涔澧大堰垱
——边鼓重锤 涔北故土4
原本独立的中武乡,2015年乡镇区划调整时除草堰、双堰两村并入金锣镇外,石公桥村和亘山、花岭、兰田、筒车、玉圃、长岭岗、关堰、石公、陈管、鱼山、中武桥10个(居)村并入大堰垱镇。
因此我跟着中武乡走进了大堰垱镇。
大堰垱镇地处常德市西北部,澧县西南部,东与涔南镇,南与城头山镇,西与王家厂镇、临澧县合口镇,北与盐井镇接壤。距县城20公里,人口6万人,辖5个社区、14个行政村。大堰垱是澧县重镇、涔河下游的区域中心。大堰垱镇曾经先后是澧县解放前的六区、解放后的五区、大堰垱区的机关驻地。
大堰垱集镇与我老家原中武乡仅隔一条涔河,涔阳中武乡,涔阴大堰垱镇。石公桥始终在它的辖区内。曾作为红二、六方面军指挥总部的曹家大屋,也就在大堰垱镇对河的曹家坡下。 大堰垱镇是中武、金锣、宜万一带走出山区丘陵的门户,是南进澧城、常德、长沙的必经之路。1966年秋天,我从大堰垱镇西面山坡上那简易汽车站坐上巴士,首次走进县中,走进县城。12年后的春天,我又从这里出发到县城,转车走进大学,走进常德。
儿时大堰垱
文革桥飞跨涔河,赶场已无舟辑或淌水之苦。涔河岸边就是大堰当主营农贸的东街。清晨,应风入耳的“牟牟”牛叫声和仔猪尖叫声,告诉你街右是一个规模相当的牲畜交易所。街左有一排蔬菜、柴火、杂粮交易店。那时,或傍晚,或清早,我们经常结伴从家里挑几十百把斤红薯、萝卜、北瓜、茅草、劈柴,来到北街出卖,换几个油盐钱。这种交易实际上是收购部,与现在甘露寺大市场不同。交易所的经纪人和卖者讲好价,过了称,于是吆喝一声,向记帐柜台和卖者报告重量、价格、金额。这声音清晰悠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至今萦绕在耳:“毛家——金字的——劈柴——八十三斤啦——,一块六角六分!” 我迅速将劈柴挑到指定的地方,按要求堆码好,拿了扣除手续费(叫佣金吧)后我应得的那一元几毛钱,轻松地落座于十字街口的供销饮食店,美滋滋地吃完一碗光头(没有浇头)面、一个水晶包子、一个油饼,用衣袖褙了褙嘴巴,瞟了那一筲箕油饼,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大堰垱的油饼,香甜酥软。一坨麦面坯子,捏成一个直径为十多公分的饼,中间放一勺红薯饴糖(那时红糖白糖为计划紧缺物资凭票供应),折成半圆,捏紧边缝,放入油锅炸得金黄膨松,然后捞起来沥在铁丝筲箕中待贾。这里的油饼和以后在县城、常德吃的差不多一个模样,但名字有别,有鄙俗的好事者,依它的模样给它起了别名叫“沙牛bi”。只要生产队有人从大堰垱赶场回来,不管你是男是女,少不了有人关切地问你:“去大堰垱了?沙牛bi好吃啵?”弄得你哭笑不得。 贯通东西的中心大街,也许有四、五百米吧。供销社的门市部、饭店、旅社、饮食店和国营商店、合作商店,雄居中心大街的三分之二。从街心往东约60米,邮电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依次向东迎接他的服务对象。1967年夏,我和父亲在这邮电所给哥哥发过电报,催过电报,但电报始终牛泥入海。母亲去部队看哥哥,不幸因红卫兵武斗滞留路途一个多月。还记得有那么一个夜晚,就在东街一家面店前,我和乡亲们卖红薯,开秤的同志天亮才来,害得我们露宿通宵。南街有电影院。尽管当时电影下乡,但不解馋,经常找个理由来这里看电影。《真假美猴王》、音乐史诗《东方红》的影像一辈子在脑海浮现。再往南是镇卫生院。恢复高考初取后,我们在这里体检,至今我还欠着张桂珍同学一笔人情哩!区公所当然是南街的中心位置。 西去500米的红阳山坡上,中心粮店雄甲一方。1962年初秋,我帮父亲拉车送粮谷到此,也是第一次见识大堰垱,第一吃了人间美食娃娃糕。1978年暑假,我在这里勤工俭学,当代征员。社员成群结队送粮,我过磅记码。一个月下来,工钱还买了1斤2两纯毛线,第一次穿上了毛裤。澧县去湖北刘家厂的省际公路就从粮店门前经过。在西北行500米,路右就是当地驰名的涔阳高小(现在的垱市中学),老地名叫白杨寺。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也不少政要、商豪、专家。人们最熟悉的常德市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陈彰嘉同志就是在这里读的高小。
