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61|回复: 8

说说周家店镇的诗词文化(长篇回忆录初稿/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8-18 18: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4-12-10 09:26 编辑

说说周家店镇的诗词文化(征求意稿)

       周家店镇自古人杰地灵,诗昌文盛。清末明初以来文人骚客辈出,为周家店的文化尤其是诗词文化带来生机和美好。回首周家店诗词界的最代表,之一当数清末翰林刘凤苞,生于道光元年(1821~1905),时天井村现大砖桥村人士,《西湖游草》(22首)是其近体诗的代表作,现存湖南文理学院阮先教授藏书室。之二应为武陵才子陈凤灵,生于光绪十二年(1886~?),时天门岗现阳陂庵村人士,天资聪颖博学多才,诗词文章样样皆能。至于之三则均为群体,有三个方阵可鉴:
       第一方阵,是以民国初期的熊月珊(时向家垱现团垱坪村)、罗肖舫(又名云山,武岗寨村)、周植三(阳陂庵村)和周侯于、周惠于、周砥于、唐启于“三山四于”之称的“周士七才子”,曾发起评选“周士八景”(周士屠沽、天门朗照樊溪九曲、贵嘴鱼舟、梅林宿鹿、菩提晚钟闵港流泉、武岗远眺,为厚植周士文化提高周家店知名度做出了贡献。其中才华横溢当数向家垱人士熊月珊先生,“樊水曲流如德泽,天门朗照即神光”的周士名联则出之于他。
       第二方阵是解放前后,有常德诗词界“诗书画史四绝老人”之称的阳陂庵村人士周询先生为代表的“一十二君”,包括恒丰垸村胡兴汉,荷花村萧笠渔、萧竹瑾,团垱坪村王志远、丁时祺,周家店墟场袁茂柏、沈新桃、一保校袁书岩、大砖桥村陈逢春,娥公桥村王文范,濠口村谭超等。他们功底厚、造诣深,传承和弘扬传统诗词文化的初心不泯、近体格律精品创作涌流。之中王志远、周询、萧笠渔等前辈后成为常德县(鼎城区)、常德市诗词界的中坚;丁时祺先生曾任常德市诗学会第六届会长,协助市委市政府举办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常德诗人节》,出任中华诗词学会音乐部副主任,与谷建芬先生、叶嘉莹等大咖一起工作,为主编辑出版《中华诗词歌曲集》,撰有《中华吟诵基本特点浅析》等论文。桥码头樊溪亭有两幅对联「一」九曲绕新亭一片湖光连汉水/千年怀古迹四围山色锁樊溪;「二」流水响桥头西望白云怀古哲/长亭凭市尾南连青草引遊人,出自袁书岩等人之手。
       第三方阵形成在2006年至今,在常德诗词繁荣复兴、常德诗墙名扬海内外的氛围中,由周家店教育界陈国建(第一任社长)、周世林(第一任主编)、刘善宝(副社长)、贵伯群老师和农民诗词爱好者王子琪(团垱坪村、名誉社长)、皮斌初(硪公桥村)、沈正明(秘书长、荷花村)等七人发起,在周则强、王志远、罗军初、李润初、周询、丁时祺、萧立渔、易宏来等市区领导、文化老执和镇文联镇文化站负责同志支持下,成立“樊溪诗社”。以后陆续进入社编两委或担任联络员的有刘光祥、周迪成、尤万鹏、周志、孙子文、王凤兰(女)、张年冬、后正春、沈文(至刚)、萧竹韵、蔡业精、罗振兴、李文良、杨斌武、高振亚、萧永明、萧兴邦、沈至忠、钟兴珉(女)、沈善平、熊绍坤、周小琴(女)、刘臻、胡安民、张从政、张厚军、袁万斌、曾哓白、鲁观银、汪惟富、童冠军、丁梅林、万祖善、黄佐才、刘治平、刘镇亚、张东升、涂立华、高炜、廖经军、樊孝天、刘鼎汉、罗宜夫、王昌远、黄国栋,号称“六十人团”。初期由周询先生擎旗带班,2009年起第二任社长由镇政府原副镇长刘光祥主理社务,方阵领军人物为恒丰垸村人士、曾任常德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党支部书记并职樊溪社第一社长、首席顾问的周则强先生。
