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全华 于 2024-9-4 18:28 编辑
为了忘却的纪念
陈全华 . .
退休了,本应万事且丢一边,去享受轻松的快乐,不想却又勾起了不少往事的回忆。已事过47年,怀揣感恩的怀旧,一个与高考关系特别深厚的我,又回到了当年的参加高考的场景…… 1973年初,我从朱家铺中学高中毕业,回到了被称为“小白合”生产队的家中。我家有九口人,三个姐姐已出嫁,大哥已结婚生子分家另过日子,二兄部队转业到常德船厂,正在与二嫂处于热恋期。父母均年达60,且因长期劳累积劳成疾。因居住地偏僻,几条小山冲的耕地极贫积弱,生活艰辛,加之上级强行搬迁,造成重病缠身的母亲无尽怨忧,引发了高血压、心脏病,在搬迁途中发病而故,连入土时我也不在身边!不足20岁的我猛然遇此变故,思想打击太大,过不惯搬入地的生活,更过不惯突然没了母亲的日子,3个月后独自一人回到了老家生活。在安排担任了两年民办教师后,被安排参加“汉寿县农业学大寨学习班”(地点:夹堤农校)学习了一年。在1977年晚稻收割后,带外婆队上的劳力投入了冬修任务中,被安排到围堤矮围加高围的“冬修水利的敢教日月换新天”劳动中。 近一个月的“肩挑日月”的劳动,我深深休会到什么叫“十里长堤、人山人海”“红旗猎猎”的浩大场面;更休会到了什么叫苦,什么叫累。 一个阴天的下午,我正在北拐工地的土凼中挑土时,忽见老同学粟春生在横穿土凼且东张西望,忙喊了一声。春生飞快地跑拢,气喘喘地说:“你怎么还在这里?”“恢复高考制度了”“雷方星老师、朱洪禧老师要我专门来找你的。” 这时我才知道恢复了高考制度,粟春生是两位老师安排他专门来找我的!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参加高考的念头油然而生!但毕竟丢掉了差不多四年书本,突然参考感觉心中空虚,力不从心!但老师的期望,同学的步行50余里专程来找我的热情,也将我冷却的心重新点燃!好在我的书本资料保存得很好。搬了几次家,这些东西都当成宝贝随身而行! 当时我就安排好生产队的事儿,指定一个叫“黑哥”的临时管理一天,便和同学连夜步行了50余里,走回了朱家铺,向生产队长廖和清坦诚交代了事情。好在队长十分通情达理,马上就安排骨干人员,又连夜步行赶到了相隔50余里的北拐,顶替了我在工地上的位置。 老师十分热心地鼓励我,帮我借来了复习资料,加上已发下的专门给我留下的一套文件和政策规定之类的东西。我又找到在公社电影队的同学郭梅政,借用他的宿舍,既好利用电灯照明,又好解决餐饮问题。郭梅政同学还打开抽屉说:“这儿有餐票,每天11:30准时到公社食堂就行了,餐票不用给钱!” 但见学校里有讨论交流的氛围,我仍选择了学校就餐。在不足一周时间,我重点复习了时事政治和作文,不喜欢的弱项如英语、拼音干脆丢开不沾边。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将学过的东西浏览了一遍,又凭经验,复习了一些可能的政治内容、作文方向,不断充实,为自己参加高考壮行。 1977年12月10日,我在朱家铺中学考场参加了高考。考语文时,我首先一口气把作文写好,然后再做其他的题目。这个作文是占60分的大题目,容易丢分啊!作为一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回乡学子,几代农民没有什么背景。回乡几年来,又太多的了解了不少农村疾苦,积累了不少素材和想说的话,所以作文是一口气写下来,用“一挥而就”,似乎也不太夸张……政治题就是靠硬背,枯燥的概念、理论、观点和时事政治等,范围广、涵盖多、只几天记不全,不少地方就只靠“蒙”了。数、理、化是我的先天爱好,做题时似乎不太费力。英语和拼音先天不喜欢,干脆不看不理不沾边。 虽只不足两个月的等待考试结果和通知的时间,却觉得十分漫长。一天上午,春光明媚,天气晴朗,万物复苏迹象初显。忽听有人响亮地叫我名字,抬头只见到一辆邮政自行车来到面前,邮递员并将车铃故意擂响了几下,铃声很长很重。当邮递员把大红色的录取通知书递到我手上时,让我自然而然流下了热泪:“我的梦想实现了!”这时用“兴奋异常”一点也不为过! 一个农村的孩子,接到通知书就预示着跳出了农门。学习中,我十分刻苦,曾经为一个机械设计课目,计算、制图、配套工程的解决等,一周内连续有三个日夜通宵才完成,且不觉累。 1981年7月中旬,我被分配到太子庙镇机关工作。4年后,又被调到了龙阳镇的前身——城关镇机关工作。 高考的恢复,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而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命运。这是给莘莘学子们一个顽强拼搏、展现自我、放飞梦想的契机,更是给人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让国家强大腾飞作贡献的机会……转眼过去44年,我的小女也从湖南大学毕业,进入了军营,至今仍在为国防事业作贡献。(2024年8月29日,于龙阳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