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4-12-10 09:35 编辑
【接上页】附件二 2002年4月,汉寿县成功创建为全国第一个县级中华诗词之乡;2003年初常德市诗词学会随即在全国率先提出诗词“五进”(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街道、进乡村);同年9月中旬在第一届中国/常德诗人节开幕式上,常德市获授全国第一个“中华诗词之市”。此后,“诗乡诗教”工作成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和常德市诗词学会的日常。 在这样的浓厚氛围中,樊溪诗社于2006年6月组建,周家店镇党委、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镇长、镇文化站、樊溪诗社与镇联校主要员责人组成的诗教工作领导小组,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的创建工作。创建全国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中华诗词学会发文件定标准,而且明确首先要验收获批省级诗乡。2006年至2011年,镇党委镇政府对照六条标准抓创建,做到了“十有”: (一)有共识。上下一致地认识到,兴诗办社是传承中华传统、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两个文明的意义工作。(二)有组织。镇樊溪诗社和镇中学“浪花文学社”、区六中“樊溪文学社”三个诗词组织,在镇诗乡创建与诗教两个小组领导与指导下工作开展有声有色。(三)有队伍。樊溪诗社有社编两委21人、理事69人、顾问78人、诗友300余名,28个村居都有诗词小组和联络员。(四)有场所。在镇机关大会堂安排两间办公室,明确镇会议室随时可用。(五)有园地。镇有诗墙、村居有诗园、诗词骨干家中有诗栏,而且经常更新。省委宣传部前副部长魏委(女)在周家店调研,看到恒丰垸村诗词园地村民沈至敏一首五古《煎鱼》:“每逢有鱼煎,总会把心担/表皮老铲烂,别说再打翻/虽盖姜椒蒜,上桌不好看/招法反复变,多数不尽然/为解其中难,问计荧屏前/主持作示范,现身施妙传/油前撒点盐,操作蛮简单/味美色泽鲜,客笑主人欢。”她感觉此首古风与村民的日常生活贴得紧,亲切趣味、生动形象而且小常识,很难得,抄录后带回机关常谈感受每作宣传;镇人大时任主席罗军初到部里汇报艺术之乡和诗词之乡的创建,她嘱咐罗主席转告樊溪诗友多写类似《煎鱼》接地气的诗词。在省诗协第七届代表大会上,见到前来祝贺的副首长李友志(周家店人士),她又以此诗为题把李省长的家乡宣传赞扬了一番。周家店一首古体诗,魏部长印象如此深刻且多次宣讲,是为少见。(六)有活动。诗社在“张家山庄”建立起创作基地,每年2~4次采风创作、交流培训、多次赛诗吟诵,诗书巡展,2011年举办了大型“天门之光”朗诵和“樊溪之声”演唱活动,等等,受众达3万人次。(七)有载体。编辑发行《樊溪》杂志7辑,每辑240~280P,共9000多册,刊诗近8000首,合乎格律的好诗词占比80%以上。(八)有实效。围绕党政中心开展诗词创作,助力“三农四季”;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远离牌桌爱诗作”成文化新风。村民以向《樊溪》投稿刊登或能获奖为荣,诗词文稿成村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九)有作为。