       自2006年6月19日周家店镇樊溪诗社(暨鼎城区诗词学会周家店镇分会)组建、2007年7月《樊溪》第一辑创刊以来,周家店镇兴诗办社18年态势看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诗词队伍发展壮大。会员遍及镇内外,泥腿诗人走笔田间地头,会(社)员已达300余人。(二)《樊溪》诗刊频频出彩。编辑出版20辑25200册,刊载诗文书画26000余首(篇件),成常德市乡镇级第一家以诗词为主、正规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大型文学杂志。2024年在继续编发纸质刊的同时顺应时代新潮,在本镇檀树周家人士北京华文融媒云公司董事长周向前支持下,制作出版数字版《樊溪》(第21辑),系国内率先在全球发行的第一个诗词性电子数字刊物。(三)诗教活动富有成效。2012年4月成功创建“湖南省诗词之乡”;7月18日荣膺“中华诗词之乡”,成为乡镇级创建中的全国第十家、湖南第一家。(四)诗词展演丰富多彩。先后于2011年新春、2016年金秋十月、2018年3月举办了三届《樊溪之声》、一轮诗乡创建汇演和20余次诗词书画大型巡展,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五)历史资料有效挖掘。运用《樊溪》平台,撰写编发周家店镇史资料200余篇达40万字。(六)组织开展新景评选,即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家店新八景的评选活动,为时3个年头,于2017年3月由镇党委、镇政府在张氏山庄召开的樊溪诗社(第三届)換届选举会上发布,助力文旅事业的不断发展。“周士新八景”是:常澧云观、雄城碧水、挂蟒油茶、龙岭夭桃、张氏庄园、瓦屋边贸、八宝画廊。(七)紧贴中心服务本土。诗社兴办以来,每年均配合镇党委镇政府中心开展采风、接龙、唱和、同题创作、精品评选等活动,助力新村建设农业振兴。如助力全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创建、3次寨王山桃花节的举办、周土八景的推介与周士新八景的评选、天门岗教育风景线三校齐辉、周家店非遗和勇夺鼎城区阳明湖龙舟大赛桂冠的宣传、周家店礼堂文化的传播、2024年7月团垱坪村夏季村晚的颂扬与宣传,以及《周士春秋》《周家店镇志》编辑资料的提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八)平台助力个人发展。本土诗友中有26人因兴诗办社出版了个人诗辑,有40人次在国家、省市区级诗词大赛中获奖,有50余位诗友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和常德市、鼎城区诗词学会会员,中有张年冬等3位被批准为常德市作协和湖南省作协会员。(九)诗词研究硕果累累。以诗论指导诗作,这是周家店镇樊溪诗词眼前一亮值得一书的文化特色。樊溪诗社的主要诗词论文有丁时祺先生的《宋词元曲宮调浅谈》、《随月用韵及其他》、《让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王志远先生的《浅谈格律诗及具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周询先生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如《略谈诗歌的社会功能一一兴观群怨》、《漫谈诗词艺术构思》、《试谈诗词创作中的灵感》、《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试论诗词的音乐性》、《试论诗歌的抒情性》、《试谈古典诗词中的意、意境和意象》、《漫谈诗歌的形象思维》、《漫谈诗词的韵脚》、《谈谈近体格律诗句中的拗救》、《漫谈竹枝词》、漫谈格律诗词的创新》、《对开拓诗歌意境的几点看法》,周世林、山之梅先生的《诗词平仄格律表谱及范例》,孙子文的《学诗浅说》,王子琪的《品读杜牧〈泊秦淮〉之我感》,张年冬的《注重律诗中的对仗》,萧竹韵的《写诗方略谈》,沈文《诗词创作的几点体会》,钟兴珉的《心中自有真情在一一品王子琪先生的情感诗》、《融家乡生活于诗情画意中一一品张年冬先生的田园诗》,周则强先生的《关于诗词创新的几点思考》、《谈谈周家店樊溪竹枝词》、《小议现代诗的写作》、《四言诗初探》、《浅谈当代自度曲》,等等。这些论文论点的提出与创作实践,以近体诗为主,古体诗、自由诗、民歌诗兼容,在诗词曲赋联上形成鲜明的周家店风格,进而彰显出樊溪湖农民诗社和周家店诗词的个性与魅力:
