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33|回复: 6

家住石公桥【捶边鼓 涔北故土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6 08: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大堰垱镇文革桥出发越过涔河,东北方向行三公里至中武桥,再北行两公里下谭家坡200米,就到了石公大队贺家冲。  石公大队历史悠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
      我家住石公大队三生产队瓦匠湾。
      石公大队为中武公社14个大队之一,因石公桥得名。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记载:“石公桥,州西五十里。” 石公桥位于涔河小支,与宜万岭、陈管垱和大堰垱齐名的热闹集镇,是南进大堰垱、澧州、常德,北去松滋、宜昌的必由之路。桥两边沿河有几十户人家,周氏饼铺、谭氏药铺、袁氏饭铺和张氏肉铺等十大铺子名扬十里。1958年截流涔河小支修建起石公桥水库,石公桥及其集镇献身库底。这座水库是澧县最大的小Ⅱ型水库,库容近500多万立方米,灌溉着1万多亩农田。成立人民公社时组成石公桥大队,1961年析出双堰大队后仅叫石公大队,却没“桥“字了。好在2015年行政区划调整,长岭岗村和石公村合并后名石公桥村。
      石公大队东与陈管大队,南与中武大队、班竹大队,西与草堰大队和双阳大队,北与宜万公社共和大队接壤。洈水澧县干渠末端在三队四队,太青山门水库干渠经四队五队与石公桥水库干渠连接。全大队共12个生产队,365户,1368人。耕地2482亩,其中水田1804亩,山地668亩。丘陵地貌,东西走向,南面是亘山山脉的贺家山、中间是驼背岭、北面是跑马岭。三条小山脉之间形成两大山冲,驼背岭以南是贺家冲。从石公桥水库大坝依次是六队、七队、十一队、十二队的大部分农田,靠水库自流灌溉。驼背岭以北是毛家冲,从庙湾和大枫树起依次是四队、三队、二队、一队。五队、八队所有田地都不在这两个冲里,五队大部地处水库大坝以北库滨地带,七队、四队、九队、三队顶托出八队。从驼背岭到贺家冲有两条小山冲形成十队,西边那条叫鸡公冲。与鸡公冲齐名的还有一队的鄢家铺,二队的谢家湾,三队的毛家嘴,四队的铁匠铺,五队的杨家湾,六队的朝皮湾,七队的高屋场,九队的科家屋场和白龙泉,十一队的胡家坪,十二队的花土里。三队还有瓦匠湾、发财湾、黄家塝等小地名。我家住的瓦匠湾,因从我爷爷起毛家四代是泥瓦匠。
      
      白龙泉温泉和石公桥水库是当今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神游石公桥

        家乡的水库,叫石公桥;这次斑竹村与石公村合并,叫石公桥村。其实,家乡的石公桥,连它的影子我也没见过。然而她是具象的,并以其辉煌的历史和无私的献身精神,感染着、激励着、滋养着家乡山水和父老乡亲。
      依稀记得,幼时耳际经常听到“石公桥”三字。时不时的,母亲去石公桥卖掉棉纱,也带几颗姜糖;也有那么几回,我刚起床,父亲从石公桥赶集回来,还塞我一个烧饼。穿开裆裤的我,尽管对石公桥的概念十分模糊,但对香的饼、甜的糖却充满好奇,并由此神往石公桥这美妙的地方。但是,父母还没来得及带领我见识她芳容雄姿的时候,她却义无返顾地支持国家建设,献身水利,葬身水库,她的头顶已是万顷碧波,它的名字和以它命名的水库永远定格在新中国的水利史册。她聚涓涓溪流,拦滔滔洪水,灌溉滋润着万亩良田。
      接下来,我们踏着她的脊背上学,跳进她的怀抱嬉水,并从她的胸脯上摇浆荡舟,在她的四肢趟着清流唱歌,爬到她的头顶赶山、砍柴、野炊。那年刚进高小,为赞美水库,提高写作能力,王老师引导我们参观了石公桥水库。管理站的同志夸夸其谈,给我们讲述了石公桥的故事。只记得我当时的作文被老师划上红波浪,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宣传栏里,但我委实记不得那些精彩的段落和语言。
      抱愧的是,我爱石公桥,但我至今不能准确地记载她的来历,形象地描述她的英武。
      古代桥名一般用一、两个字来表现桥的特征,或彰显其功能,或记载其故事,或表达其情感,或美化其形象。石公桥属于何类?命名“石公”,未必就是一位石姓先贤所建?
      那是座石砌单孔拱桥,只五米多宽,二十多米长。清朝初年,简易的木桥经常被洪水冲毁,交通极不方便,当时必经此道去大堰垱、澧州城一带做工十个石匠瓦匠,节衣缩食,捐资筹劳,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历经半年,建成雄冠澧州西北的石桥,为纪念这十位修桥功臣,当地百姓称石桥为“拾公桥”。由于年长日久,人们按桥的特征和形状称为“石拱桥”,又渐渐地按习惯称做“石公桥”了。我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修桥补路,养的儿子象牯牛。”家乡流传的这句俗语,可能就源于这十位无名英雄的善举吧。不容置疑:他们子孙不仅兴旺发达,而且牯牛般地健壮。
    此时此刻,眼前又浮现出石公桥的勃勃雄姿:它古朴雅致敦厚,雄跨涔水,通衢闹市,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冬,无怨无悔地为行人车马飞津济渡……

