丰银可农牧有限公司就座落于此。创始人兼总经理张银可是位奇女子。

熟悉张银可的人这么形容她在做的事儿:“100个怀揣田园梦的人,有99个都在说,而她是剩下那个在付出实践努力去做还做成的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恬淡、优雅、逍遥、闲适的田园生活。有时候,张银可也希望脱离城市的繁杂、忙碌、吵嚷、喧嚣,去到这样一个“桃花源”。



image.png




在挂有“扶贫基地”“妇女之家”牌匾的银可农牧有限公司院内,我们见到了这位远近有名的42岁奇女子。她中等个儿,发梢后绾,上穿深色古风盘扣上衣,下穿蓝色牛仔裤,白晰地脸上挂着微笑,显得干练而又自信。银风劲起,可圈可点,正所谓人如其名。在和张银可的交谈中,她和我说起了她的田园梦。

张银可原本是一名鲁山妹,因早年和丈夫同在三门峡煤矿打工相识相爱嫁到罗顶村后,发现罗顶村真是一个“桃花源”,古树老屋,古寨石墙,无不透出乡村的古朴。这不就是自己需要的田园生活吗?

张银可虽身在田园,却并没有田园的诗情画意。罗顶村是有名的贫困村,过去并没有《桃花源记》中“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的美好画面,而是贫穷、落后,还有一大堆的留守儿童。

虽然经过扶贫,罗顶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年轻人还是拼命地想要逃离这种“田园”,去到大城市里打拼,站稳脚跟,然后再也不想回去。

自己也学他们吗?以前做过一些小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在城市生活起来也是比较安逸的。可她不想这样,她想过不一样的田园生活。2014年,张银可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县城舒适的生活,来到在罗顶的山上打井架电,盖房搭棚。很快因资金缺口大,资金限入了困境,两口子为此还闹起了离婚。于是她忍痛卖掉县城的楼房和心爱的越野汽车,执意扎根山区。2017年,宝丰县水利局分包罗顶村,为银可农牧协调100万元企贷企用低息贷款,用于扩大规模,才缓解了资金带来的困境。



image.png




一枝独秀不是春。距银可农家院不远,是张银可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投资300多万元建设的“领头羊”养殖场。

走进羊圈养殖场,整齐划一的现代化羊舍干净整洁,“咩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循声望去,圈舍内的小黄羊,黑山羊个个膘肥体壮,毛色鲜亮。

看到一只只健硕成长的羊群,张银可眉开眼笑地说:“我养羊已经有十年了,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养殖规模也从起初的几百只发展到现在的几千只,现在每年出栏在5000只左右。”

养羊成功后,2023年,张银可又发现了养殖驼鸟的商机,她决心扑下身子,学习鸵鸟养殖技术,从舜和农业公司购进了70只鸵鸟幼苗,通过不断摸索研究,鸵鸟幼苗从一只只雏鸟成长为青年鸵鸟,个头接近两米,体重也一路攀升,有的七八斤,有的有一百三四十斤,养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益与成效。

走进银可鸵鸟养殖农场,只见一占地几百米的鸵鸟养殖园内,一群体形健壮、毛色光亮的鸵鸟正瞪着大眼睛、迈着大长腿在围栏内悠哉悠哉,嬉戏踱步。有人靠近时,它们便伸着长长的脖子,四处张望,憨态可掬。鸵鸟可谓来者不拒,毫不怯生地吃着来人投喂的各种食物,不挑不栋,一应拿下。



image.png




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鸵鸟,让我立刻想起年轻时常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寂寞的鸵鸟总是一个人奔跑,孤独的飞鹰总是越冷越高,年轻的心中什么事都难不倒,拿出豪情努力做到好。”霎时,我感到这首歌的歌词恰恰正是对张银可的最好写照。