       之一:趣味对联。通过‌拆字、‌谐音、‌回文、‌叠韵等多种手法,或褒扬、或鞭挞,或讽刺、或赞美,或鼓励、或自勉,等等,既可以是关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以是人生哲理的探讨,‌或者是历史故事的叙述,从而‌创造出既有趣味又富有深意的对联,‌这是周家店骚客们友好的文字交流,‌更是周家店诗联文化的传承和展现。熊月珊的诗联作品,语言晓畅、构思新雅,曾誉之为“好”。他在省立二中任教期间,该校有学生于某日路过高山巷延寿寺旁,突遇寺墙倒塌,不幸殒命。追悼会上,挽联多达千副,唯有月珊先生所撰三副挽联,倍受学界赞扬。其中一副是“一叫你慢些来,二叫你慢些来,平地生波,真是冤哉枉也/早走几步也好,迟走几步也好,砍竹遇节,莫非鬼使神差”。罗肖舫的诗联多用典故、古朴深奥,誉之为“老”。他曾为“文殊寺”题写经堂联一副:“桌上木鱼难享客,门非金马敢骄人”。他为罗氏宗祠题写的门联为:“门临清水观鱼跃,耳侧武岗听凤鸣”。周植三的诗联作品,构思奇巧,意境深邃,誉之为“巧”。有一首为域内某道观题撰的门联:“志诚拜张师,跨白鹤,捧玄经,上扶摇九万里/一心学老子,骑青牛,出函谷,传道德五千言”。其公子侯于先生在父亲熏陶下,成了远近闻名的巧作文人。周家店镇“卢春和药店”的店主卢春和死后,侯于先生为其子卢继晏代写春联。上联:“春景无边,白头翁当归何处?”下联:“和调有法,青香子度(独)活多人!”(“度活”即“独活”)联中既嵌入了“春和”药号名,又内含了白头翁、当归、青香子、独活四味药名,也写出了药剂师卢继晏春节思父和济世救人的美好医德。周家店下街黄家餐馆兼营客栈,为了招揽旅客,曾请侯于先生题写门联一副:“日之夕矣,君何往/鸡既鸣兮,我不留”。(注:“日之夕矣”语出《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鸡既鸣兮”语出《诗经·齐风·鸡鸣》。此联堪称奇巧,是一副借用诗经名言构成的招揽旅客的绝好佳作。后来,该馆黄老板为子完娶,又请先生代写洞房门联。侯于先生便在原有门联下面,各删一个字。上联变成:“日之夕矣君何?”下联则为:“鸡既鸣兮我不!”一字之删妙趣横生。有一年他在柳溪湾老屋曾家设馆教学时,东家老板去世,他题赠挽联一副:“君为东主,我愧西宾,相爱又相亲,如此感情何忍舍/儿尚髫龄,女犹乳臭,谁教更谁养,这般孤苦实堪怜。”此联语言生动委婉,构思情真意切,当场看过此联的人均感悲痛。综上可知周家店文人文字功底之深厚以及诗联风格独特之一斑。
       之二:田园诗草。“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父老人最美”。周家店樊溪诗社社员大多数为本土泥腿诗词爱好者,生活栖居在家乡的热土上,与乡亲为伍、与山水相依、与田园结伴、与泥巴交道,身在家山热爱家山诗写家山歌颂家山期待家山更美好则成为首选;创作鲜活的田园诗以抒发桑梓情结家国情怀,书家乡山水田园人文之风华,也就成了他们的常态。自打《樊溪》创办以来,他们就有一个固定的田园诗栏目,叫《桑梓风毕》。《樊溪》第二任主编、团垱坪村老支部书记王子琪先生,只读过四年私塾,周士屠沽樊溪九曲之深情,是其诗词创作的一大源泉。其樊庐恋曰:“百丈雕栏绕宅围,营巢燕子往来飞。墙头竹壁悬瓜果,隙地空坪种草莓。半亩方塘鲜鳖壮,几畦菜垅嫩蔬肥。闲来约得二三友,吟罢新词醉旧醅。”兴诗办社十年时情寄家乡山水间,其《临江仙•感怀》如是道来:“十载吟哦留一醉,幸存些许诗肠。如山陈稿喜梦圆,白驹过隙记华年。凌风思往事,真善蕴情长。/再步东篱行我素,纵情乐赏秋光。平平仄仄苦思量。西风凭任扫,我自咏宮商。”笔下最爱是家山,这是《樊溪》第三任主编、瓦屋垱墟场民间医生张年冬先生的诗词风格。先生《鹧鸪天·早春闹市》讲“二月阳和景最佳,山乡苗圃卖新芽。蟠桃柰李乌梅树,楠木葡萄桂子花。   甜蜜橘,美油茶,松杉桧柏糯枇杷。武陵野老争相购,巧绘如图似画家。”另一首《鹧鸪天·访玉兰花》说“逐仄追平兴味赊,心湖人咏玉兰花。春风袅袅山河靓,翠羽声声日照斜。/ 寻隐士,访村娃。忙中忘吃午时茶。原来富贵娇羞种,看好寻常百姓家。”再看《鹧鸪天·惜春》:“深绿残红剩绮霞,村头将近熟枇杷。东邻老妇售莴笋,南苑村姑掰竹芽。/蚕织茧,稻分Y。牵藤长蔓看黄瓜。惜春欲把春留住,把笔吟诗盛世夸”。家乡语言通俗易懂,形如白话却胜似白话,通篇散发着田园气息泥土芬芳。
