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之梅 于 2024-9-16 08:15 编辑
常德太阳山壁画,也称阳山壁画,是太阳文化景区开发建设团队,在常德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中国资讯画流派创始人莫道宏先生为领导,以太阳山悬岩峭壁为墙,以阳山原生石为料,以铁锤和凿子为笔,运用资讯、雕刻、堆砌、叠加、装置等技艺和马太效应的二八法则,依山就势因石造型所作的颇具独创性原生态的立体石雕画。 太阳山壁画系常德太阳山太阳文化景区五大开发项目之一,从2009年3月动工至2024年8月基本告成,历时16年。它以盘古广场为中心,南向花山路、北向普双路延伸,呈现出“一体两翼”似的布局。主要包括太阳殿摩崖、阳山庙垒砌、普光寺浮雕、玄天峰字刻,亦包括樱花楼“九狮迎宾”和云梦女神,构成十里画廊,奉献三组经典。画体之巨大、选材之天然、造型之奇特、手法之巧妙、内容之丰富、趣味之深奥、寓意之悠长,乃湖湘不见、华夏少有。 阳山庙垒砌和普光寺浮雕,从所处环境看,在于太阳山文化景区中心的盘古广场,景区之中心正好也是壁画之中心。垒砌的盘古坐像气势恢宏,位于金顶北坡。这里历史上是常德先民感恩太阳开展祭祀活动的主址,古称阳山庙。从历史方位、情景变換和怀古念旧的角度而论,人们称其为阳山庙垒砌似可接受。坐像垒砌的时间是2009年3月18日至2011年9月28日。普光寺浮雕,在普光寺原址上修建,也叫观景台浮雕。该浮雕建设于2012年9月17日至2013年3月下旬。垒砌与浮雕雄踞在太阳山花山路与普双路交汇处,一南一北环绕在盘古广场中央两棵千百年银杏树的两侧,形成为一个独特的壁画迴廊。 阳山庙垒砌,即盘古坐像,位于盘古广场南侧,高43米、宽90米,分别由80吨、50吨、30吨、10吨以上巨石26块、53块、86块、260块以及10吨以下石头数千块、总计原生石和钢筋砼2万立方垒砌而成。上海基尼斯总部于2011年10月19日授予盘古坐像“最多原生石垒砌的石像”证书,是太阳文化景区堆砌装置的标志性壁画。它展现、弘扬着盘古“开天辟地、播洒光明、祯祥福祉”的壮举和“顶天立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里,艺术家和工匠们师古法今,垒石置装,以加法作画,施奥妙无穷,集装置绘法、堆砌筑像、叠加艺术、粗放技巧、残缺美感于一壁,依岩状而砌、别岩态而垒、就岩体而装,盘古自然洒脱的韵致、道劲厚重的气势、重达百吨的鼻梁、似缺不残的嘴腔、慈眉善目的面容,等等,因资讯壁画艺术风格而达“气厚则苍、神和乃润”佳境。凡注视坐像、面对盘古的人都有一个共同感觉:不论从哪个方位看,中华始祖都在微笑,似乎昭示人们向阳向暖向善向好,让人间充满笑、让世界充满爱。这就是码石的神奇魅力、意境与追求的效果!难怪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原厅长、现一级巡视员欧阳斌先生在长诗《去看太阳山》之“盘古巨像”中如是诵来:“盘古,这位开天辟地的大英雄/现在,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慈样、和善的笑容/都是与世无争,淡看风月的从容/都是历尽沧桑,大肚能容的包容/就在凝视盘古巨像的那一刻/我明白了那天我为什么会急于赶往太阳山”。 广场北侧的普光寺浮雕,即观景台浮雕,其高度两头为5米、中间6米,全长80米,表达的主题为沅湘荊楚文化,展示沅芷澧兰两水流域的太阳崇拜、非遗名录、农耕文化和风土人情。浮雕挑选张家界桑植县有名的“玫瑰米黄玉”岩石,受参观柬埔寨吴哥窟等地艺术造型的启示,经绘图设计、精雕细刻而成。浮雕中的盘古“三头六臂”:“三头”表示无穷无尽的智慧,非遗名录并众乡文化符号是其彰显;“六臂”则寓意巨大无比的威力,沅澧龙舟竞渡等图像是其最好的烘托。颇具盘古塑造的常德特色。浮雕盘古与坐像盘古在玄天峰天影里和调频发射塔“刺破青天”的气势中对相呯应,似乎在解读“山是神神是山”的密码。常德市文联前主席、诗人王军杰先生的一首自由诗置于浮雕之上可谓恰到好处:“山是神神是山/立于天地间/梦,亦真亦幻/呈现洪荒容颜/山,是梦非梦/孕育时空机缘/这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是生命眷恋的家园//神奇的巨斧/回荡开天辟地的澎湃/盘古的目光/凝聚创造与奉献的风采/蕴含诗意的石头/飞扬岁月的情怀/生命与生命的感应/是山的福份/灵魂与灵魂交融/是神的撫爱”。
