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06|回复: 11

桃源伟人宋教仁的故事[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4 11: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汉平 于 2017-3-14 12:04 编辑

桃花依旧 宋教仁的那束光刺痛了谁?
2017年03月13日 16:21:33
来源:凤凰国学 作者:黄耀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05人参与 31评论




他的死,着着实实给民国带来了无可估量的损失。那一颗带毒的子弹,射中的是一个人的身体,也是一轮升起于古老国度的政治理想。


       一艘运炭的木船,行驶在洞庭湖上。
       时间指向公元1904年11日10日,时已立冬。
       波上寒烟轻笼,港口芦荻萧萧。
       舷窗下默然坐着一个青年,衣衫单薄,神色凝重。
       十天前,他变卖家产未果,冒雨从那个叫湘冲的小山村赶赴长沙。到了小吴门正街,才发现东文讲习所的黄庆午,已出门十多日,不知何往。见到他的朋友,无不一脸惊惶,均告以长沙城正杀气腾腾,四方严密布控。他的名字,赫然在列,缉拿之兵已扑向常德。
       长沙之大,已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匆忙间,他从友人处借得一些银洋,购了一床被席,便惊魂未定地登上了这开往汉口的货船。
清末洞庭湖旧照(资料图)
      水天苍茫,扁舟一叶。没有人懂得他的心思。船过岳阳之后,他仰头长叹,口占一诗。
朕沅水流域之一汉人兮,愧手腕之不灵。谋自由独立于湖湘之一隅兮,事竟败于垂成。虏骑遍于道路兮,购吾头以千金。效古人欲杀身以成仁兮,恐徒死之无益,且虑继起之乏人。负衣徒步而走兮,遂去此生斯长斯歌斯哭斯之国门……
      这是悲壮的楚辞之声,此时却无法吟咏。他只能在心里默念,用他的桃源古音。
这个才华卓越的青年,就是宋教仁。
      那一年,他二十二岁。
      在那个神州沉沦的时代,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他心中的独立与自由又是什么?他将走向何处呢?
      宋教仁的老家,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不过十几里路程。
      那个古老的江南村落,恍如世外之地。篱上野花郁郁,池塘春草纤纤,屋后绿竹丛丛。
      公元1882年,宋教仁就出生在这里,其兄为宋教信。
      仁、义、礼、智、信,乃儒家之“五常”。从兄弟取名,亦可窥见宋之家族亦有知有识的乡间士绅。他的家境有点类似于好友黄兴。父亲宋宗泮,是一名私塾先生,家中有200亩田产,祖居的木房子里,呈四合院状,中有很大一个天井。这个耕读之家,其实颇为殷实。
宋教仁故居
      宋教仁自四岁入私塾,接受晚清时代的乡间蒙学教育。这个沉静而聪颖的孩子,除了四书五经的经典之外,他对舆地、历史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至于他的帅才,自小亦见端倪。在故乡的山头,他曾以树枝为旗,号令众多小伙伴玩乐。
      无忧无虑的童年并不太长。十岁那年,父亲去世了。这让他过早地体味到人生的悲哀,好在他还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
      父亲走后,母子相依为命。母亲曾于除夕之夜给这失怙的孩子出过一则上联:“除夕月无光,点一盏灯为乾坤增色”。
      宋教仁沉思片刻,对日:“初春雷未动,擂三通鼓助天地扬威。”
      故乡的天地渐渐安放不了这少年的心。十七岁那年,宋教仁去了桃源县城,进入漳江书院。
那是公元1899年。
      相对于乡间的传统典籍,书院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因为阅读,他的内心与那个时代最强劲的脉搏一起跳动。他读《资治通鉴》,读《读史方舆纪要》,读黄宗羲、顾炎武,所有不安分的变革思想都像种子一样播进他的心田。
      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读到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读到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读到了严复的《天演论》,那些火苗般跳动的维新思想,给了他思想的启蒙,更照见了他的世界与远方。
      当时,他曾拟一联以自况,道是:“办天下事,自欧亚始;法古人书,在秦汉前。”
就在天下绝大多数青年依然匍匐于科举的现实里,宋教仁被阅读启开了理想的窗子。两年后,他中了秀才。对那个时代的读书人而言,这无疑是件光耀之事。然而,此事对于宋教仁的影响远远不及母亲当时说的一番话。就在那幽居的老屋,母亲对他说:“秀才以天下为忧乐,岂在区区科举耶?”宋教仁的心微微一震,仿佛一道炫光掠过山川原野。
在县城求学的日子,母亲所说的“天下”,早就装进了宋教仁的心里,那是一幅政治、军事、地理、历史的时势与版图。
       在漳江阁,他就曾与同学胡瑛、覃振一起,如此指点江山。
       他说:“天下苦满政久矣。有英雄起,雄踞武昌,车扼九江,下江南,北出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以得志于天下。”
几年之后,辛亥革命起于武昌,未出宋教仁这则年轻的预言。那一年,他才二十岁。
母亲的话,让宋教仁确立了人生的价值坐标。
       “非为一禄,乃在启民耳”。
       在科举与新学之间,他选择了新学。那一年,他去了武昌。
张之洞在那里所办的书院给了他最大的召引。他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正是这个时候,毕业于两湖书院的留日学生黄兴来到这里作演讲,散传单,鼓动驱除满清的民族革命。黄兴那些惊世骇俗的革命主张,在宋教仁心里引起极大的共鸣。
      在他看来,自己所处的时代可谓遍地荆棘,神州久沦。“无一寸完全干净汉族自由之土地”。
卓越的同道,注定有人生的交集。
      过了两年,黄兴受聘于长沙明德中学的时候,以三十岁庆生为名,先秘密召集了一批热血青年,商议成立华兴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已任。宋教仁就在此次应邀之列。当年除夕之夜,即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在长沙召开成立大会,一百多位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与会,宋教仁被选为副会长,负责常德一路的起义发动与策应。
华兴会骨干成员合影,前排左四为宋教仁(资料图)
      华兴会起议计划在当年11月中旬。趁湘省文武官员至万寿宫为慈禧七十岁祝寿时,他们想一举发动起义。议定之后,各路人马纷纷投入筹款、购枪、发动、联络、组织之中。
      然而,到了九月份,起义的风声就已走漏。会长黄兴在一名牧师的掩护下,匆匆逃往上海,转赴日本。宋教仁尚不知情,待他从桃源匆匆赶赴省城筹款的时候,已是满城肃杀,他正是被悬赏捉拿的对象。
寒江孤舟,一叶飘零。木船抵达汉口的时候,方知科学讲习所已然查封。诸同仁告以情势之急,宋教仁登舟向沪。至上海启东书局时,乃知此地已有多人被捕,早已无处容身。
      风声鹤唳之中,沽酒饯别旧雨。
      这份二十二岁青春,从此开始了去国离乡、亡命天涯的飘泊。
      海天苍茫,无望尽头;回望神州,不见归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4 11: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教仁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昨天桃源教仁学校隆重集会,纪念宋教仁逝世104周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祥 发表于 2017-3-14 11:39
宋教仁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昨天桃源教仁学校隆重集会,纪念宋教仁逝世104周年!