       甲辰立秋后,白鹤寺村孙子文和濠口村后正春两位先生以不同词牌各自写了一首《初秋》,展现出置身山水田园间美好季节来临热恋秋光、与天共和的心境。孙之词牌《西江月“髙树一声知了,疎桐几片枯黄。渐消暑气覚微凉,赚得神怡心旷。/烟雨尘缘未了,凋花犹恋秋光。青岚拂面出茅堂,信步芒鞋竹杖。”阳陂庵村周世林题五绝赞曰“竹枝慰苍头,芒鞋踏热流。鸣蝉声渐远,落叶舞金秋。”后之词牌《临江仙》“小径香山别院,杯风逸影层楼,闲华并与羽虫悠。鱼欢荷上戏,月白镜中游。/回首少年经事,不尘劳力田畴。身无名利便无忧,鬓霜勤自俭,朴实驻心头。”团垱坪村诗友李文良以七绝赏之“秋风振荡墨流波,逸兴神扬正韵歌。细雨轻言倾世事,连绵一笔共天和。”
       之三:风情竹枝。唐刘易禹锡朗州司马十年,留下许多诗文而且创立《竹枝词》诗体,源于二八郎阳山庙观赛神之后两次造访周家店,访得民间不少的民歌民谣,其中有两首曰“姐儿门前一树槐,槐树下面搭楼台。媳妇反串梁山伯,公公要演祝英台。”/“对门岗上跑马云,郎在屋里吹口琴。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后一首,刘郎以七绝之格式攺造成了一首既有文人气息更有民歌风味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晴)。”脍炙人口,激发着周家店的文人墨客不断探索追寻。樊溪诗社认为,竹枝词是由民间竹枝枝歌、赛神歌、傩戏歌、栽秧歌、打硪歌等演变而来,经唐代刘禹锡仿屈原《九歌》、参照近体诗格律并吸取民间营养,开创确立的既有民歌风味又有文人气息,类似七言绝句的一种新的格律诗体。其风格:以风土人情为主,力求题材多样、格律宽容、语言鲜活、诗风明快、雅俗共赏。其格律,既追求类似七言绝句的“律体”,也尝试俚语天成的“特体”(含仄韵),更注重普及四句七言之“常体”(即“正体”),亦鼓励歇后竹枝这种新体。简言之:普及常体,追求律体,兼顾特体,尝试新体。规定写竹枝词必须为三韵,不允许“三平尾”或“三仄尾”,要注重体现周家店风情。为此采编出版了竹枝词专缉《樊溪》(第12辑),先后在诗刊上刊登了1500余首竹枝词,得到了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和中华诗词学会来镇考察的多位领导的赞赏。其中的佳作试撷几首:周询先生的《一朵芙蓉水底开》“手挽长藤扎木排,巧逢小妹洗衣来。笑容掉进江河里,一朵芙蓉水底开”/《看谁能打脱身拳》“郎舒蝶翅舞翩翩,妹结蛛丝屋角前。一旦投来情网里,看谁能打脱身拳。”喜得周笃文、林从龙等诗坛大咖作范文推介。王子琪先生的《做粑粑》“快叫老妈旺火烧,呼来童叟打年糕。坯条恰似银蛇舞,只用手搓不用刀。”周家店乡村过年之前家家户户做粑粑情形活灵活现展示出来。恒丰垸村二组有位李姓社员喜欢下象棋也特别爱悔棋,与人经常抬杠至脸红脖子粗。周则强先生写了一首《桥码头两老头下象棋》“对弈凉亭忿忿然,明修暗渡布营盘。今朝要是把棋悔,我喝茅台你出钱。”生产队社员到五王嘴春插,恒丰轩主看到一群姑娘采野菜,见景生晴写了一首《姐在滩上挖泥蒿》“这滩望见那滩高,姐在滩上挖泥蒿。挖了这多何嗯搞,春哥应声我来挑。”那小姐姐故意卖萌、春哥哥求之不得的喜出望外,跃然笔尖,别有情趣。俚语村言写竹枝,以丰富的民间语言写出丰富多彩的平民生活,周家店人确实蛮会玩味。还有周家店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插秧竹枝(含在《吹吹打打庆丰收》节目中)、张年冬先生的生肖竹枝、樊溪众诗友梁山泊108将绘画竹枝、丁时祺先生的音乐竹枝《农民工离乡曲》,彰显风情,尤接地气。2015年9月4~5日,周则强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在岳阳召开的《中华诗词》杂志发行会。雨中参观岳阳楼领队嘱大家腹稿孕诗,晚间在南湖宾馆联欢时吟诵。兴头上他写了一首游览竹枝“淫雨霏霏意缱綿,巴陵胜状美空前。白银盘里滔天浪,泼洒诗花万万千。”感到意犹未尽,联想到晚间活动,便加了一句“临风把盏搞联欢”,称之为“歇后竹枝”,方家们觉得也蛮有味道。以后,樊溪诗友便把民间流行在常澧边界的某些“五句子诗”改编为歇后竹枝。