大堰垱的春节也是热闹非凡的,尤其是到了元宵节,白天街上好戏连台。对我们小孩子来说,龙灯和狮灯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令眼睛放出异彩的要数竹马灯、蚌壳灯、采莲船,还有几乎和东北“二人转”差不多的花灯舞。
竹马灯一般由两男一女表演,一个须生,一个小生,一个旦角,每人右手执一根马鞭,“骑”在纸糊篾扎的“马”上,做着“马儿”碎步小跑的动作,沿“纱爬拐”的路线(即横8字)作循环穿行,边跑边唱。也有用四人表演的,另用一个小丑,不骑“马”,手拿一根马鞭,在旁边抽这个的“马”一鞭,抽那个的“马”一鞭,说一些风趣逗乐的话来插科打诨,甚是有趣。 蚌壳灯它虽没有任何唱词和唱腔,但它的整个表演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它所表演的每个情节与情感均与打击乐的强弱长短紧密结合。蚌壳精躲在蚌壳内,时开时合,煞是好看;打渔郎头戴草帽,肩背渔篓,手执渔网。他们彼此表示惊喜与爱慕,做一些互相挑逗,表达情爱的动作,最终以渔郎网捞到蚌壳精如愿以偿而表演结束。还有三人扮演的蚌壳灯,一个扮演鹬鹤精的演员,与蚌壳精相斗,都想办法如何逮住对方,最后鹬鹤啄到了蚌壳精,蚌壳精则夹住了鹬鹤的嘴,互相都不能逃脱,在相互挣扎时,被渔郎一网双收,表现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境。
大堰垱澧州大鼓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但我在家乡时,街上没有集中听说的场所。
大堰垱是红色的,是革命老区。 儿时,大伯父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贺龙红军和游玉圃烈士的故事,这些故事许多就发生在大堰垱。60年代,在斑竹完小读书,每年清明节,我们少先队成群结队地给游玉圃烈士扫墓。纪念游玉圃烈士的玉圃小学就在曹家坡上,来去大堰垱必经此地。多年来,每每至此,心情凝重,肃然起敬。 虽然大伯父谢世30年了,但他讲述的那些故事至今铭刻我心。而且这些故事,特别是“贺龙红军奇袭大堰垱”、“红军首长在曹家大屋指挥战斗”、“游玉圃烈士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在地方志中得到了印证和完善。在大革命时期和第二次革命时期,贺龙元帅在澧县留下了坚深的足迹。大堰垱是他经常活动的地方。湖南马日事变后,中共澧县县委转入大堰垱,地下工作了十年。 1928年的大堰垱,是个上千人的小集镇,交通相对发达,商家店铺较多。镇上保商团40个流氓地痞,拼凑了30多条枪支,兵棍徐耀元担任了保商团长,驻在镇上的关帝庙内。这帮乌合之众成天闲着没事干,不是上酒楼赌场,就是东游西荡,侮辱妇女,敲诈钱财,百姓痛恨。那年秋天,为配合红军主力进攻湖南,贺龙率领的二、六军团从石门三路进军澧县。9月6日,贺龙这路红军在占领王家厂的同时,派出侦察排孙排长带领30多名红军战士,藏短枪,着便衣,直扑大堰垱。这天,和往常一样,团丁们到街上闲荡去了,阁楼上只有谭班长和几个团丁正在打麻将,几个烟鬼在厢房里睡大觉,枪全挂在阁楼的板壁上。接近中午时分,30多名红军战士从涔水北岸迅速地过了木桥,直逼角楼,包抄厢房,在阁楼打麻将的几个家伙还没下来就被打死了;在厢房睡觉的几个团丁,听见枪声,从梦中惊醒,有两个团丁妄图翻墙逃跑,被红军击毙,其他的都乖乖投了降。这一次,红军夺获了30多支枪。 