宋教仁永垂不朽.谢谢临帖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4 12: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宋教仁故居要很好的保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4 14:5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天苍茫,扁舟一叶。没有人懂得他的心思。船过岳阳之后,他仰头长叹,口占一诗。
朕沅水流域之一汉人兮,愧手腕之不灵。谋自由独立于湖湘之一隅兮,事竟败于垂成。虏骑遍于道路兮,购吾头以千金。效古人欲杀身以成仁兮,恐徒死之无益,且虑继起之乏人。负衣徒步而走兮,遂去此生斯长斯歌斯哭斯之国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5: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鹰a 发表于 2017-3-14 14:51
水天苍茫,扁舟一叶。没有人懂得他的心思。船过岳阳之后,他仰头长叹,口占一诗。
朕沅水流域之一汉人兮, ...

谢谢作家雅评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5: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17-3-14 12:53
长知识了。宋教仁故居要很好的保管。

正在进一步完善维修.谢谢雅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4 15: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17-3-14 15:08
谢谢作家雅评和支持

问好。远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4 20:5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教仁精神永远值得弘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4 21: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于乡间的传统典籍,书院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因为阅读,他的内心与那个时代最强劲的脉搏一起跳动。他读《资治通鉴》,读《读史方舆纪要》,读黄宗羲、顾炎武,所有不安分的变革思想都像种子一样播进他的心田。
      更重要的是,他在这里读到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读到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读到了严复的《天演论》,那些火苗般跳动的维新思想,给了他思想的启蒙,更照见了他的世界与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4 00:51 , Processed in 0.0392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