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7月,正是盛夏时节,省会长沙烈日烘烤着,很是炎热。省委党校组织经管班的200 余名学员,去韶山参观学习。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能去韶山参观学习,看作是政治上的一种荣耀。这不是去旅游,而是去接受政治教育。 一天上午,党校领导给我们去韶山参观的学员作了动员。下午四点钟,提前吃晚饭,然后每个学员到食堂领了 5个大馒头,作为干粮带在身上,并带上简单的日用品,然后赶到操坪整队集合,带队的是于政委和汪副大队长,学员很快就到齐了(那时候党校又叫“五七”干校总校,都是按军队建制进行组织的,大队之下设有连、排、班)。集合完毕后,于政委进行了简单的动员,宣布了行军纪律。队伍从岳麓山石佳冲起程,途经湖南大学、中南矿冶学院等地,一路上大家兴高采烈,歌声飞扬。虽说是夜行军,但不觉得累,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到达宁乡县的道林,队伍在一所学校边停下来休息,大家睡在课桌上,由于没有蚊帐,蚊子咬得厉害,闭着眼没有深睡。学员们也都兴奋得睡不着,只想尽早到达韶山。大约休息了两个多小时,又整装出发了,天灰蒙蒙的,遥远的天边挂着几颗残星,大地笼罩着灰色的轻纱。万籁俱寂,偶尔从草地中传出虫鸣。一会儿,东方露出鱼肚白,渐渐地鱼肚白变成了粉红色。"啊!好美啊!"我感叹道。走着走着,又看见天空渐渐露出了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是清冷的淡白色的晨曦。星星渐渐隐去,云朵脱去黑衣,准备迎接太阳的到来。这是晨与夜的交替时刻。转眼间,暗红色的带子慢慢扩大,扩展成粉红色的光带。"这种景色真是独一无二、别具一格啊,"颜色逐渐变浓变深,就像姑娘那绯红的脸蛋。这时我们到了韶山境内,一眼望去,韶峰高耸入云,层峦叠嶂,颇为壮观。
我们的队伍到了省委党校的韶山分校驻扎下来,大家用自己带的馒头作早餐,喝点开水,稍作休息后,就开始参观了。我们首先来到韶山陈列馆,陈列馆坐落在韶山公路的山坡间,被郁郁葱葱的数十株常青雪松掩映着。其景观之美,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我们随着讲解员阅览了每个展室,那一份份发黄了的毛主席手稿和党的文件,那一张张暗黄泛旧的照片,显示着伟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智慧才能,告诉后辈新中国的来之不易。陈列着的那些土枪土炮等,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显得破旧落后,但它是战争年代的有力见证。那些牺牲的英雄,虽然和我们与世相隔,但他们的名字永远记在我们心中。
在参观中,只顾蹲着看图片,当我起身移动脚步时,我的脑袋碰着了带队的于政委。当时,我吓了一跳,生怕他批评,只见他亲切地笑着对我说“撞到脑袋了”没事吧?
接着参观毛主席的故居,在故居前先是以班为单位集体合影,然后各自留影,之后又到毛主席上小学的南庵参观,最后参观韶山小学和青年水库,那时候滴水洞等景区还未开放。
一天时间参观学习结束了,这时已经夜幕降临,树林深处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喧闹声,一听是飞鸟归林时震动翅膀所发出的声音。在皎洁的大好月色照映下,我们的队伍在回程的路上行进着,参观学习我感慨万千,暗暗发誓今后一点要向继承革命先辈的革命传统,努力工作,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二)
1983年的初春,天已开始转暖。由于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广大农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农村浸种育秧春耕大忙时节比往年来得更早。
有一天下午,时任常德地委副书记的雷恭政轻车简从,坐着一辆军用吉普车从桃源方向驶进尧天坪公社院内。他的到来,如同和煦的春风,缓缓吹进这个偏僻小镇。雷书记下车后,独自一人走进了公社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同志急忙找到我,我马上跑到办公室里接待他。这位领导待人和气,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带秘书,他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和我握了手。当我给他汇报时,他时而用笔作记录,时而用小计算机,计算着各种百分比、平均数。有时他还向我提问题、作点评,从他的话语里,我感受到他很熟悉农村的生产生活。
我记得他特别强调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养殖业。他说:“现在已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要告诉农民,光靠种粮食不能致富,要多养猪、养鸡、养鸭,要做好粮食转化的文章,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是要发挥山区的优势,搞好植树造林,特别是发展经济林木,多栽果树,多种价值高的林木,扩大种植规模。我们基层干部要深入实际,帮助农民解决具体问题。”
听完汇报后,已是下午5点多钟,他说:“我今天就不走了,住在这里,明天到村里去看一看。”我连忙说:“好,好。”于是就陪他到机关食堂吃晚饭,吃饭时,食堂只是多加了几道小菜,没有一点特殊。
第二天清早 6点钟左右,我就跑上楼到雷书记的住宿处,见门已敞开,里面没有人。我连忙问随同的小车司机,他说:“没有看见他。”这时,我就慌了,跑到公社机关大门口,沿街道上下找,没有见到他。当我找到公社中学门前时,一位放牛的蔡老头问我:“这么早到哪里去?”我便问他“蔡伯,您看见雷书记没有?”他回答说:“我看见一位干部手里拿着一个小收音机上山那边的粟树湾队里去了。”我急忙赶到山那边的粟树湾生产队。在繁花似锦的红花草籽田边,农民们催牛扬鞭,只见雷书记正和几个农民聊农村生产的情况,查看秧苗。他和农民们讲得十分投入,没有理我。我走到他跟前,也不敢打断他的话茬。过了一阵后,他对我说:“我们回去吧。”
一路上,我很怕他指责批评我,可他没有,他和我边走边聊农村农业生产情况。约走了半个多小时,已是上午8点多,我陪他回公社食堂吃了早餐。早饭后,他又指着门前的山头说:“要组织干部群众迅速改变荒山的面貌。”然后,他坐上吉普车,到临近的五福桥村、尧天坪村走访了一些群众,来到田头地边、农户家里进行调查访问。在整个陪同过程中,我曾几次问他,“是否给区公所的区委书记打电话,叫他过来。”他说:“没有这个必要。”经过一天多时间的调查走访,见到我们乡养殖业发展来势好,雷书记表扬了我们。临走时,他再三和我们说:“一定要把调整农业结构的力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