       之四:古体四言。周家店人认为,四言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一句四字、双音一顿的一种诗体,属于古体诗范畴。换言之,通篇都是以四字句或基本上以四字句写成的诗歌。撰写四言,太过精严的音韵反会破坏四言应有的古直,不讲平仄韵律的四言则会失去古体的味道。他们提倡守正创新、收放有度,力求宽松与严谨两相结合、古体与格入双轨并行而趋向于古体,也就是说写四言可注入新潮,但决不可脱离古体。至于句组可二可四也可八,押韵可平可仄可通押。山之梅近20年常有小作,如两句一组、平仄通押的《夸夸武岗寨生态园》:“寨王岭中,白云山下。周士名胜,城湖奇葩。粮仓尾闾,海螺氧吧。古时战场,厚植文化。油茶挂蟒,垂柳娑裟。龙岭夭桃,溪瀑哗啦。凤凰展翅,红岗飞霞。幸福屋场,清水涂鸦。药山八宝,紫荆绽华。九眼听泉,三渡耸塔。山青水秀,烟火人咖。放牧牛羊,自种蔬瓜。山鸡漫岭,游弋鹅鸭。堰塘垂钓,生态鱼虾。清甜白嫩,豆腐脑花。圈养野味,炭火糍粑。竹枝歌舞,年猪宰杀。山珍宴席,美味可嘉。民间文艺,锣鼓吹打。篝火晚会 夜曲酒吧。白天爬山,围炉夜话。客房卫生,休闲俱佳。秀色可餐,生态修姱。高兴来寨,满意回家。”另一首是一组四句只押平韵的《三闾桥跳蚤市场》:“蓝湖郡畔,三闾桥边;夜迎跳蚤,霞染地摊/行商走贩,码货堆山;肩摩毂击,热非闹凡/时鲜旧货,一应俱全;关公刀铺,物美价廉/站台呼喊,喇叭宣传;交易平等,买卖开颜/西楼悬月,马路复还;放收适度,秩序井然/延伸就业,享受悠闲;文明常德,烟火人间。”获得过常德四言研究会方家们的好评。
       之五:新式自度。在多年的研究探讨中,樊溪诗友感到,古代自度曲从宫廷度曲、宋词合乐和散曲体式的基础上形成至今,当代自度曲发展中具备了以下一些特征:(一)相对于宋代自度曲所包含的度词与制曲二者两相结合形成的“合乐”演变为案头文学,是自度曲的变义。(二)相对于散曲的三个分类,既不是小令,又不叫带过曲,也不落套数,是在散曲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散曲自度或自度散曲。(三)相对于古诗宋词元曲的格律,它没有诗词曲那样严格的规则要求,但也不乏格律的传统积淀,彰显自然协律,是诗词化、散曲化了的自度曲。(四)相对于现代诗,可以说是宋词元曲长短句型的自由诗,是传统与新潮和谐共处的自度曲,貌似新诗,却神宗曲体,是一种文化新式,亦是现代诗歌的文学理想。其写作应力求做到七要:命题要应时顺势新老结合,布局要开合有度纵横自如,句式要长短随意结构合理,语言要通俗流畅雅俗共赏,对仗要自在运笔宽严有度,排比要适度点缀增强曲味,用韵要调度必须自然和谐,等等,融合新旧弘扬传统做出一个乡镇诗社的些许贡献。丁时祺先生《八十正年轻·老年大学校园曲》,写在他退休时:“卸下了久负的重担,融入这欢乐的校园。唱歌、作画、写诗、舞剑,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抛却了职位的羁绊,感受这同窗的温暖。平等、团结、互敬互爱,好一个融洽和谐的乐园。/鹤发又童颜,人生多灿烂。八十正年轻,还有五百年!”其退休生活的开心快乐跃然纸上。周询先生,自度曲创作不落俗套,其《桃李争妍》别开生面:“三月园圃一色新,群芳吐艳齐争春。李花开腔极不逊,大言不惭气凌人。自夸花中称魁首,质为玉洁肤似银。桃花闻言脸变色,岂能沉默不吭声。自炫花国独称冠,红颜似锦媚煞人。互不让,每相争,幸得东风解纷争。东风最无私、说话如斩钉:‘桃红李白各有色,好歹自有他人评。谦虚谨慎是美德,自吹自擂太丢人!’”先生以拟人和诙谐手法,融唐诗古风和宋词鹧鸪天等句式以及散曲味道于一炉,实属难得。2023年底樊溪诗友相约“诗咏周家店礼堂文化”,周则强写了一首《自度曲·痒抓抓〈观飞机跳伞表演〉戏说词语的来由与运用》:“记得一九六四甲辰八,(周家店)大礼堂上演《樊梨花》。