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5|回复: 2

百年变革黄石湖 (报告文学)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6 22: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建设黄石湖。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大地上掀起兴修水利的建设热潮,一批批穷山恶水被改造,一条条山溪被筑断,一座座大型水利工程开工上马。桃源县当然更是冲在前例,掀起了有史以来的改变旧山河的“百库运动”。
古老的白洋河,它虽哺育了两岸百万儿女,但同时也带给域内群众无情水荒之灾。白洋河横跨两市两县, 流域面积1780平方公里,桃源县境内长76公里,流域面积1148平方公里,耕地占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1.6%。白洋河流域滩险水急,千百年来经常洪水泛滥成灾,灾情惨不忍睹,给流域内村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危害,让两岸人民饱受洪水蹂躏。有资料显示,从解放后的1949——1958年10年间,先后发生大、小水灾21次。大水大灾,小水小灾。让人记忆犹新的是1954年,白洋河上游水系发生特大洪水,从慈利县龙潭河、高桥镇的发源地以下,农田、村庄一片汪洋,变成水乡泽国。此次洪水历时两昼夜,淹没稻田8万多亩,房屋3000多栋,直接受灾人口达32000多人。农田被冲毁、房屋被淹没,多少人站在屋顶掩面痛哭。洪水过后,流域一片荒芜,那惨景让人痛入骨髓。
同时,这里5年一大旱,3年一小旱,遇到旱灾之年,庄稼颗粒无收。很多群众以亲身经历诉说灾情之苦:“下雨望着水流走,干旱车水磨破手。”、“水多也愁,水少也愁,大水淹田也减产,天干无水也失收。”居住在这里的群众世世代代饱受水旱灾害之苦,他们梦想着早一日治理天灾水患,改变白洋河水系面貌,过上天干水荒都不用愁安宁稳定的幸福生活。
1958年,桃源县委、县政府鉴于白洋河水系的实际情况,决定在白洋河上游的黄石乡金洪村境内的螺丝坳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黄石水库。这是一项庞大的水利建设工程,当时的情况是无资金,无技术,无机械设备,全靠土法上马,全靠人力肩挑手提。而按照规划设计,库区内慈利县(当时慈利县属常德行署管辖)、桃源县两县达3万群众要进行移民安置。在那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移民根本就没有移民安置费,库区大部分群众放弃原来的家,举家搬迁到洞庭湖区的钱粮湖农场,每个家庭发5元钱路费。那时没有公路,移民们挑着简单的行李,走4天4夜才能到达,老人小孩一家大小背井离乡,画面令人泪目。
1958年9月,黄石水库破土动工,全县5万民工涌入这狭窄山塆开始了建设黄石水库这项伟大工程。上堤的民工大家都自带扁担、锄头、勾索、撮箕、铁锤、铁锹等农用工具,自带被子、粮油、餐具,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用一颗红心与信念开始了工程建设。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两个冬春的大战,拦腰斩断白洋河水,硬实用扁担、手推车筑起了坝高38.5米的土坝主坝,16米高的副坝,297米长的引水隧洞,196米长的发电管的辉煌水利工程。
在当时,黄石水库位居亚洲第二大水库土坝,创造出了新中国另一个“愚公移山”的历史的神话。
随后几年间,又肩挑手提在桃源北部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长达2000余公里的渠道等整个枢纽工程。整个灌区渠系横穿700多座山岗、90多条峡谷,共完成干支渠道1212条,总长2031公里,各类建筑物1532处,其中渡槽98处,总长6693米,开挖隧洞400处,总长3100多米,埋管9处(倒虹吸管3处,长534米),以及洪闸、泄洪涵洞、分水闸、节制闸、人行桥、公路桥、堵口、沉砂池、灌溉管等647处。 整个灌区于1968年全面建成受益,惠及黄石水库下游10余个乡镇37万亩农田,5万多亩旱地,30多万人口的灌溉和生活用水。
水库建成后,拥有几十里水路的库区犹如一个巨大的湖泊,清亮的河水在桃北的大地上流淌,把灌区30多万亩农田滋养,粮食生产总值翻番,渔业也是迎来大丰收。一时,黄石水库出名了,各省市、中央来人参观学习,连苏丹民主人民共和国都来取经,黄石水库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这是一个火热的年代,一个信仰的年代,一个忠诚的年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蕴藏巨大的能量,靠着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改造大自然,完成一代人的使命。据说,在整个黄石水库枢纽工程建设中,为之献出生命者数百人,至今还有十多名伤残者每年还拿着伤残补助金,让人不得不表达出由衷的敬佩。而更加值得敬佩的是,三万移民举家搬迁,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白手另建家园,保证了黄石水库大坝按时关闸蓄水,保证了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他们演绎了“舍小家为国家”奉献精神。他们总要隔几年就回家乡一次,那是永不愿相忘的故乡,昔日的故园乡情是库区移民人永远的记忆,弯弯曲曲的白洋河水,重重叠叠的峻岭青山是他们的汩汩乡愁。白洋河,桃源人民的母亲河,黄石湖留下了库区移民无限的依恋和汩汩浓情。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美丽的湖泊,多少人举家搬迁,多少人为之献出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湖泊,水质却一度变得起泡、浑浊不堪,整个水域就像是一池发酵的废水,看着让人触目惊心。一组数据显示,从2004年始,水库水质从一级水质下降到四、五类水质,总氮、磷、氨氮等含量严重超标。水库下游乡村的农作物也被污染,蔬菜、水稻减产,并导致井水有怪味,无法入口。根据常德市环保、水文部门分析监测,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渔业养殖,承包户把大量的鱼肥投入到拦网、网箱养殖的水域中,让河水发黑发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7 06: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的佳作,向您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15: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05:04 , Processed in 0.0338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