白龙泉传说

      石公桥村在澧县西北亘山西麓贺家冲,村口山脚下有口堰塘叫泉口,冬天里总是热气弥漫,堰中还有个杂草丛生的大土包。老人们说的很玄乎:土包是一块巨大的石头,下面压着一条作恶多端的小白龙,而且这石头还是祖师菩萨从亘山顶上一脚踢来的。还煞有其事地说,曾经有几次,穿白衣的顽皮小孩路过,被小白龙吸进水里就没有回来过。因此,我们小时候从不敢靠近,非上山不可,也是绕道而过。     
      传说是假,温泉是真。一等一的洗浴温泉,水温50度,流量每小时30立方米,各项水质指标全部达标,实属难得的旅游度假疗养项目。于是,跃跃欲试的几位乡贤催生了这个不知从何时流传至今的神话故事。
      远古时代,武陵山东麓,澧水龙王和八个儿子,分别掌管九澧(澧江、渫澧、溇澧、涔澧、道澧、澹澧、茹澧、黄澧、温澧),在各自流域司风管雨,消灾弥难,确保风调雨顺。      
      好动喜热的第八子小白龙掌管温澧和澧水流域各处温泉。因温澧流域面积不大,温泉点少分散,小白龙非常不满,经常躲在温水之邻的龙王洞,觊觎渫澧、溇澧、涔澧三位龙兄之位,不断于澧水流域制造旱灾,嫁祸于兄,降灾于民。因小白龙从小娇惯任性,忤逆混账,且武力超强,气吞长河,口喷烈焰,澧水龙王并报四海龙王都制服不了他,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更是束手无策。玉皇大帝责令真武大帝从严惩处。
      武当山真武大帝早就怒不可遏,即刻领命,一个箭步从武当山越至澧水西北亘山顶峰,恰见小白龙正口喷烈焰,一场旷世灾害即将临头。刹时迟那时快,大帝一脚踢飞半座石山,将小白龙压在亘山西麓脚下。但小白龙烈液喷射不止,烫泉顿时汹涌奔腾,生灵面临灭顶之灾。只见真武大帝怒喝三声,将太上老君预备的3枚恒温仙丹捅进小白龙嘴里。于是,小白龙温顺了,龙口水温慢慢地降下来,汤气蒸腾氤氲,从此造福澧水人民。      
      澧水人民为了感恩真武大帝,在澧水流域五雷山、星德山、亘山、关山建起了真武庙,长年祭祀。


    说明:         
    1、石公桥村:湖南省澧县大堰垱镇。《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载:石公桥,州西五十里。
    2、亘山观:《清同治直隶澧州志》载:亘山观,俗名等山观,在州西四十里,相传真武顿足处。山西北石上有“人人“足迹,长尺许。
    3、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 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中国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湖北武当山、常德河洑山、慈利五雷山、桃源星德山、津市关山、澧县亘山等地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
   4、九澧:《水经注》载:澧九水,曰温、曰渫、曰黄、曰茹、曰道、曰溇、曰澹、曰涔,总名曰澧。




      回忆录《捶边鼓》第一部分《涔北故土》点击标题可阅读
      我从哪里来

      回忆录《捶边鼓》第二部分《苦乐童年》点击标题可阅读

        回忆录《捶边鼓》第三部分《书山有路》点击标题链接可阅读:
      读三级党校

        回忆录《捶边鼓》第四部分《广阔天地》点击标题可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6 15:12: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6 15: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简单的回忆,去引经据典,道来增添许多乐趣!欣赏学习,为毛会长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17 09: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阳呈祥 发表于 2024-8-16 15:48
虽是简单的回忆,去引经据典,道来增添许多乐趣!欣赏学习,为毛会长点赞!

谢谢一路鼓励!!
我将我成长的相关文章分类归集,还没来得及待修改,请多指教。待整理完善后将择机印刷留给子孙。
目前我的兴趣在玩电吹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7 09: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24-8-17 09:27
谢谢一路鼓励!!
我将我成长的相关文章分类归集,还没来得及待修改,请多指教。待完善后将择机印刷留给 ...

看过你的电吹观小视频,很棒的啊!谈得上是才艺俱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7 11: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3 15: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超链接,一口气就拜读完了作者精彩而 完美的回忆录《边鼓重捶》
第一《涔北故土》、二《苦乐童年》、三部分《书山有路》、第四部分《广阔天地》
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是一场人间温情的大展演。作者用最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真实而值得铭记的画面。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像这样完美的家乡故事被发掘和记录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10:55 , Processed in 0.0418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