创业的路上,张银可确实有活力,有激情,有豪情。面对爱鸟,张银可侃侃而谈,“这些鸵鸟是我通过舜和公司引进来的。鸵鸟全身都是宝,鸵鸟毛1000多一斤,鸵鸟蛋80元一个,鸵鸟油有护手作用,鸵鸟皮可以做皮包,大部份都出口了。鸵鸟的眼角膜可以跟人匹配,鸵鸟长成后一只可以卖1500多元,鸵鸟的利润比羊高。鸵鸟蛋蛋白质丰富,一个有二、三斤。罗顶土地含硒较多,常吃鸵鸟肉能治疗低血糖,比牛羊肉还好”。

“为什么想起在这偏僻的乡村建养殖场呢?”我不禁问。

“说实话,我建养殖场的最初初衷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对养殖有感情,小时候跟着爷爷经常养羊放羊、宰羊;二是嫁到罗顶村后每次回到山区的婆婆家,都为那里的贫穷村民而动容:因为贫穷,一些患慢性病的人宁肯拖着,也不舍得到医院看病治疗;一些大龄青年更是找不到媳妇,有的一家子无生活来源,生活过的极为艰难……”



image.png


在发展的道路上,张银可没有停歇,更没有忘记乡邻。多年来,公司不仅为周边群众安排了40多个就业岗位,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羊崽、统一提供管理技术服务、统一高于市场价回收。这一举动,激发了农户加入的积极性,与其结盟农户散养的羊存栏量达到600多只,实现了公司和农户的双赢,带动了村民脱贫致富。

爱村民,爱农户,情系乡村。与此同时,银可公司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20户家里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作为帮扶对象,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户以入股分红的模式参与公司发展,每户每年可分红2425元。

十年创业,风雨兼程。谈起当年创业的艰苦事,这位宝丰媳妇鲁山妹眼噙泪水。她说:“2016年的冬天,大雪覆盖了满山,适逢成批的羊羔即将下崽,为了守护羊崽,我就住在羊圈里,对下崽母羊和小羊羔精心照顾,整个冬天下来,我足足瘦了20斤;2017年冬天的一天,也因大雪封住山路,给羊只准备的草料运不上来。我就用人力三轮车一点点拉料,好心的村民们也主动帮忙。寒风刺骨,推着山轮车的我不禁掉下憋屈的泪水,我不断责问自己放着好日子不过自找苦吃干吗,因为基地忙常常造成三个年幼的孩子饥一顿饱一顿......”  

“一直以来,我特别感谢党,也感谢政府。如果没有党,政府,机关单位对我的指导和引导,我也不会成长那么快。”张银可说道。



image.png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多年的摸索滚打,银可养殖已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2018年,依托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山水风光,张银可在养殖场附近又开起了单次可同时接待100人的银可农家院。农家院北倚青青伏牛山脉,面向辽阔大地。院内石桌石登,干净卫生,院外槐花飘香,樱花绽放。

农家院的主打菜全部来自于银可牧业公司自产的羊,羊肉性温,颇受顾客欢迎。随着罗顶一日游活动的应运而生,更是为她的农家院带来了活力生机,周末假日,游人如织。

下一步银可公司将继续依托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以鸵鸟、肉羊养殖和销售为主,以果木、苗木的培育和林果基地建设为辅,通过养殖业和林果业的拉动,逐步形成集养殖、种植、农副产品开发于一体的综合项目。此外,该公司还将引进科学设备,将鸵鸟、羊的粪便进行再加工,制造绿色有机肥,进行包装销售。

“不论是养殖场或是农家乐饭店,或是下一步的乡村休闲游项目,我都将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只安排、帮扶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不帮扶家有壮劳力的贫困户。因为他们有双手,只要勤劳,就不至于贫困。”张银可说。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正是凭着这份奋斗劲儿,张银可创业致富并帮助群众的动人事迹赢得了乡亲们的肯定和赞誉。收获并没有使张银可自满,一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带动全村发展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7-7 12: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7 07:26 , Processed in 0.0361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