樊溪诗社被评为鼎城区“优秀民间文化团体”。陈国建家庭与王子琪个人分别评为全区的“诗词之家”与“诗词之星”。(十)有保障。镇里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每年拨给诗社办刊等活动经费2~4万元,经常性地帮助排忧解难。 2010年,诗社第一社长周则强就任常德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后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学会党支部书记),分管诗友联络与诗教创建(后协管全盘)。撰写的《周家店诗词为何如此之热》的调研文章、通讯《诗潮滚滾热樊溪》相继刊载在《中华诗词通讯》、《湖南省诗协通讯》、《常德日报》等报刊上。先生饱含对家乡的热爱,帮助周家店镇党委府撰写《扎实十有标准,努力诗教创先》和《开展诗教活动,创建诗词之乡》的经验材料,先后在全省株洲市炎陵县农村诗乡诗教创建与湘潭市龙潭桥农村诗词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先生以其工作与活动的优势,与樊溪诗友们一道呕心沥血的工作,走出去认真学习,请进来接受指导,积极参加省市区诗词界的重大活动,扩大周家店诗词、樊溪湖诗社和泥腿杆诗人的作为与影响,周家店的诗乡诗建工作与诗词创作因此而得到上下一致的广泛认可。2012年4月28日,经湖南省诗词协会和常德市诗词学会专家组验收评诂,周家店镇荣获“湖南省诗词之乡”。 为迎接接下来中华诗词学会的创建考察,周家店镇在党委书记邓铁强、镇长熊永锋、人大主席罗军初等负责同志的领导下,由文化站与诗社经办,在“十有”基础上,还作了认真的应时准备:(1)在镇影剧院办起了60平方米的周家店镇文化展示室;(2)在镇机关操坪开辟30多米长的樊溪诗墙;(3)制作了精美的申报与实在的汇报材料;(4)完善整理了诗社成立以来的组织架构、诗友花名、工作紀录、规章制度、大量诗稿和7辑《樊溪》诗刊(年刊 );(5)编排了时长一小时的诗词文化与民间文艺节目;(6)布局了张家山庄诗词创作基地与恒丰垸村诗词园地、说书场讲诗、农家书屋诗词类书籍陈列借阅、樊溪茶楼(诗词文化展示)等现场,等等。 2012年6月11日,第六届中国常德诗人节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在隆重的开幕仪式上,镇长熊永锋接受了“湖南省诗词之乡”的金色匾牌。6月12日,中华诗词学会专家组成员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少将)、分管创建的副会长宣奉华(女)、刚卸任的常务副会长、驻会首席顾问郑伯农、宣教部主任范诗银(现常务副会长),在省诗协会长赵焱森、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诗词学会第六届会长丁时祺、市诗词学会第七届会长曾祥永、副会长兼秘书长魏胜权、副会长周则强和区学会负责人陪同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观看演出、考察现场,最后到张家山庄进一步感受诗词氛围并就中餐。 考察总体顺利,专家组对诗词和创建工作是很满意的,但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个让人担心而又欣喜的插曲。