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4-8-20 09:56 编辑
读书《荀子》 附:《荀子·哀公》(下)
鲁定公问于颜渊:“东野子之善驭乎?”
7【原文】定公问于颜渊曰(1):“东野子之善驭乎?”(2)颜渊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3)”定公不悦,入谓左右曰:“君子固谗人乎!”三日而校来谒(4),曰:“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5),两服入厩。”定公越席而起曰:“趋驾召颜渊!(6)”颜渊至。定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吾子曰:‘东野毕之驭,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对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也。今东野毕之驭,上车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犹求马不已,是以知之也。”定公曰:“善!可得少进乎?”颜渊对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名宋。 (2)东野子:鲁定公时善于驯马驾车的人,姓东野,名毕。“子”是对人的尊称。驭:驾驭车马。 (3)失:通“逸”,逃奔。 (4)校:负责养马的官。 (5)骖(cān 参):古时用四马拉车,两旁的马称“骖”,中间的马称“服”。列:同“裂”。 (6)趋:通“促”,督促。 【译文】鲁定公问颜渊说:“东野先生车驾得好吗?”颜渊回答说:“好倒是好。虽然这样,他的马将要奔逃了。”定公很不高兴,进去对近臣说:“君子原来是诽谤人的吗?”三天以后,养马的官员来拜见,说:“东野毕的马逃跑了。两匹旁边的马挣断缰绳分别跑了,两匹中间的马却回到了马棚中。”定公离开坐席站起来说:“赶快套车去召见颜渊!” 颜渊来了。定公说:“前天我问您,您说:‘东野毕驾车,好倒是好。虽然这样,他的马将要奔逃了。’不知道您凭什么了解到这一点?”颜渊回答说:“我是根据政治上的原则来了解到这一点的。从前舜善于役使民众,造父善于驱使马。舜不使他的民众走投无路,造父不使他的马走投无路,因此舜没有逃跑的民众,造父没有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车,登上车子手握缰绳,马嚼子和马身都端正了;慢走快跑驱赶奔驰,朝廷所规定的礼仪全部达到了;经历各种险阻而到达了远方,马的气力也就用光了。然而他还是要求马不停步,因此我知道他的马会逃跑。” 定公说:“好!您可以稍微再进一步说说吗?”颜渊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鸟走投无路了就会乱啄,兽走投无路了就会乱抓,人走投无路了就会欺诈。’从古到今,还没有使臣民走投无路而能没有危险的君主啊。”
又,《庄子》有“东野稷败马”,成为一个寓言故事,揭示了做任何事情都需量力而为、留有余地的道理,过犹不及终会失败。原文:“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父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颜阖(读音hé)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默而不应。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今译: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他驾驶马车)前进、后退时(车轮压出的痕迹)都符合尺画的(一样笔直),左右拐弯(的车痕)都符合画出来的圆(一样圆)。庄公认为即使是造父也超不过他,就让他驾车按原印跑一百次再停下。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马车,就进入拜见庄公,道:“东野稷的马肯定要倒的。”庄公什么也没说。不久,(东野稷的马)果然翻过来倒下了。(这时)庄公(问颜阖)说:“你怎么知道他的马会倒?”(颜阖)回答说:“他的马的力气用完了,还要强行求全,所以说他会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