启幕时煤汽灯爆了炸,看戏的一时间成了睁眼瞎。大人眼巴巴,小孩闹喳喳。我与同伴沈家华儿对上话,我说急得跳,他说痒得抓。好不容易石棉灯芯儿到,观看那薛丁山《三打》,老少眼晴都不曾眨一眨。更有‘急得跳’与‘痒得抓’,成美好记忆时常当作话茬儿拉。/话说次年蛇之夏,我考上隽新走马白鹤上枫崖。县一中组织看省队健儿跳伞表演、咱学生伢儿乐开花。翘首碧空等呀盼呀,总不见飞人曼舞踩伞靶。虽说是后来看得喜笑颜开乐哈哈,那望眼欲穿的心情,一时间却无适当言语来表达。/ 回校后科任老师出题说看后、写观罢,那急切切盼望之心如何形容一一你们都要应景来作答。我左思右想冒得法,猛想起大礼堂看《三打》发小之间有对话,于是乎应急中遣派“痒抓抓”。冯老师批改作文笑称此语顶呱呱,打分九十五还标上三个红粑粑。‘痒抓抓’来自生活、源自看戏、贴切自然实可嘉,当范文点评赞了再赞夸了又夸。/ 这之后我深感,知识犹如绾溪纱(意为积累),大礼堂看戏也能创造语言、帮助咱开智学文化。”此曲之前,先生曾设想用三首绝句或律诗来反映看戏、观伞、作答,总搞不出味道,于是改用自度曲形式。虽然长了一点,但三个场景有如一线串来,故事紧接着故事,“痒抓抓”主题终于站立和呼应起来,也完成了他多年来想写而未能写出来的《痒抓抓》。
       之六:韵感新诗。《樊溪》每期都辟有新诗专栏,他们认为“无韵不成歌”。有的无韵新诗虽不押韵但也韵味十足,如卞之琳的《断章》、邹敬之的《人情》虽无韵脚却意哧无穷,不应排斥当予发扬。但从中国诗歌的发源、习诗的传统、朗读的习惯、汉语的特点等方面考量,写现代诗或自由诗欲显诗歌之美,一定要押韵,只不过视情况与需要,可多可少,而不能可有可无。他们刊登在《樊溪》“新诗之页”上的《中国精神中国人》、《屠沽之上》、《树上掉下我这棵老桠》等朗朗上口,或雄浑大气,或婉转悠扬,或清新脱俗,体现着农村诗社新潮与古体的和谐统一。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创作的《辛亥革命之光》,由周家店镇中学诗歌朗诵队赴湖南文理学院参赛,勇夺桂冠,全体观众报以长时间热烈掌声并久久不愿离场的情景令人唏嘘。
       除此以外,樊溪诗社“让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连续举办了多场诗词音乐会;在《樊溪》的“诗苑”、“文园”、“艺廊”三大版块中,孕育出了相当的诗词联赋、散文小说、书法美术、雕刻剪纸、歌曲摄影等精品力作,胡民安、刘臻、李赐爵、沈至忠、郭爱林、蔡业精、蔡诗毕、刘治平、刘小平等书法高手便是其中优秀代表。由周询作词、丁时祺先生谱曲的《周家店文化乡》传唱至今。《樊溪》,是诗集、是文选、是艺萃,也是史册,是周士人民的挚爱,益在当代功在千秋,令人扼腕抵掌。
       回眸周家店的诗词文化,令人动容与感叹的,当数周家店文人、樊溪湖骚客、天门岗诗儒的精神与情怀。兴诗办社,开始时无资金无场所无师资无载体。然而这些繁难与窘迫又岂能阻挡他们矢志前行?仅就他们18年来筹措到的近百万元办诗办社办会办刊资金,个中的“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三天三夜也难以诉尽。曾记得初次办刊无资金启动。秘书长沈正明与副会长王子琪自掏腰包,各捐1000元;沈正明还向曾在周家店镇任过党委书记的市公路局时任局长牟明德汇报,争取了5000元赞助;陈国建、周世林、刘善宝、沈正明等专程赴省城汇报,争取到2000元支持,还向镇中学和区六中等单位争取了赞助,共筹措了10000元开办经费,打开了局面,等等。正是诗社社编两委以此为荣的各个方面,凝聚和形成了樊溪诗社“勤勉笃学、忠诚务实、和谐友爱、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使得诗词之花分处夭艳,诗词工作每上高楼。

附件一:周家店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纪事