大堰垱北岸的曹家大屋和澧州城曾是二、六军团总指挥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在此联合署名颁发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分会第一号布告》和《为号召全国民众保卫中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倒卖国罪魁蒋介石的宣言》。红军为了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广贴《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安民告示》,稳定城乡秩序。地下党员游玉圃,很快与红军取得联系,并发动共产党员和农民积极分子,协助红军下乡的政治干部,召开群众大会,作报告,写标语,发传单,开展筹集军粮军款、扩大红军、惩治反革命等活动。 1935年秋,在反“围剿”胜利之后,贺龙指挥的红二、六军团由于活动区域狭小,兵员、粮食、医药补充发生一定的困难,红二、六军团再举东进,出击洞庭湖以西广大地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其中北路由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四、六两师,从石门的仙阳坪出发,经瓜子峪沿澹水东进,开抵澧县王家厂、大堰垱。贺龙当时就住在大堰垱王万荣家。王家开螺马行和油榨行,早年与贺龙有旧交。 为了新中国,不仅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浴血沙场,而且无数的地下党员献身刑场。 游玉圃,1917年执教于涔阳高小(大堰垱中学前身)。国共合作期间,他在大堰垱镇开设庆丰楚绸布店为职业掩护,走户串乡,发展农协会员。于1926年11月,成立西二区农民协会,游玉圃选为委员长。游探知临澧县土匪头目“江三哥”在西二区骚扰,聚集喝酒宴欢,于是迅速组织农协会员数百人手持梭镖长矛前去围剿,当场处决首恶者16名,还押解土匪8人到大堰垱在群众会上公审,群众拍手称快。游玉圃登台演讲,号召全区农友起来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在短短的两个月内,12个乡相继成立农民协会。 1927年2月游玉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常带农协会员在大堰垱镇街头巷尾张贴标语、布告,揭露恶霸豪绅罪行。当地反动头目向银轩、李云阶、杨进堂及匪首彭坤善、黄振南等坐立不安,四处活动,蓄谋反扑。游玉圃知此动向,便率领农协会员将向、李、杨、彭、黄捕捉归案,游乡示众。 1928年7月,县团防局围搜大堰垱镇,将游玉圃逮捕入狱,施以严刑,游坚贞不屈。经同学郭伯庆等保释出狱,仍执教于涔阳高小,并倡捐兴办田村小学,任校长,广泛接触各界进步人士,发展共产党员。1938年2月成立中共澧县六区委员会,游相继任教育委员、组织委员,组建涔南、谭家岭二个区委、八个党支部。八月接任中共澧县工作委员会书记,1939年12月,县工委决定组建革命武装队伍,游玉圃选派一批共产党员打入敌人政权机关,有20多人担任各区、乡“抗日自卫队”的正副大队长,掌握了武装力量。正准备武装暴动,不料涔南区委书记叛党告密。1940年7月5日,警察所长蔡思泉率枪警二十余名,包围熊家湾油榨坊,逮捕正在研究工作的游玉圃和游述海(县工委组织委员)。7月6日常德专员欧冠来澧县提审游玉圃,劝游在报上发表“脱党悔悟”的声明而遭到严厉斥责,即令打手对游玉圃施以酷刑,他坚贞不屈。1940年7月17日游玉圃被杀于澧县城北桃花滩,时年51岁。 为了纪念烈士,人民将他的家乡命名玉圃村,他倡捐的“田村小学”改名“玉圃小学”。 红军烈士万岁,游玉圃烈士永垂不朽!
