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2|回复: 3

棠华旧时模样《十年津澧路 (棠华篇.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6 12: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棠华旧时模样
             《十年津澧路 (棠华篇 .4)》      
        
      在与临澧县、常德县(今鼎城区)接壤的约八十平方公里的棠华公社境内,绝大部分是丘陵地带,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山峰遍布期间,这些山没有怪石嶙峋和绝巘陡峰,绝大部分山峰都坡度平缓轮廓线条柔和,虽经大炼钢铁时的砍伐,但经过十来年的封山育林已有获明显效果,放眼望去,满目青翠,郁郁葱葱。在群峰的坡底,有一条从岳山方向下泻的汩汩清流,形成了一二十米宽的溪沟,溪沟沿线两侧被人们开辟成一条时宽时窄的带状耕作地带,星星点点的青瓦房舍点缀在耕作地带旁边的山脚或山坳。棠华东头地势高,这条溪沟从临东那边款款而来,大约十多里处,耕作地带变窄,溪沟的西边不远有个山岗,叫做棠华岗,也叫六屋岗,不知始自何年何月,在这山岗之下渐渐聚集起了数十户人家,形成了一条一里多长的村落,陆续出现了一些店铺,方圆数十里只此一例,它被称为棠家铺,这里是棠华公社管委会及其相关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从中学前面卫生院东北角的小路下坡到山岗脚下,再往左走百十步便到了街口。街道地面,没铺石板,也没浇灌水泥,而是由一些碎石与红土搅拌铺就。小街在东端尽头处分叉,右前方道路通往约二十里远的渡口古镇,左前方通向辛家台。辛家台有船码头,边上是西毛里湖,简称西湖,通过湖汊,水面蜿蜒连接毛里湖可抵达保河堤,棠华的稻谷就是由辛家台用船水运到保河堤大米厂的,保河堤就在澧水西岸,是毛里湖公社管委会所在地,上连津市,下达长沙 。

棠华公社示意图 拷贝.jpg
      棠华周遭没有棠姓人家,怎么叫棠家铺, 棠字除在海棠一词中出现之外,其它地方鲜见,对于棠华地名的由来,我曾求教于土生土长的语文教师邓杏初老师,他说棠家铺和棠华这两个地名,历来一直就是这么叫着,也没听长辈说过来历。晋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有 “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华与花同义,棠华不产海棠,应该是取  “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 之意吧。据我所知,此地有一种可以用做嫁接砧木的落叶乔木,当地人唤做 “ 躺杠树 ”,其特征貌似学名棠梨的树木,我想,“躺” “棠” 发音相近,是否与此有关呢?这是我的遐想,也是瞎想。

      棠华铺小街上除公社管委会,还有食品站,生资公司,铁铺,粮管站等,但光顾最多的当数供销社与收购部。

      供销社涉足多,因为经常要买点生活用品。它与虽没有围墙但被几栋房子围成开放式院子的公社管委会一样,都坐落在街道的北面,是街上最长的一栋砖瓦平房,左端卖副食品,右端卖布匹,中段卖小百货,但凭票计划供应的很多商品诸如缝纫机自行车手表之类不在销售之列,那得去县城。供销社内有齐胸高的凹形柜台将顾客与货物隔开,营业员在柜台与货架之间游走,他们掌控很多计划物资的销售大权,为很多人羡慕。无怪乎有一次公社教师大会上作报告的一位公社领导这样鼓动和激励我们:“你们中间干得最好的,我们将提拔你去当营业员。”  没法子,那是物资奇缺的年代嘛!