       开展诗词教育工作和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云山,在我国进入21世纪之际,听取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关于中华诗词工作情况汇报后,指示全国各地在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工作中,要以“诗乡诗教”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诗词教育工作和诗词之乡创建活动,以振兴中华传统诗词。中华诗词学会随即增设“诗乡诗教工作部”,明确李文朝将军为首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
       【未完,待续。转下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19 22: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凝练入味,妙笔生辉!点赞欣赏,遥祝秋祺笔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08: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歌 发表于 2024-8-19 22:19
凝练入味,妙笔生辉!点赞欣赏,遥祝秋祺笔丰!

早上好!谢谢华歌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12:12: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质朴,内容详实,百年人物,跶然纸上,周则强书记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0 14: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年冬 发表于 2024-8-20 12:12
语言质朴,内容详实,百年人物,跶然纸上,周则强书记辛苦了!!!

谢谢光临、谢谢鼓励!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18:18: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部周家店镇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史诗,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缩影!为周书记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8-20 18: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点赞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08: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萧竹韵 发表于 2024-8-20 18:18
这是一部周家店镇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史诗,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缩影!为周书记点赞!

早好!谢谢老乡临屏阅读并赐鼓励!秋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21 08: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汉平 发表于 2024-8-20 18:35
欣赏佳作,点赞问候!

非常感谢先生的鼓励与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3:10 , Processed in 0.0372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