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61|回复: 0

太阳山德池小考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3 18: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4-9-4 06:48 编辑

太阳山德池小考记

        冯玉祥(1882.11~1948.9),河北省沧县人,16岁入伍,率部北伐推翻直系曹锟政府,系抗日将领,人称“布衣将军”。1918年春,冯玉祥奉命率部从湖北武穴前往湘西,行抵石首、至公安、进湖南津市、澧县,6月下旬至常德。11月5日,中华民国七年十一月五日,时国务总理钱能训和陆军总长段芝贵联合发布大总统令,任命冯玉祥为湘西镇守使,坐镇常德扼守湘西,管辖常德、桃源和临澧三县。1920年7月,将军奉命调往湖北。

(一)

       据将军孙女冯丹龙回忆,祖父眼中的“常德”,在其自传《我的生活》中,“在常德(一)”和“在常德(二)” 两大章节有40多页的篇幅专门记述。他在常德任湘西镇守使的两年期间,在禁毒禁娼、军事训练、民政事务、地方建设、对外交涉、兴办文教等方面,有很多的精彩故事和积极贡献。同时也特别用心地描述了常德山山水水的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表达着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深深的热爱。其中对梁山即太阳山情有独钟印象深刻。将军说:
     “常德北边有一座梁山,满山都长着一种百合,有时三五步一株,有时十余步一株,百合花开得极是热闹。我常常在天明时到山中散步,或行军,那种花在露中浸润着,扑鼻都是异香,在别处从来没有见过。后来采了许多野百合来吃,我知道它可治肺痨,味道又甜美,听说还能治多种的病。我想若是将其种广为播植,不但实用,而且为山林增美景,真是一件好东西。至今还不能忘。”
       冯玉祥深情回忆,1918年6月,我率第十六混成旅进驻常德正值酷暑,当部队行至太阳山时,顿觉凉爽,为避暑的好地方。坐镇常德之后,便选择阳山庙举办夏令会,也就是夏令官佐训练班。因为官佐们整日操练,生活紧张劳苦,每年必使之有一变换环境的机会,能从休息中得到自修之益。于是将夏令会办在城北梁山的庙中。阳山庙系鸳鸯走马楼式的建筑,这里四周都是浓密的树林,山水清幽,地方凉爽而恬静。内设琴棋书画等娱乐消遣的物品,每天吃四顿饭,常请名人来此就智体德群训育等方面举办讲演。全体官佐,分为两班,轮流换班,四星期一次,大家每年能有一二个月的休假,都显得兴高采烈。我觉得这个夏令会,于全军精神有莫大裨益。两年训练班培养出一大批优秀军官,如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赵禹登、吉鸿昌等,后来成为抗日名将。赵禹登在卢沟桥事变中,毅然率师打响抗战的枪声,与日寇血拼,直至为国壮烈捐躯。冯治安还率军参加了常德会战。
       太阳山东面有一个登山要道名称龙口,谷深坡徒,直达金顶阳山庙。龙口上一泓泉水涌流,晶澈剔透、清凉甘甜,一路叮咚、跳跃、蜿蜒,直奔太阳谷、沾天湖,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夏令会期间,将军觉得这天然太阳之水,既是景观,又是山宝,也是庙需,便拨款在龙口修了一口水池供饮用;池旁还修了一个八角凉亭并配备石凳,供香客和游人小憩、解渴、观景。山民感将军恩典,将龙口水池取名为“徳池”,冯玉祥题写了池名,池之面积大约0.5亩。

(二)

       关于德池的来由,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之“在常德”篇目中虽未提及,但在以后与家人的交流中却时常讲到,还说如有机会将再访常德,同时咛嘱后人一定要前往太阳山代其探访。
       现在家居上海的冯丹龙说:“祖父在常德的故事,一直令我对常德心有所往,希望能够到这个风景灵秀的江南山水福地去看看,去寻找百年前先辈的踪迹……今年初夏,在好友的精心安排下,我怀着神圣、敬畏和缅怀的心情,第一次踏上常德之旅。”
       2023年6月,冯丹龙女士在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常德社市委呙滨辰主委以及相关朋友们的伴陪下,走访了九三“社员之家”,在参观座谈对接之后来到了太阳山龙口实地考察。顺着盘古广场往东北下行近百米,丹龙女士一行来到一个叫“龙口”的地方。龙口附近的上山小路已不复存在,但一口小山塘依稀有几分百年前“德池”的踪影,“德池”建存于太阳山总算有了着落。
       2024年3月31日,为进一步核实准确,给在沪的将军后人有一个圆满的答案,由鼎城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曾世平牵头,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莫道宏、常德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并常德文化名城领导小组专家组专家傅启芳、湖南文理学院退休教授、常德太阳山柳叶湖文化和湖南民俗文化研究专家梁颂成、鼎城区政协三级调研员杨斌等参加,对“德池”的修建再度考察。傅启芳先生告之,上世纪80年代初,他曾沿着这条小路到太阳山开展田野调查。期间,常德林场众多老职工在与其攀谈中证实,冯部官兵为方便过往路人歇息,曾在龙口建亭,龙口便是冯玉祥驻军常德时题名“德池”和修建凉亭的地址。现在龙口的“太阳池”,就是当年将军修筑“德池”的老址。调查组随即电信上海。同年6月,将军后人再来常德终予确认。冯丹龙女士很感叹,她说:“常德人真好,太阳山真美,‘回家’的感觉真爽 ! 爷爷多年前的美好心愿,终于在我们这代人圆满完成,真是太高兴了!”

(三)

       2024年8月,常德太阳山文化景区开发团队编辑《续建专辑》,对龙口“太阳池”即当年“德池”地址,作了进一步考核。常德太阳山电视调频转播台前台长王业专、常德太阳山林场原场长张军锦、常德太阳山林场原副场长现常德市林业局柳叶湖分局副局长刘孝思等负责同志,予以了论证。
       常德太阳山电视调频转播台,于上世纪1972年开建。1974年投入使用后,由于林场与转播台人员增多,原在“一碗水”屯提生活用水显得供不应求,到山下水库取水路途远、成本高,很不合算。于是他们共同勘探到金顶下的龙口有一眼泉水,且流量可观,筑一口塘屯水可以了难。于是以转播台为主于1990年联手林场在此地修一口水塘,面积近2亩,还建起了琉璃瓦顶盖的八角亭安放和检修提水机械。修筑中,在此处挖出供游客打坐的石凳、亭类残片以及生锈的短剑,林场老职工曾来现场辨别:此处正是“德池”地址。转播台王业专台长对前情不太了解,水塘修好随即书写塘名“太阳池”。后来文物专家在林场考察时得知,鉴于将军当初修水池是“徳”,太阳文化传播的亦是“德”,两池都是弘扬“德”,“太阳池”池名便沿用至今。
       好在柳叶湖旅游观光风景区于荷花公园对亭、池已有分别命名的“出师亭”与“德池”,用以纪念冯玉祥将军并供游人缅怀瞻仰。那就让我们把这个美好的故事传扬下去,两池并存定格永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12:52 , Processed in 0.0340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