     有一天我们几个人没事逛商店,在匹头部(卖布料的柜台)驻足,对柜架内一层层整齐排列的各种花色的布料进行评议,每个人都说出一种最不好看的花色。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不久进来一个中年妇女,毫不顾忌我们的审美观点,单挑我们认为最不好看的那种布料买了几尺,难怪有 “百货中百客” 之说。旁边有肉案,印象中经常杀猪 。

     供销社斜对门是收购部,收购农副产品,包括生产队集体交售的和社员个人卖的,数量最多的当首推竹扫帚。红岩寨山上盛产一种竹子,两米多深,比小指还细,韧性很好,是扎竹扫帚的上佳原材料,每年砍了次年又发,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周边几个大队都用它加工竹扫帚来增加集体收入。我们安乡县用的竹扫帚估计也全是来自此处。另外,烤烟,粗茶叶(俗称一匹罐),收购量也非常大。我记得我们生产队夏天给出集体工的社员送的茶,就是在水烧开之后放的这种椭圆形茶叶。

    我和几个青年教师,经常在晚餐后溜达到收购部,饶有兴趣地观看活蛇收购。每天下午四五点钟开始就陆续有社员用麻袋装着他们捕捉的活蛇交到这里,近距离欣赏各式各样的活蛇的感观胜于游览动物园。特别佩服收购部的两个二三十岁的女营业员,见她们解开系在麻布袋封口的细麻绳,扯开袋口,一只手提着袋沿,一只手伸进袋中,拨拉着春笋般高昂的蛇头,将蛇一条条抓出来分类放到一些用铁丝编制的笼子里。以前我只在家乡见到水蛇,土屁股,血蛇根,个体都不大,但在这里,看到了体型较大的青蛇飚,菜花蛇,乌梢蛇,还看到我们家乡没有的很多蛇种:百节蛇(金环蛇,银环蛇),扇头疯(眼镜蛇),我这是第一次那么近距离的观察到种类如此繁多的毒蛇,尤其是那将头高高昂起、将颈部变得宽宽、颈部还有神似两只眼睛的黑色花纹的扇头疯。这些蛇的价格差异较大,必须分类过秤。至于水蛇和土屁股蛇,好像没有人交,不知道是不是不予收购。为什么收购站的女子为什么不怕蛇咬,不被蛇咬,我们感到新奇与惊讶,时有议论,有的说是她们手上涂了药,蛇害怕那种药就不咬手,有的说是靠她们手动作的敏捷。理由究竟为何,没有弄清楚,至今是个谜。

    人们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这对棠华小街不适用,例如,那时候棠华不仅没有邮电代办所,也没有饭店餐馆旅社,就是理发店也没有。生产队社员由本队的理发人员揹着箱匣直接入户服务,生产队给理发员记工分。因为没有饭店餐馆,我在这里的三年中,除在公社食堂吃过几次饭之外,就全在学校食堂用餐。学校的报刊杂志则依赖四十里外的新洲邮电所的一个五十来岁老员工李伯骑着一辆绿色载重自行车不辞辛劳送达;学校备有一套理发工具,多年来理发都是老师们自己处理的,经过长期的操练,老师中有几位的手艺还真不错,朱传忠的手艺最高,我也给别人理过。我有时利用出差的机会顺便到新洲或津市的理发店去理,理一次两角钱。

     关于到底有没有饮食店之类,我特地向学生询问过棠华当时的情况,除个别同学说有饭店外,绝大多数都说没有。据他们回忆,棠华铺街道虽有些是吃统销粮的,但不是很多,六八年后很多人也被下放了,后来返回了一部分,有的则落户到新洲、澧县城里去了。我觉得说有饭店的学生是把后来的情况穿越到那时候了。

     五十年前的澧县面积很大,人口也多,县里将四十多个公社划成几个区进行管理,棠华公社属白衣区。白衣区有新洲镇和新洲,白衣,棠华,渡口,毛里湖,李家铺,灵泉这七个公社,另外还有农科所和西湖渔场。棠华公社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部与常德临澧接壤多为崇山峻岭,东部太平大队边上就是烟波浩渺的西毛里湖。全公社辖有棠华,岳山、奇龙、临东、黄金、双门、官堰、联合、礼安、民主,新华,太平,凤鸣这十多个大队,是县内最偏僻的地方,其中岳山大队与常德县和临澧县接壤,没有天然的河流这样的分界线。一九六九年开始有几个大队也办有七年制学校,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这也是 “ 读初中不出大队,读高中不出公社,读大学不出县 ” 这 “ 三不出 ” 中的最基层的一环。我们学校的老师只有贵伯群是常德县的,张厉军是桃江县的,其他都是本公社的,教师中除石家生是赤脚教师(那时候对民办教师的称呼)外,都是公办教师,多为中师毕业,语文老师邓杏初湖南师范学院招收的大专班毕业的,文革前在三中教毕业班,比我早一个多月从渡口中学调来,其兄邓学初是澧县一中颇有权威的语文教师,棠华还有在县外教书的,包括湖南师院中文系的李姓系主任。一个公社能够产生那么多的教师,说明这里在文革以前乃至解放以前都是很重视教育的 ,读书的气氛也是很浓的。

