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3|回复: 1

高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 11: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   贵


image.png

张华



image.png


那一天,我坐在大昭寺八廓街的小广场上,要去大昭寺参观,来的有点早,还没开门。

那是一二十年前初到拉萨,虽然拉萨海拔只有三千多,不动还行,走动起来就气喘吁吁。我张着大嘴呼哧呼哧的喘气。旁边一个卖饮料的藏族大姐指了一下她身旁的饮料箱子,示意我坐下歇歇。我冲她点头致谢,坐下了。

日光城不是浪得虚名的,阳光很刺眼,我把帽子的卷沿给放低些,眼角的余光,瞥见一个男子向我走来。他走几步又站住,犹犹豫豫,我认出,他就是刚才我看到在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一个男子。终于,他还是鼓足了勇气,站在我的面前。

他嗫嚅着,汉话说得还算可以,我能听懂。他说他从青海玉树磕长头来到拉萨,身上的钱花光了,问我能给他一点钱吗?他要进寺里给灯添酥油。我疑惑的看着他,没吭声,你都没钱吃饭了,难道要钱不是先吃饭吗?你要钱去给灯添酥油?他看我不吭气,更慌了,说一块钱也可以,只要够今天给灯添酥油就行。那时候还没使用微信支付宝之类的付款方式,我翻翻包里,真没零钱,一块钱也没有,最小的一张面额是五十的。我问身边的藏族大姐,能换开吗?大姐摇摇头,也没零钱了。我拿着那张钱,看着男子,犹豫着,要不要给他?男子说,我可以去换钱,只要给他一块钱就行了。我看着他如高山湖泊般清澈的眼睛,把钱递给他,心想,只当捐给大昭寺了。

我买了票,排队进大昭寺。转头看那个男子磕长头的地垫,空了,心里微微有些失望。

大昭寺殿高四层,上覆金顶,在阳光丽日下发出耀眼的金光。整个建筑的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藏族风格。走进寺内是一个庭院,是举行大法会之所,四周回廊因绘满佛像被称为“千佛廊”,壁画描述了108个佛本生故事、宗喀巴生平及寺内将出现的一千尊佛。

随着游人信众绕千佛廊顺时针转了一圈,这是佛教徒以释迦牟尼佛像为中心的三条拉萨转经道之一,称为“内转”。我找乌泱泱却井然有序信众中寻找那个男子,没找到。

登上三楼天井,四层平台上的金顶近在眼前,四座金顶覆盖着镏金铜瓦,四角雕有摩羯鱼和火焰珠宝,上面排列着3个精致的金瑞,金光四射,宏伟壮观。

在回廊坐下歇会,便去了洗手间,出来在洗手池洗手时,一个穿着簇新僧袍的小喇嘛在水池边洗饭盒。他看我过来,便躬身让在一旁。小喇嘛眉清目秀的,我边洗手边问他: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你穿着这么新的僧袍?没想到,小喇嘛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说他昨天才出家,今天上午才发的新僧袍。小喇嘛很健谈,他说他在浙江金华打了两年工,工资收入也有好几千块了,但他必须回来了。我问为什么啊?有人强迫你吗?他看了我一眼,你怎么会这么问呢?我要回来修为啊,就是修来世啊!我嘀咕着,今生能过好就不错了,还来世?小喇嘛很认真对我说:你不懂,我们藏族人,就是要修来世!我看着这个还没退掉青涩的大孩子,心里疑惑,藏族人的信仰深入骨髓了吗?

