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4|回复: 0

读书《荀子·王制》(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9 18:4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8-9 18:48 编辑

读书《荀子·王制》(四)

齐桓公出征图.jpg
“闵王毁于五国,桓公劫于路庄”


9【原文】彼霸者不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1,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2,然后渐庆赏以先之3,严刑罚以纠之。存亡继绝4,卫弱禁暴而无兼并之心,则诸侯亲之矣;修友敌之道以敬接诸侯5,则诸侯说之矣。所以亲之者,以不并也6);并之见7),则诸侯疏矣所以说之者,以友敌也臣之见8),则诸侯离矣。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注释】1)便备用:改进装备器用。“便”,“改进”义。
(2)案谨募选阅材伎之士:“案”,顺承连词,“于是、就”义;“材伎”,借作“才技”;“阅”,“搜索、汇集”。
(3)“渐庆赏”:加大赏赐力度。“渐”,表示程度增大。“以先之”,同后句“以纠之”对言,“以此引导人们”义。
(4)“存亡继绝”:是说使断绝了继承关系的家族得以继续存在,亦即让亡国之君的后代可以继续祭祀其祖先,保持香火不断。
(5)“修友敌之道”,“修”,“遵循”义;“友敌之道”,“化敌为友”的道理、政策。
(6)“以不并也”:“以”,因为;“并”,吞并。
(7)“并之见”:“见”同“现”。
(8)“臣之见”:是说,如果显现出把别人当臣下对待的样子。
【译文】那些奉行霸道路线的君主就不是这样。他开垦田野,充实粮仓,改进备器用,于是严格谨慎地招募、选择、接纳有才能技艺的士人,然后加大赏赐力度以此引导人们,严格刑罚纠正不良倾向。使断绝了继承关系的家族得以继续存在,亦即让亡国之君的后代可以继续祭祀其祖先,保持香火不断,保护弱小的国家,并没有吞并别国的野心,那么各国诸侯就会亲近他了。他遵行化敌为友的道理和政策去恭敬地接待各国诸侯,那么各国诸侯就喜欢他了。各国诸侯之所以亲近他,是因为他不吞并别国;如果吞并别国的野心暴露出来,那么各国诸侯就会疏远他了。各国诸侯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他和力量匹敌的国家相友好;如果要使各国诸侯臣服的意图暴露出来,那么各国诸侯就会背离他了。所以,表明自己不会有吞并别国的行为,信守自己和匹敌的国家相友好的原则,天下如果没有成就王业的君主,这奉行霸道的君主就能常常取胜了。这是懂得称霸之道的君主。

10【原文】闵王毁于五国1,桓公劫于鲁庄2,无它故焉,非其道而虑之以王也。
【注释】(1)闵王:即齐闵王,或作齐涽王、齐愍王,战国时齐国国君,田氏,名地(一作遂),齐宣王之子,公元前 323 年前 284 年在位。他曾一度强盛,在公元前 288 年与秦昭王并称东西帝,继又攻灭宋国。公元前 284 年,燕、秦、魏、韩、赵等五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所记为六国,误。今据《史记·六国年表》)联合攻齐,燕将乐毅攻入齐都临淄,齐闵王逃到莒城(今山东莒县)。后来楚国派卓齿率兵救齐,闵王为卓齿所杀。  
(2)桓公:姜姓,名小白,齐国国君,公元前 685—前 643 年在位,他任用管仲为相,实行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鲁庄:即鲁庄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姬姓,名同,公元前 693 年~前 662 年在位。 桓公劫于鲁庄:桓公五年(公元前 681 年),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齐邑,位于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五十里之阿城镇)订立盟约,庄公之臣曹沫以匕首胁迫齐桓公归还鲁国被齐国所侵占的领土汶阳之田(即汶水之北的土地,见《水经注·汶水》),齐桓公只得许诺。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后人大多认为此事出于战国人杜撰。
【译文】齐闵王被五国联军摧毁,齐桓公被鲁庄公的臣子劫持,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就是因为他们实行的不是王道却想靠它来称王。

11【原文】彼王者不然仁眇天下1,义眇天下,威眇天下2。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3,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
【注释】1“仁眇天下”:“眇”(miǎo),指人少了一只眼睛,引申出“对事情的关注非常切近、细致、周到”。
(2)“威眇天下”:让天下的每个地方的每个人在他面前都拥有尊严。
(3)辅服人之道”:“辅”,佐证、证明;“服人之道”,指“仁”、“义”。
【译文】那些奉行王道的君主就不是这样:他把他的仁心倾注到了全天下而不遗漏任何一个地方,他把他的道义一丝不漏地倾注全天下同样他让天下每个地方的每个人在他面前都拥有尊严。心倾注天下所以天下没有谁不亲近他。道义倾注天下,所以天下没有谁不尊重他。让天下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拥有尊严,所以天下没有谁敢与他为敌。拿不可抵挡的人的尊严佐证、证明使人心悦诚服的仁义之道,所以不战而胜,不攻而得,不费一兵一甲天下就归服了,这是懂得称王之道的君主。

12【原文】知此三具者1,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矣。
【注释】1)“此三具”:指“强道”、“霸道”、“王道”三者,
【译文】懂得了上述或王、或霸、或强的条件的君主,想要称王就能称王,想要称霸就能称霸,想要致强就能致强。

13【原文】王者之人1:饰动以礼义2,听断以类,明振毫末,举措应变而不穷。夫是之谓有原。是王者之人也。
【注释】 1“王者之人”:当是指“王者”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即辅佐明君圣主施治的大臣。
2饰:通“饬”,整饬.
【译文】奉行王道而成就王业的君主所拥有的辅佐大臣:能用礼义来约束自己的行动,按照法度来处理决断政事,明察得能揭发出毫毛末端般的细微小事,能随各种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不会穷于应付。这叫做掌握了根本。这就是奉行王道的君主所拥有的辅佐大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0:23 , Processed in 0.0368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