随着诗中华诗词之乡、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在全国铺开,中华诗词学会分管宣教的领导与宣教部讨论了一个意见:凡是已经创建成功诗词之乡的市县一级的下属单位,今后只考察验收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的创建,不再诗乡考察。此意向转各省市诗协并在征求意见中。常德市是全国第一个诗词之市,周家店的申报材料是按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的创建标准准备的。镇里汇报刚开始,李文朝将军就打断说:“你们汇报的是创建诗教,我们来考察验收的是诗乡。这是怎么回事?文不对题,那我们走!”赵焱森会长连忙说:“我们省里是遵照中华诗词学会的意向要求办的。周家店申报的是诗教,但实际干的是诗乡创建。”宣奉华、范诗银二位也予以证实和说明。文朝会长说:“这工作是刘云山同志支持和鼓励的,中华诗词学会义不容辞。欣淼会长明确我为首抓,学会为此增加诗乡诗教的创建力度。这事我怎么不晓得?!”宣会长补充:“这个意向还在征求中,尚未成熟所以还没有正式向您汇报。”赵会长高姿态地说:“湖南作检查,是我们没有把精神领会好!”见此情况,郑伯农先生急忙圆场:“将军勿急,周家店是按诗乡创建要求做的,看来不错,待考察后再讨论吧!”丁时祺、曾祥永、魏胜权等领导亦美言谐和。 中餐前,樊溪诗社很多诗友闻讯前来 张家庄,向考察组表达对传统诗词的热爱,有的还拿出自己的诗集请文朝将军等专家挥笔题字,创建热情甚高,期待创建成功的心切。饭后,李文朝召开讨论会征求大家意见,一致认为周家店镇符合甚至高出中华诗词之乡创建标准,同意特批。文朝将军随即表态同意周家店镇申报中华诗词之乡,按程序报批。赵焱森会长当即表示:“周家店全国诗乡申报材料,请越级直报中华诗词学会审批。”说实话,文朝将军适时将诗教申报更正为申报诗乡,周家店求之不得,可谓“歪打正着”。皆大欢喜之际,专家组领导分别与参创诗友和汇演团队合影留念。文朝将军欣然挥毫题写了“龙腾樊溪”四个大字;宣奉华副会长随即赐诗“赠我樊溪锦绣章,周天华彩艳朝阳。家传韵脉七千载,店角歌吟震四方。”赵焱森会长的贺辞是“民富开文运,吟风拂万家。诗乡今授匾,一镇誉中华。”考察验收至此圆满谢幕。 紧接着,周则强仅用两天时间修改完善“周家店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申报材料”并办理相关程序,以快件直发北京。7月18日中午时分,周则强电话范诗银主任询向审批情况,范主任说:“审批顺利,刚刚结束。此时我正好在起草周家店镇获批‘中华诗词之乡’的文件(中诗字[2012]13号),祝贺周家店成为全国第十家、湖南第一家中华诗乡!”至此,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2012月10月23日,受中华诗词学会委托,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诗词协会会长赵焱森,湖南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常德市诗词学会会长曾祥永等,专程前来周家店镇授牌,党委书记邓铁强等欣受。以后,周家店镇的诗乡创建工作,经过2014、2016和2022年3次“自查自纠回头看”,可谓常抓不懈、常创常新。 周家店镇的诗乡创建为常德地区农村诗词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经验。