    老师们介绍,棠华是山区,人口密度低,田土面积大,解放初农村土改时依据田亩划分成分,说这里山区富裕中农的田亩数与我们湖区有些地主家占有的田亩数差不多。

~A]SA(F{2E3Q8{U@PDF6TIB.png
溪沟从棠华街旁流过

    棠华水路交通欠佳,辛家台的水码头不仅距棠华铺相距四.五里,而且也不能够与外河相通;而旱路只有通往三个方向且路况极差的拖拉机路,一条通往新洲津市方向,于一九七一年年底通了公共汽车,一条通向渡口与保河堤方向,在一九七三年底,津市的公共汽车才与渡口连通,而往岳山通向常德方向这一条道路通车更晚。

     棠华以前庙宇众多,有几所大队学校的校舍就是由庙宇改建而成,名气较大的松月寺也改成了林场,以 “ 跑马关山门 ” 著称的岳山古庙除大队学校留了几间老屋和罗汉古松之外,全然没有传说中的宏伟,不过唯有与朱元璋争过天下的陈友谅陈友杰兄弟屯兵驻扎过的红岩寨山头依旧傲然耸立,向太空默默诉说着那段陈年旧事。

     我在这里工作期间,虽早就知晓辛家台乃棠华通过水路去保河堤的唯一码头,可惜它之于我还仅仅是一个熟悉的地名而已,不曾到访一睹真容,还有棠华铺边上的这条永不干涸的溪沟,溪水究竟是不是在辛家台那里汇入了烟波浩渺的西毛里湖也不清楚。

     我初写此篇文稿时反复向熟悉情况的学生和老师询问这些情况,获得的信息也不尽相同,都说棠华铺旁边的溪水的确是注入西湖的,也都说辛家台渡口依旧存在,但后面内容有些差别:一个说法是,以前的入湖口在凤凰村,地点就在辛家台,后来把庙垱堵起了,把辛家台出口也堵起来了,再从这条溪沟下游的凤鸣那边山脚开了一条渠道,让溪水在新的位置注入西湖,辛家台也因1998年的大水,将生产隊整体搬迁到位置较高的叫酱钵的地方;与此类似的说法是,原辛家台有一个渡口,就是棠华通往保河堤的陆路必经之地,但因湖叉阻断,过往行人就通过木船摆渡,现因在瓦家嘴修了一条水泥路(并建有过湖叉的桥〉就没有摆渡的了,那个码头也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水位高时就靠近屋场一点,水位浅时就离屋场远一点,现在老屋场也没有屋了,1998年大水后,全部搬迁了。另外一个说法是,凤鸣那边开挖引的是另外一条溪水,生产队转移到旁边高一些的一个山岗上的说法是对的,不过棠家铺旁边的这条溪水还是在辛家台入湖。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原来隶属于白衣区的包括棠华渡口等七个公社,在1985年随白衣区一同划归津市市管辖,公社也改称为乡,2015年津市市将棠华与渡口两个乡合并成为一个新的行政区-药山镇,棠华乡又改为棠华铺社区。它在五十年前的十三个大队,很多地名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只有个别老年人还会偶然提及。

DSC03514.JPG
      2020年与学生拍于棠华街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6 21: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老师好文。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7 07: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点赞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27 07: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精品佳作,点赞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59 , Processed in 0.03705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