随着人流从大昭寺的侧门出来,一眼就看见站在外面伸头往里面望的男子。他看见我出来,很腼腆的笑着走过来,手机攥着一卷零钱对我说,找了好几个摊位换零钱,耽误了时间。他把零钱递给我,说:“这是四十九,找您。”

我惊愕的看着他:“你只要一块钱?”他点点头“说好的,只要一块”。我把钱又递给他:“给你了,你去添灯油”。他更加惶恐了:“要不了这么多,要不了这么多”,拼命的摆手,说什么也不肯收。我见他不收,便从里面抽出了四十,把九块钱零钱给他,他迟迟疑疑的接住了。退后一步,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说着我不懂的经文,给我鞠了一躬,走了!!!
2
image.png


第二次来西藏,在日喀则扎寺伦布寺广场边上一个四川餐馆吃饭。

已过了饭点,餐馆里的人并不多,除了我,还有几个听不出口音的大妈在吃饭。

我点了菜,一边翻看着相机里的照片,一边安静的在等着菜上来。旁边几个大妈叽叽喳喳,讲到遇到的开心事,哈哈哈大笑,几个人的笑声,仿佛能掀翻餐馆的屋顶。

没注意啥时候进来一个男子,他静静的站在光影里,那邤长的身形,在地面投射出长长的影子。我顺着光影看去,是一个大概四十多岁的男子,面庞黢黑,额头正中有个圆形不规则的厚肉垫,这是我这么多天在西藏看到的好多虔诚的信众,磕长头磕破了,结了痂,又破又结痂留下的印记。他破旧的藏袍外面带着一个看不出颜色的帆布围裙,腰间还挂着两个磕长头手持的木板。这身打扮,就是一个磕长头的朝圣者。

老板娘看到他,就从柜台里走了出来,在柜台外面一个茶水保温桶里接了半盆奶白色的热米汤,倒在了朝圣者的带的一个饭盆里。朝圣者后退,鞠了一躬,转身离去。

突然,吃饭的一位大妈高声嚷嚷着:我的手机,我的手机不见了。她的几个同伴急忙问:你放哪了?那位丢手机的大妈坚定的说,刚才就一直放桌子上。

这时,一位大妈说:找找看,是不是放在包里口袋里忘了。那位丢手机的大妈一番翻找,没找到。另一位大妈说:刚才,刚才那位叫花子出去了,一定是他顺手牵羊拿的,几个人也纷纷附和着。

老板娘走了过来,说:他不是叫花子,他是磕长头过来朝圣的。店里免费供应热米汤,他进来是讨一碗米汤拌糌粑吃的。

老板娘拿出手机,说:我拨打一下你的手机吧,说不定放在包里忘了。

老板娘的提醒,她的一个同伴急忙拿出手机,拨打了电话。铃声响起,几个人都循声找去,终于在包的一个边袋里找到了手机。

几个人走了,老板娘在收拾残羹剩饭,我问老板娘:你为什么那么笃定那个人不会拿手机?

胖胖的老板娘操着一口四川话说:他们怎么会拿呦?他们用一生的收入一生的时间,都在修为,都在修来世。不是去朝圣,就是在朝圣的路上。你看他们的额头,那个暗红色的肉垫,那是磕长头磕破了,结痂又磕破,长时间反复留下的,就是结的茧子。他们一身藏袍、一把经轮、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今生只为来世!拿,那他们一生一世苦行僧,都算完了,怎么会去拿啊?

我默默的吃着饭,领会着老板娘的话。又进来两个讨要米汤的藏胞,老板娘指指保温桶,在那,自己去打吧,用多少打多少。我问老板娘,你这是免费送米汤?老板娘说:是的,原来蒸米都是用高压锅直接蒸熟的,那就没有米汤。后来看到他们朝圣者太苦了,有时连口水都没有,就改成做沥米饭(就是先把米饭先煮七八成熟,再把米捞出来,放在电饭锅继续蒸),米汤就免费贡给他们。不但是我,我们这里的好多餐馆都这样。我们这也算积德行善,也为我们修来世吧!他们太苦了,他们太苛待自己了,他们有信仰,他们的灵魂是高贵的,老板娘边收拾边絮絮叨叨的说着。