周则强以双重身份继续深化此项工作,在全市农村开展了诗词工作专题调查,写出了一组《乡村无处不飞歌》的十个典型材料(见《沅澧诗潮》P180~240),在《常德日报》连续刊发,还创造性地提出了“八进四创”(八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街道、进农村、进家庭、进景区、进网络;四创:创诗词之乡(含诗教先进单位)、诗词之村、诗词之家、诗词之星),进一步细化标准严格条件,推动了常德地区的诗教创先,受到省诗协和中华诗词学会的充分肯定。2017年1月初,省诗协在石门县召开了“湖南省诗教创先回头看(石门)现场会”,李文朝将军到会指导高度赞扬,各地市亦赞叹不已。此前此后,周则强还会同市学会同仁先后帮助鼎城区、鼎城后草坪镇、十美堂镇,安乡县黄山头镇,石门县太平镇及苦竹坪村,柳叶湖管理区白鹤镇成功创建为“中华诗词之乡”(村),鼎城区公安局和石门太平中学等6个单位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获省诗乡诗教的17个。常德市继2003年被授予《中华诗词之市》后又于2017年11月被评为全国《中华诗教先进单位》。2022~2023年,协助家乡好儿郎罗军初将鼎城区玉霞街道成功创建为湖南省诗教示范街道。这当中周家店高扬吟旌做出了积极贡献。
附件二:醉入田家去 放歌沃野中一一致敬频写风流的周家店镇吟坛草根【通讯】
周家店镇樊溪诗社2006年成立至今,走过了18个春秋。这里活跃着一群草根文友、泥腿诗人。刘光祥、王子琪、尤万鹏、陈国建、王凤兰、孙子文、张年冬、后正春、李文良、沈正明、沈文、蓝天白云、周志、汪惟富……,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个团队乃镇中文曲骄子,大多是60或70岁以上的农民,有的高龄耄耋。他们以诗寄情、以诗言志、以诗颂农、以诗养老,用热心热肠热忱,写好山好水好人,尽情地发挥余热。在采编19辑共24200册《樊溪》的过程中,大家伙儿日夜精心收录、修改、校对诗苑、文园、艺廊三大版块中的诗词、文章、对联、歌曲、书法、篆刻、剪纸、图片等等,团结务实、勤学肯干、能写会编,达到废寝忘餐的程度与随缘无我的境界,可谓艺臻品高。经过他们的积极努力,樊溪诗社成为全市乡镇第一家注册登记的合法诗社;《樊溪》杂志成为常德农村第一部以诗词为主的综合性书刊;诗教创先的开展,使得周家店镇成为全国第十、湖南第一个乡镇级“中华诗词之乡”。他们心系诗社,醉卧芳丛,行吟周士,放歌樊溪,为弘扬国粹繁荣文化积极耕耘,为助力发展振兴农村默默奉献,得到乡民认可,受到镇里尊重,许多诗友被评为“书香门第”、“诗词之星”。有诗曰:“人文周士倡文明,诗社樊溪靓鼎城。振藻扬葩承楚韵,风骚独领仰农根。” “周士儿郎砥砺行,成城众志走阳澄。湖中捉鳖精神振,浪里擒龙势气腾。催战鼓,举红缨,万人合掌化雷霆。擂台竞技风骚领,荣膺全区第一名。” 这是2023年端午节鼎城阳明湖龙舟大赛周家店镇夺冠后,诗友们以《鹧鸪天》词牌的纷纷唱和与祝贺。他们还将近30首唱和制成美篇发布,乡亲游子们见帖纷纷转发,一周的阅读量竟然达到13000人次,振奋了全镇干群振兴“三农”的激情。每当面临此类情形或全镇性重大活动,这群农村草根总是及时吟诗作赋,拍照发帖,讴歌经济发展,助力文化中兴,成果累累。2012年6月12日,在中国常德·第六届诗人节开幕式上,周家店镇被授予湖南“诗词之乡”;7月18日又被中华诗词学会批准为全国“中华诗词之乡”。个中草根诗人们的辛勤付出得到中华诗坛赋予的最高回报。正如社长刘光祥所吟:“春秋每度发嘤鸣,喜得樊溪植兰蘅。三百诗人泥土蕴,十分春色匠心成。润物无声弘国粹,高歌有捷助繁腾。周士吟坛弘大雅,飞花令里总传馨。” 周家店的草根诗友都是土生土长的,他们的作品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与田园风味。