记忆中的小镇以“大堰垱”命名,那么,如此知名的大堰垱又在那里?多年寻访,无一准信。最些年,为读家乡《墨池》,老乡杜修岳先生所撰《大堰垱寻古》一文,让我茅塞顿开,并生发若干感慨。原来,大堰垱是在大堰垱镇以西1公里处拦截涔河的一座大坝、一座水库(只是当时没有‘水库’这个名称),是一项历史悠久且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涔澧人民应该永远记住为这项工程做出卓越贡献的功臣们,尤其是东汉末年吴将周泰和明朝澧州通判俞荩。 周泰屯田首造大堰垱。 《长江水利史》载:“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吴将周泰于涔坪屯田,于澧水支流涔水上建堰引水灌田数千顷。”当时,吴的势力已达澧阳平原。这里地势平旷,土埌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农耕,特别适于种植水稻。周泰涔坪屯田,为吴巩固已得疆土,并防刘备东扩。极具战略眼光的周泰,在今大堰垱西1里许的涔水河道上筑成拦河平水大坝(垱),并于南岸开引水总渠,绕经大堰垱西侧山坡下入澧阳平原(涔坪),再于其上开挖几条干渠和若干支渠及蓄水大堰垱而在澧阳平原组成一个偌大显效的灌溉网络(即古涔阳村,包括今大堰垱、车溪地区全部和大坪、张公庙、澧阳等地区的一部分,因古车溪河原为涔水的一派,以上地区大部位于车溪河北,故称涔阳村),最盛时灌田15万亩。 俞荩治水疏竣大堰垱。《澧纪》载: 澧州判官俞荩,初为监察御史。值万氏怙势,荩纠之。贵戚敛手,坐谪澧州。才识治行,卓然杰出。州村涔阳,自昔引河通渠,萦纡沔演二百余里,灌田万顷,名大堰垱。洪武初,官上其故,起征夫役万人,银四千两,修筑暨二年乃成。永乐初,堤垾冲毁……成化九年夏少雨,公虑亢旱,集军民筑塞之,二月而工讫。建立义田仓,储谷备账。有司守其成法。
俞荩,浙江桐庐县富春江镇俞赵村人,天顺八年进士及第,仕途顺畅,很快当了监察御史。成化帝登基,俞荩反对万氏干政,得罪了帝妃而连降三级,贬为澧州州判。俞荩来澧之前,大堰垱工程水毁严重。到任不久,正遇天旱。于是,“公虑亢旱,集军民筑塞之”,大力抢修疏竣大堰垱灌溉系统,“二月工讫”,随即发挥效益,连获丰稔。他又“建立义田仓,储谷备赈”。 大堰垱坝址,自周泰选址筑成,经过1790年的间断运行和几次大的修缮疏竣,一直没有变更,都在上世纪70年代所筑的滚水坝原址之上。这里地质条件较好,坝基基本上建在大块岩层上面。设计时当是十分仔细地测定了坝身高程,做到合理平水。当蓄水蓄到与坝顶持平或稍高于坝顶时,引水效果最佳;而超过坝顶的余水,便溢流到下游河道之中,基本上只淹及垱上七房坪一带大约千亩滩甸而形成大堰,并可起到一些调蓄作用。 大堰垱工程经俞荩复修之后,平安运行了170余年,大约于清顺治初年遭毁。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其夫人高桂英则率残部十余万人马,在今澧境涔水上游闸口、界岭一带,坚持了抗清17年。这里地窄粮少,只得以林换粮,致使植被破坏,涔水暴涨,大堰垱坝反而将部分洪水拦入平原腹地成灾。清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0年间,曾经长期发挥巨 大效益的大堰垱水利工程这段时间已不起什么作用,非但风光不再,甚至连其踪影也难寻觅了。 1958年,家乡人民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在王家厂拦截涔河,建起大型水库,同时配套修建滚水坝至彭家溶,彭家溶分别至牛站岗、四马桥三条27公里干渠及13条64公里支渠。翌年秋冬,在滚水坝建引水工程,开挖干、支渠59公里。1978年,修建水库南干渠,滚水坝被废。 至此,独立作为水利工程的大堰垱成为历史,现在的大堰垱只是以其记名的一座小镇了。
回忆录《边鼓重捶》第一部分《涔北故土》点击标题可阅读 我从哪里来 家住石公桥 涔阳中武乡
回忆录《边鼓重捶》第二部分《苦乐童年》点击标题可阅读
回忆录《边鼓重捶》第三部分《书山有路》点击标题链接可阅读: 读三级党校
回忆录《边鼓重捶》第四部分《广阔天地》点击标题可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