“高贵”?我品咂着老板娘的释语。

离开餐馆,我回头望望那个胖胖的老板娘,鬼神差使般的,双手合十,对着餐馆鞠了一躬,默默后退离去……
3

image.png




杭州,法喜寺。

这次来杭州住在梅家坞,从梅家坞步行一公里就是法喜寺。

第一次来杭州的游客几乎都会去灵隐寺报道,但灵隐寺边上的三天竺甚少有人知道。这是依山而建的三座千年古寺。上天竺法喜寺,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法镜寺。我住的离法喜寺很近,每天都会到法喜寺小坐一会,听听晨钟暮鼓,闻闻混合着淡淡檀香的满苑桂香。

那天,天上飘着细如牛毛的蒙蒙雨,出门时还没下,也没带伞。我在法喜寺里转了一会,衣服就有些湿了,就在法喜寺大门外的一个亭子里避雨休息。

一个导游,带着她的二三十个团员过来了,我看一眼,是个藏胞团。

听到导游说:从灵隐寺到三天竺,约半公里左右路程,整条步行街就是礼佛之路,我们都是信佛之人,虽然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有所不同,但都信奉佛教,大家都去转转看看。大家记住了,从法喜寺往灵隐寺方向走,依次是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灵隐寺,给大家三个小时,最后在灵隐寺集合。会汉语的带着不会汉语的同伴,一个都不能丢,大家去吧!

团员们走了,导游跑到我坐的亭子里。

只枯坐了一两分钟,善谈的导游便和我搭讪了起来。

简短的交谈,我知道了导游姓甘,四川成都人,是四川一个旅行总社拉萨分社的一个导游。

我问她:藏胞团很难带吧?她看我: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我说他们很多不会汉语,出来听不懂看不懂,不是得非常操心吗?甘导说:他们很好带,非常好带。原来,就是因为她在成都带了一次四川藏区的藏胞团,回去后就申请调去拉萨分社了。这样一呆,就在西藏呆了十二年。

甘导说:他们这个团是先飞到成都,在成都玩了几天后又飞往杭州的。成都飞杭州的飞机是夜航,夜里三点多,他们夜里一点集合出发。她带汉族的团,总是拖拖拉拉,喊了这个又去叫那个。带藏族团,不用喊,说一点集合,到大厅一看,人到的整整齐齐的。不是这一次,她在拉萨带了十二年团了,每次都这样,他们藏胞自律呦!

那是我到拉萨分社的第一年,旅游淡季的时候,我回成都休假,甘导对我慢慢的讲述着,沉浸在回忆中。

那时我刚学会开车,拿到驾照,和另外两个男同事一起开车从拉萨回成都。

高原的路起起伏伏的,路的前方有一个高坡。车子喘息着吃力向上爬,速度降了不少。快到坡顶时,我把油门加到最大,高速旋转的发动机,让车身剧烈地抖动着。大家都知道,汽车爬陡坡时,车里的人是看不到下坡路段的。当汽车轰鸣着冲上坡顶时,突现在眼前的景象,令我们三人齐声发出惊叫。整个路面,白花花的羊群迎面而来。刹那间,车子带着最大加速后的惯性,顺着陡坡,冲进了羊群。羊儿的躯体和血肉阻挡着车轮,迫使车子停了下来。车窗上溅满了羊血和羊脂,死伤的羊只铺满了整个路面,现场惨不忍睹!

我呆住了,大脑里仅有的意识,倒下的不仅有羊,还有那个牧羊人。

我不敢下车,茫然的盯着满玻璃的血点。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只有几分钟,两个男同事醒悟过来,打开车门下了车。

两个男同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报警求救。但出事地段既没有手机信号,也没有来往车辆。现场,除了羊群,就是我们和那个受伤的藏族牧羊人。我们三个,没有一个懂藏语。语言障碍,使沟通交流无法进行。道歉,认错,救助,协商赔偿,都无法实施。

路过的一个中巴车司机救了我们,他长跑川藏线,懂藏语。

两个男同事和司机还有车上的人,协力把受伤的牧羊人抬上车,司机对我们说:我们车上有懂藏语的,留下来一个陪你们处理事故,你们三个跟着一个去医院。前面有个藏胞的居住点,他开车去喊人过来。

我看着一地的血肉模糊死羊,想着那个送到医院的牧羊人不知道伤情怎么样?

