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6|回复: 0

站在哲学高度认识健康与疾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 1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站在哲学高度认识健康与疾病




image.png

刘国鑫




对于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人们往往习惯局限在概念与定义的层面。其中,关于“疾病至今尚无令人满意的定义”;而“关于健康有许多定义,都有其依据也都有其不完善之处。在众多的定义中比较权威性的一个,是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是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身体不适或不衰弱。有人指责它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式’的定义,或认为这不是健康的定义,而是社会的奋斗目标,或称它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健康。实际上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健康都是个模糊概念。没有病痛当然是健康的基本条件,但病痛的概念并不比健康更清晰,一个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只要不接触过敏源,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他都是健康的,但一接触过敏原,轻则出现皮疹或哮喘,重则休克甚至死亡。用与环境的适应程度来定义健康,把人同环境联系起来理解健康,是一个进步。用生物学参数来定义健康,似乎是最精确和最方便的,因为只要翻开医学的教科书,就可以找到人体各方面的正常值。但身高超过常人的运动员按照这个标准,就应划为不健康的范围。实际上这些正常值都是从正常人中调查后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来的,但其正常范围并未包括全部正常人,只取了中间的95%,也即超过上限的2.5%和低于下限的2.5%,正常人并未包括在内。所以不少临床学家都认为在这里‘正常值’的名称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应该改为‘标准值’或‘变异范围’,以免引起误解。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序言中提出的健康定义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但‘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逸状态’是一个不易掌握的标准。”



image.png




定义是什么?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说明。概念是什么?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一般属性的思维形式。可见,之所以要给事物以定义,就是为了要给事物以确切说明;之所以要给事物以概念,就是为了要给人们提供一种正确的思维形式。而对于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语,这主要是为了人们交流说教时能够并完成表达。由此看来,与其总对一个根本无法准确定义的问题去反复模糊的折腾,倒不如执本奴末、执简奴繁的给健康与疾病下个定义和概念的好。所以,我历经二十余年的学医研医,尤其是十七年悬牵临床经验后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及其功能上的正常状态;疾病是指人体结构及其功能上的失常状态。至于其中所谓的正常与失常状态,是分别有其自身标准并可人为合理对其科学标准的;而这个标准往往是通过人为合理的界限点和范围度来确立的,就像确立数轴和坐标以示正负、正不正常、及不及格、达不达标等及其具体数值等的那样;而这个标准至少可分为三种:过去标准、现时标准、目的标准。

诚然,仅仅只是确立健康与疾病的定义、概念及其标准,终是无法说明健康与疾病的问题的。因为,健康与疾病不仅仅只是定义、概念及其标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必须得弄清疾病与健康的本因、关系及其转归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得动态而非静态的、灵活而非死板的、辩证而非形而上学的、唯物而非唯心的,即立足科学放眼哲学的去认识疾病与健康。

对于疾病与健康关系,目前在教学上几乎是一个空白。而在认识上,更是一种“无病即健康,健康即无病”之类的简单想法。这无疑是用一把‘印象刀’,无知而强行的割裂了健康与疾病关系,甚至是‘裂而不拔,以刀为墙’,一边是健康,一边是疾病。这是一个幼稚单纯的错误认识,它容易使包括医生在内的人们误入歧途陷入误区。比如,医患双方都容易形成“祛病唯医,医手遮天”的单靠依医思想,痴心妄想着只要能把疾病去掉了割掉了身体也就健康了的简单思维。实则不然,再好的疗法也必须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去病增健这些康复事,完全是医患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方可成功取得满意的效果。



image.png




那么,疾病与健康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疾病与健康之间,同样是阴阳关系,同样是矛盾关系,同样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关系。也就是说,从阴阳学说上认识的话,疾病与健康之间同样也无外乎是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的关系;而用矛盾法则来认识的话,健康与疾病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关系。比如:病变的过程就是健消病长的过程,康复的过程则是病消健长的过程;再健康的机体,也会在失常的生存生活道路上以及过度失常的外因侵袭下等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向疾病转化;而任何疾病的机体,都会在修正的生存生活道路上以及适益对抗的外力矫正等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向健康转化;等等。由此看来,近年来有关专家提出的健康公式,是有所进步的,即“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该公式以有益于健康的“长寿三要素”除以有害于健康的“致病三要素”,其分子越大说明身体越趋近健康而远离疾病,分母越大说明身体越趋近疾病而远离健康。进而可见,健康与疾病的问题,不仅仅只是当前客观事实状态如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病健如何转归的趋向和导向问题。而要正确根本解决病健转归这个问题,则必须得先弄清病健的本因问题并解决之——即对因治本。所以说,所谓治症容易治病难的实质是治标容易治本难,而其鉴别特征重点在于是否从本因上扭转把控住了病健转归趋势——即把由健向病之生物改建趋势从本因上扭转把控为由病向健之生物重建趋势,而非只是从标象上缓解症状掩盖病本放任病势养虎为患。

自信应建立在科学之上,信任应建立在事实之上。我在临床上严格依病依本依果依因依的而科学甄选改进完善之悬牵理疗法,正是这样一种立足于能从本(即物质结构形态的病理性生物改建)因(重压挤力)上把由健向病之发展趋势,仍从本(即物质结构形态的生理性生物重建)因(悬牵伸力)上逆转把控为由病向健之发展趋势,并具有永续性实质进展疗效的康复法,故而从高度角度力度频度上制定布局出适度可调简要易控安全可行持续可久的系统性悬牵方案,同时要求患者得从相信科学信仰真理的认识高度为自身健康而坚持悬牵。十七年来的大量临床案例,也基本上证明了这一正确点。



image.png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的早期,医学本身就是以哲学形式出现的”。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医学不仅需要医术家(即医学技术家),更需要医略家(即医学战略家)。也只有当医学产生、确立并真正受到正确的医略统筹时,才能实事求是的略去那些无益甚或有害于健寿的医术,才能统盘长远执本奴繁的经略出“祛病增健防病益寿”的“多位一体、多效合一”的医养统一局面,而由杂乱无章的医术时代升入目标明确路线正确医术精确的医略时代。正如“以战止战谋和平”的军事最高境界一样,医学最高境界理应是“以医略医谋健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21:42 , Processed in 0.0353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