团垱坪村老支书王子琪就过年做印花粑粑写了一首《竹枝词》:“吩咐老妈旺火烧,呼来童叟打年糕。坯条恰似银蛇舞,只用手搓不用刀。”形象化的诗句赢得村民拍手叫绝。在荷花村年丰垸夏家汊有一棵百年老杨巍立桥头,大家以七律《万福桥头一棵杨》为题唱和。孙子文先生如是写道:“躬身无意笑槐桑,曲直心明辨莠良。冠盖桥头姿曼妙,蝉鸣叶底韵铿锵。婀娜丽岸每增色,絮语飞花总向阳。比翼栖枝何寂寞,年丰垸里诉衷肠。”沧桑感叹中勾起人们许多美好回忆进而乡愁满满,读来回味无穷。“久旱人难受,长晴百业伤。昨宵打瓦又敲窗。好雨知时半夜降沅江。/五谷盈畴满,溪流濯足长。丰年醉了我歧黄。村北村南遍是稻花香。”这是瓦屋垱村郎中张年冬写的《南歌子·夏夜喜雨》,表达了村民盼望和夜得夏雨的喜悦,个中对雨声的形容维妙维肖。近几年诗社以美篇形式开展了8轮《樊溪唱和》,刊诗达300余首,每期阅读量破万。 2023年9月,张年冬先生写了一首鹧鸪天,有23位诗友唱和,恒丰垸村刘善宝先生如是和 “昔日陈王闯楚天,风云激荡寨花妍。败逃挂蟒奇闻在,独树声威永久传。 思往事,看当前,青山碧水胜金山。乡村巨变人和美,邀请诸君尝百鲜”。荷花村沈文、萧兴邦其唱和分别是:“挂蟒巅峰耸半天,葱葱古柏立悠然。鹰凭兴邀乘风舞,草自多情伴石眠。 山峻峻,路弯弯,烽烟原本是从前。而今战地重开发,满岭油茶遍富源。”/“气势巍峨一蟒山,重峦迭翠展奇观。通幽曲经藏青史,断壁残垣写楚天。 抒壮志,走阴关,人旬正道是清欢。如今喜看千般景,万古沧桑化夕烟。”团垱坪村蔡业精与大砖桥村高炜二位唱和也别有意味:“遥望祥云聚蟒山,庄园楼阁隐呈现。不向古寺钟声响,但见茶林满翠峦。 桑梓变,史书翻,鲜花簇拥楚天妍。蓝图胜景编修定,四海文人赋锦篇。”/“昔日陈王战楚天,冲锋鼓角寨王喧。文殊古刹钟长警,挂蟒云峦夜不眼。 三渡水,一坵田,甘泉映月润心丹。油茶满岭圆绮梦,集翠山河绽笑颜。”初学格律诗的余艳萍女士的“混沌初开天未安,龙生九子各来宽。寒剑柄上卧睚眦,木杵声中鸣碧銮。 螭吻立,伏狮观。风云雷电笑当餐。人间魍魉从斯去,挂蟒山中岁岁欢”,亦见功底。 2023年10月,常德第二批非遗示范名录公布,周家店人民政府和亚师傅月饼制作工坊入选。喜讯传来,周世林先生随l即题词“非遗并出喜无前,赓递文明更灿然。富庶农庄敲劲鼓,香甜月饼庆团圆。坊间古朴襟怀阔,乡里仁人情意绵。周士屠沽腾异彩,樊溪曲水咏流传。”众诗友踊跃唱和27首。沈至忠、萧永明二位街坊随即和来“双出非遗庆眼前,新诗再读倍欣然。威风锣鼓敲山响,甜腻芙蓉作月圆。小小坊间师道大,悠悠弦上梦华绵。故乡最是他年后,胜友樊溪信可传。”/“双喜齐临路向前,和谐发展尽欣然。丰收锣鼓连天响,快乐中秋赏月圆。百姓心声情更切,九州惠政福长绵。鼎新革故青山在,周士非遗永世传。”孙子文于是和道“屠沽墟设宋明前,烟火居宜亦使然。鱼米洞庭三楚地,农林衡岳九嶷源。宫商鼓乐蹈丰稔,酒饼羔羊庆寿绵。弄巧天工当作秀,非遗载册得薪传。”后正春说“民食为天化古前,亚师饼馈飨怡然。香酥五味斋传艺,客顾八方月正圆。舜境摇歌追鼓乐,农时稼穑足粮棉。非遗赓续传承巧,秀水云峰不让先。”沈正明、萧竹韵、曾毅呜三位先生的亦很精彩“樊溪九曲韵无前,册冠非遗势必然。传统配方多讲究,手工制作庆团圆。大千世界冰轮涌,三五良宵福泽绵。几度沧桑情不改,周天饼色九州传。”“非遗双驾更驱前,引领风骚奏凯旋。鼓乐金声扬盛世,酥香月饼话团圆。传承绝技初衷奉,启迪文明责任肩。周士英才挥妙笔,樊溪诗苑写新篇。”“古镇双星耀在前,樊溪儿女尽欣然。非遗载册敲金鼓,美食沁心随梦圆。手握乾坤宏宇小,神游江海激情绵。亚师佳艺频添彩,吹打留声代代传”。 