在高原牧区,羊是藏民最重要的财产。一群羊,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财产。

中巴司机叫了人来,不一会功夫,骑马的,骑摩托车的过来十多个。我那个男同事把我锁在车里,说无论如何你都不要出来,有什么,他和懂藏语的翻译去沟通。

我没想到的是,现场很安静。赶来的藏民,男女老少都有。他们大都是静静的站着,即便是交谈,声音也放的很低。我在车内,听不到喧哗和吵闹。偶尔有人走过来,透过车窗玻璃向我张望,目光平静而好奇。

两人一起走向藏民。不知道他们和藏民谈了些什么,藏民们开始清理现场。死伤的羊只被抬出公路,整齐的摆放在路边。这时才知道,有十六只羊死于车祸。接下来,同事返回到车里,把车驶出路面。他告诉我们,藏民们同意,他和汽车留在现场善后,我可以离开。同事接着说道,你要尽快离开此地,我知道,他怕藏民为难我。接下来,他帮我拦截汽车,让我走了。

从车祸发生,到我离开,大约2个多小时。车祸现场,几十个藏巴汉子和身着藏袍的女子,就连他们的小孩,至始至终,平静而友善。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让我内心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回成都后,我才知道,那个被我撞到的牧羊人,腿被撞断了,做了手术。

泪无声无息的从甘导的面颊淌下,她抹了一把,然后对我说:这些年,她在藏区跑,无数次遇到灾难和死亡,藏族对“死亡”即“新生”的理解,使人们能坦然面对死亡,全无恐惧和悲痛。不但临终者能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受任何精神折磨,而且逝者的亲朋好友也不象其他地区在各种表现中显得那么悲戚、沉痛。我从最初的无知,震惊,到后来的理解,释怀,这就是我在西藏一呆就是十二年的原因,我从心里佩服他们呀!
4

image.png



当写下这个标题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从第一次到西藏接触藏族人到现在,二十年过去了,我才真正地认识这个民族。这二十年中,对她曾有过许多的误解和误读。那里原始而落后,“高贵”这个词曾经在我心目中离这个民族非常遥远。

多次进藏区,我感受到藏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中都渗透着他们很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表现的是那么自然;在藏族人身上,我看到了英国人的优雅和高贵,德国人的内敛、简单、直接、谦逊。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受大环境的影响,随波逐流,一直在追求外在的光鲜,高度物质富裕的同时,内在的世界,即精神世界不断退步,使我感到越来越困惑。藏族人的佛教信仰始终让他们保持丰富,平静、坦然、自在的内心世界,他们守信,自律,尊重,平和。他们也追求好一点的物质生活,但他们不受物欲的左右。他们每个人的谦卑、对别人的充分尊重,没有显示出他们自身的微不足道和渺小,反倒让我觉得,每个人都是那么伟岸、宽广,让我敬佩并惭愧。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藏区的每一个城市感到安宁和舒服的原因之一。

落后在我们心目中多指物质方面的贫乏,精神世界的贫乏也是落后谁又想到过?我说藏族是一个高贵的民族,那种精神上的高贵,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执着的信仰,一个强大的支撑——藏传佛教。

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知足的笑容。没有比这更美好。他们虔诚的叩首,与时间交错。目光坚定,神情淡然。用厚重而严肃的肢体亲吻着脚下那片神秘的土地。

湖泊静静,成就朴实清纯之相;坤势重厚,生出慈和母爱之容;岁月磨砺出青稞般粗糙的双手,却淬炼出这个世界最温柔纯净的眼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 19: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于老师图文并茂的佳作,欣赏学习,衷心点赞!
祝福国庆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21:42 , Processed in 0.0351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