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白马惠 于 2024-11-28 12:42 编辑
茶庵铺名字的由来
桃源南出110里,有地名曰茶庵铺。茶庵铺历来为湘西交通要津。 这里本来山峦起伏,坡长路延。古代商贾之人交流货物,全靠肩挑背负。每当炎热酷暑,大家挑着担子来到这里,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正要放下担子准备歇息,忽听到有人念经,伴着咚咚的木鱼敲击,声若鸣泉。循声望去,却见得山上有一草庵,庵内廊庑宽敞,四旁篁竹树木簇拥,十分阴凉,便相邀前去歇息。 庵中的老尼鹤发童颜,看见过路之人来了,手捻着念珠,迈着莲步迎出门外,先让大家坐在廊庑的条凳上,然后进屋端出茶水。大家接过茶碗,瞧见碗中茶色清澈杏黄,喝了味道鲜爽醇厚,都怀疑老尼在茶中泡了什么秘密配方。有个好奇的年轻人起身走到庵后,看见不远处的山腹之地,有一方茶园,茶树长得齐齐整整,青翠欲滴,走过去一看,才发现叶片特别大,与其他地方所种的茶树相比,迥然而异。他料定老尼在茶中沏了这种茶叶,便弯腰在茶树上采了一些茶果,之后回到廊庑的条凳上。 众人一番畅饮海喝,深感受到了老尼的礼遇,而运货赶路在即,不可耽误太久,便向老尼告别,从此尊称此地为“茶庵”。 大家回到路上,挑着货担赶路,一路健步如飞,居然走出很远也不觉得口干舌燥。 自此以后,凡在这条路上来往的过客,都要赶到“茶庵”来喝茶。而庵中的老尼呢,仍一如既往,每求必应。庵内廊庑的条凳上面,前批人走了后批人又来了,常常座无虚席。这时,有个善于经商的本地人,瞧出这里人地两旺,在入庵的路口开了一爿商铺,蝇头小利,老少无欺。过往之人到了这里,喝茶之后买点吃的用的,甚是方便,干脆把此地原来的“茶庵”改成了“茶庵铺”。 据说那位在庵后采得茶果的年轻人,曾在路上将茶果分给了同路人,让大家回去种,不知何故,竟然都没有长出这种茶树。 时隔不久,这条道路两侧,酒家客栈悄然兴起,彻夜灯火,宾客如云,顿成闹市。 今“319”国道由此而过,该地特产“大叶茶”外形条索匀整,汤色清明,香气馥郁,韵味醇厚,已闻名遐迩,远销海外。 ——摘自《桃源地名大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