为弘扬和传播周家店礼堂文化,樊溪诗友于2024年3月进行同题回应式唱和63首。武岗寨村周迪成与白鹤寺村罗振兴的七律分别是“碧水樊溪映礼堂,翻修华宇显祯祥。承担党政为民事,引导乡村致富忙。撬动宣传多妙品,催生文艺谱新章。平台借助欢歌溢,不尽英才展翅翔。”“安全促动改危房,党委筹资建会堂。换就钢梁图永固,铺成碧瓦展新妆。吸音墙板辉光闪,甜醉天花妙锦藏。更喜柔和红毯座,空调冷暖送清香。”荷花村诗友萧兴国、白鹤寺村贵大军也分别纵情高歌:“周士人文灿碧空,礼堂引我看西东。威风锣鼓龙狮舞,俗雅诗词今古融。罗汉推车灯戏柳,莲船招亲彩披虹。三盘渔鼓蚌壳俏,书画廊中任尔雄。”/“一缕朝霞映礼堂,义邀文武聚南窗。乔装演戏筹书款,印发传单释主张。 驱马匪,斗凶狂,支前籴米运输忙。翻身解放院中庆,两杆为民作栋梁。” 2024年7月19日晚,观看鼎城区同家店镇团垱坪村大型村晚示范演出后,周则强、罗军初随即各写了一首七律“月色溶溶酒一樽,馨香父老与乡亲。编排花鼓融民俗,赛比硪歌拍抖音。热闹常从吹打起,开怀每伴竹枝吟。山衔落日精神涨,文旅嗨来岁岁春。”/“交辉星月映天门,省长莅临桑梓亲。吹打乐中藏韵律,歌谣里面散芳芬。应凭鸿雁传佳讯,且看青山枕彩云。村晚萦怀多感慨,传承红色显基因。”诗友们随即自动唱和25首。社长刘光祥和王子先生琪唱出了大家的心声“举杯邀月霞添樽,唱晚村风山水親。一曲霓裳箫笛秀,万山幽壑瑟弦音。玉盘珠落韵声远,柳浪莺鸣苑化吟。团垱溪流沿九曲,天门朗照四时春。”/“盛世欣逢酒满樽,诚邀月影故人亲。硪歌合唱夯基石,唢呐齐吹亮玉音。团垱坪村娱夏晚,文坛墨客动豪吟。炎炎日落凉风送,彷彿时辰是早春。”尤万鹏先生作了总结式祝贺“周士屠沽酒满樽,樊溪九曲万家亲。天门朗照迎村晚,闵港流泉送福音。菩寺晚钟吹打悦,梅林宿鹿古谣吟。武岗远眺看联播,贵嘴漁洲四季春”!周志老先生还另写了一首赞团坞坪村村晚的五律“有幸观村晚,忙忙过柳蹊。乐声传十里,车辆达千骑。常德丝弦美,硪歌号子齐。举杯邀战友,韵汛涌樊溪。” 美篇发出,三天内竟有17000余人次阅览,纷纷点赞周家店。 建社以来,周家店诗友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致敬,在传承传统诗词的时光里结下了深厚友情。尽管因工作有时小有不快,但很快便以诗词唱和等方形化解。尤万鹏与王子琪二位少同窗,壮同业,老同社,诗同写、刊同编、奖同获,晚景共娱,友情非同一般。2023年四月,值万鹏先生90高龄之际,84岁的子琪先生以《水调歌头·敬庆挚友尤万鹏老先生耄耋高龄》祝贺: “翁福如东海,鹤寿比南山。九旬岁月,穷经通典誉时贤。坚执金融立业,更喜儿孙绕膝,四世满堂欢。前院营柑果,宅后辟财源。/兴诗社,《春秋》著,续长篇。《诗词专辑》,筆下泉涌莫轻谈。历览《湖湘民俗》,广集《民间小唱》,丽语颂尧天。荣授书香第,朗照步高端。” 尤万鹏先生亦随即《水调歌头·步韵奉和祝贺王子琪老先生耄耋高龄》唱和:“华贵三槐耀,福寿九重天。德高望重,生日拜谢话从前。曾任基层要职,启迪儿孙报国,携笔戍边关。四室同堂乐,美誉冠群贤。/淡名利,无奢欲,恋田园。光兴文化,吟苑主审十多年。荣授书香门第,独获诗星特奖,耋耄续华篇。专集藏经典,风范永流传。” 在周家店镇被传为佳话。 李文良先生以《南歌子·喜见《樊溪》几元老泼墨》颂之:“雅士情难冷,众贤德自清。松风鹤影伴延龄,流水高山唱和祝杯倾。/才德昭浮世,诗书集大成。超然宠辱不须惊,写就丹心传诵作真经。” 恰到好处地做了一个小结,不但为樊溪草根的人文情怀和诗意人生画上圆满句号,还激励后昆吸纳前辈营养,继往开来,自信自强,把周家店的诗词文化工作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