太阳殿是太阳山文化景区花山路上的最高点,是在金顶阳山庙旧址向南前进一步重建并广泛征求意见由专家们论证后的命名,殿内外所存古址原物有明钟明砖和三足乌与玉兔捣药装饰画等明代“古三宝”。由于此处壁画位于蜿蜒盘旋的花山路尾端和太阳殿悬崖峭壁之上,称太阳殿摩崖。它南起十二生肖广场入口,北至盘古坐像的西端,依山势而凿成一个壁画长廊,势若虹兮气盖世,是太阳山壁画的主体与核心。之所以把此处壁画称其为“太阳殿摩崖”,是因为唐代董侹撰《修阳山庙碑》对古阳山庙有精彩记述:“直上千仞,横袤三峰,红崖青壁,赭若彩缋。日月同薄,仙驭往来,沉沉洞宫,孰详突奥。”更添阳山壁画之神韵之风采。 摩崖长廊开发建设起讫时间是2009年6月28日至2012年9月,2012年12月,荣膺“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被授予《最长的摩崖石雕群一一太阳山壁画》证书。漫步这个长廊,众多特点导出其特色: 一是早中向好。莫道宏先生以前卫的心路首创中国资讯画流,于2009年最早把资讯绘画从纸上立体地搬到太阳山实体操作并取得成功。莫道宏团队并48位匠工,以依山就势因石塑型的写意手法打怪升级,随意间把握到“应物象形”的最高境界,其艺术风格“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甚至是胆大妄为”(孙韬语)。但此举获得了山内外、市内外、以致国内外一声声叫好。许多专家学者来此观光,均伸姆指点赞:“是你们抓住了历史文化之根,用资讯艺术喚醒了沉睡的大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2年初冬,首次前来常德太阳山考察的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教授、学者,现任艺委会主任的孙韬先生说:“这样的摩崖石壁完全出乎我的想像,更打破了我对当代壁画的理解范畴,它是无法中的奇法,无道中的邪道。但无论世人是褒是贬,专家是批是赞,但它的存在已经不能不使人关注,它已经注定是中国乃至世界当代壁画中的一个奇葩”。副秘书长王长兴先生拍案惊奇,太阳山的摩崖石雕是“时隔二千年又一循石造型的奇作!”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学术秘书及办公室主任田鲁,认为常德太阳山壁画“当代,直追汉风!” 二是长中有大。摩崖全长600多米,平均高30米,最高处近60米,以惊世一壁而独步天下。它由生肖密码(十二生肖、万物归一、天字丰碑、天足、太阳之幻、太阳之魂、太阳之德、太阳之城)、飞龙在天(飞龙在天、大爱无垠、心灵呼喚、拥抱未来)和平安广场(十二星座、平安鼎、平安佛、天柱)三个部分组成,彰显出大手笔大载体大装置大信息大容量和大气势。 三是多中知厚。生肖密码、飞龙在天和平安广场三大部分壁崖造像,延伸至17个景区、2000多个不同形状的景点,满满地体现出千崖百壁的原生态、包罗万象的全方位泛主题、穿越时空的多层次多元化以及华夏文化贯通古今的厚重感。难怪广州军区原副政委刘良凯中将、广州军区装备部原副部长杨星球少将、南京政治学院原副政委盛和泰少将参观时赞叹不已:“太阳山壁雕完全可以与敦煌莫高窟和龙门石窟媲美。他们的内容哪有咱太阳山的丰富厚重?太阳山壁画古今中外、神佛道儒全涉及,海阔天空包罗万象全方位,正所谓上下五千年,尽在摩崖中!” 四是俗中见雅。即指取材民间、作画本地的乡土文化,它们在大俗与大雅之间徘徊,在文化与世俗之间穿越。“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旁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两句唱词。当这则神话故事娇立于摩崖壁画《心经》与《蚩尤》之间的崖壁顶端,常德人倍感亲切,有的驻足欣赏,有的亮喉哼唱,美好的心情与摩崖深深地融成一体。还有那武陵大曲德山酒、芙蓉王牌的香烟以及常德的诸多土特产、荊楚大地的农耕文化与民间传说,成游客观赏的最爱。 五是妙中称奇。体现在生肖广场十二生肖等造型上马太效应二八法则的运用。很多原生原态石雕刻,还没有花上百分之三十的功夫,就成了栩栩如生的石雕佳作。比如蛇,在其头部寥寥几笔、眼睛处随意划上三圈,一条盘着的蛇便活灵活现地出现眼前。在两块鼠石的嘴上仅把牙齿眼睛稍作勾勒,机智灵敏、活泼可爱的灵鼠便跃然山间。还有那双倒立的“天足”,以道法自然诠释“天行健”、“地势坤”及“替天行道”之意境,引导人们认识世界要有一种“行于天”、“与天行”的大境界与大自在。还有石雕群中的天柱即阳山飞来石、平安鼎等壁画,堆码艺术把鼎上群像装置得维妙维肖、其艺术效果展现得漓淋尽致。那天柱中间嵌上的“三足乌”竟然是太阳山白鹿寺古址遗物的铸铁复制品,妙不可言。平安鼎上的“腰带”,是灌溪高新工业区制作中剩下的钢质边角余料;几个机器人的六只眼睛,是从常德市废料厂收购的已弃用的车床中挑选出的带轮。还有现代卡通人物、机器等等,被装置得如此活灵活现,游客们无不拍手叫绝。人们因此而感叹:打怪升级,剑走偏锋,这就是资讯绘画之神来! 六是趣中韵味。壁崖上的百家姓姓氏图腾随处可见,游人观光中都可以找到各的兴奋点。有时为找到自己的姓氏图腾,往往从南找到北或从北找到南,在指指点点、追追赶赶、嘻嘻哈哈的不知不觉中,600米壁画长廊就全游览了。在这个雕到群中,除了观赏还能互动。游客只要有兴趣,在生肖广场少女抚琴的石雕处投入硬币,“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旋律就会立刻响起,正所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石之声雕之韵经久弥新且回味无穷。 ……
【未完/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